标签:
杂谈 |
曾几何时,微博上兴起了钓鱼,一些有理工背景的网友精心编造似是而非的说法,利用他人相关知识的不足,诱导他人错误表态,然后供网友围观嘲笑,上钩者即使愤懑也无话可说。不少网友很乐见钓鱼,尤其是当知名人物上钩时,甚至会引发网络狂欢。
我一贯反对钓鱼,因为这不是和谐友善的交流方式,而是以羞辱人为目的的挖坑下套,它不仅不利用科学观点的正确传播,而且会令人感受到下钩者的刻薄和傲慢,甚至会引发群体的割裂。

一些网友看不惯科学素养低下的名人巨大的影响力,看到他们上钩被群嘲后觉得很痛快,这种心理可以理解,但却不是钓鱼有理的理由。被羞辱后必然反感羞辱者,从而对羞辱者的主张更加反感,这并不利于科学观念的传播,但会利于“科学主义者刻薄傲慢”的传播。
不论在哪个国家和哪个时期,公众交流中的刻薄和傲慢都是不受欢迎的,除了引起矛盾甚至冲突外,不会有什么建设性的成果。在科普的鹰派与鸽派之争时,我就主张温和的鸽派,而且从来就不使用“文科傻妞”“文傻”等羞辱性称谓。我是这样想的,在传播科学过程中,那种拎着对方的耳朵喊叫你不听我的就是傻逼的做法,肯定会令对方反感,并不利于科学传播。
我觉得正确的做法应是这样的:温和并坚定的传播科学,即使对方不接受,那也不对其人格进行贬低,允许甚至尊重他坚持自己观点的权利,哪怕其观点是错误的。由于他知识结构所限,很可能无法理解正确的观点,但交流的过程已经影响到了更多的围观者,这本身就是进步。
俗话说的好,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真正的学者都是谦逊有礼的,热衷于钓鱼的多是半瓶子咣当的人,当然更没有什么传播科学的责任感了。
我如此反对钓鱼,有人会以为这是被钓者的反击,其实恰恰相反,我本人的科学素养足够,在科学问题上从来就没有被钓过,以后也不太可能。但在非科学问题上就未必了,例如我从没读过修仙小说,不知道“风刃”和“筑基”的说法,就被狠狠地钓了一次。不过我也因此产生了个疑问,不读修仙小说很丢人吗?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没有人全知全能,都会有知识的盲区,某些人的知识结构偏重文科而科学素养不够,这是正常现象,并不是应该被嘲讽的理由。我甚至觉得,一个人被尊重或被鄙视,更主要的是取决于他的品行和作派,而跟其知识结构无关,例如一个不知道分子和原子哪个更大的修车工,只要他品行端正与人为善,就不应该被嘲笑。
情商低下刻薄傲慢绝不是理工男的共性,在业余科普爱好者的人群中,像我这样反对“钓鱼”的温和持礼的鸽派有很多。最后说一句,无论哪派都代表不了科学,只能代表他们自己,科学自己在那里屹立着,无言谦逊而且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