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对付先心病进展及问题
(2012-04-06 09:16:24)
标签:
扩张型心肌病先心病患儿心肺功能心肌炎心律失常先心病介入治疗健康 |
分类: 小儿心脏病 |
介入治疗对付先心病进展及有关问题是怎样的?由于导管介人性治疗先心病所用材料及工艺不断研究与完善,使其目前在国内外临床应用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不仅可避免开胸手术的风险及创伤,而且住院时间短,不失为很有前途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专家说,介入治疗先心病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用球囊扩张的方法解除血管及瓣膜的狭窄,如主动脉瓣狭窄(AS)、肺动脉瓣狭窄(PS)、主动脉缩窄 (COA)等;另一类为利用各种栓子堵闭不应有的缺损,如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末闭(PDA)等。
球囊血管成形术
1、主动脉缩窄(COA)
1982年最初报道COA球囊血管成形术以来,此技术不仅应用于原发性COA,还应用于手术后主动脉再狭窄。对未经外科手术的局限性隔膜型COA扩 张效果好。扩张的机制为内膜及中层的撕裂,撕裂一般为血管周径的25%,或沿血管长径,或通过直径。撕裂病变一般总是限于梗阻部位本身。如果选择球囊过 大,可以撕裂病变上、下方,发生血管破裂及动脉瘤。
因此选择球囊的标准为:①比缩窄直径大2.5-3.0倍;②小于缩窄上下的主动脉直径的50%;③尽可能选最细的导管;④球囊长度以2-3cm为宜。
2、肺动脉分支发育不良或狭窄
实质上各类型的肺动脉解剖狭窄皆可被成功扩张,一般选择右室收缩压大于2/3左室收缩压,且不合并左向右分流的先心病患儿。选择球囊直径要大于最严重狭窄段3-4倍。
并发症可有肺动脉破裂、动脉瘤、栓塞、球囊退至肺动脉时堵塞血流引起低心排等。目前为防止血管成形术后的再狭窄,各种血管支架技术已应用于临床,特别是球囊可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