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二郎中
二郎中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41,072
  • 关注人气:1,30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运六气

(2019-02-12 11:49:57)
标签:

文化

杂谈

中医

健康

分类: 天人之际

中医不是药物,不是针灸,不是按摩,不是具体某个方法,中医是文化观,有基本的原理和法则,只要是人,基本的原理和法则一直在作用,这是千古不变的规律,不因为人的意愿而改变。

学习医家经典,贵在掌握这些原理和法则运用到实际中来,这个过程好像拆旧屋建新屋一样,通过拆旧屋了解屋子如何构造,然后运用构造之理建造新屋。

这些原理和法则,我们叫天人之学,人不仅仅是肉体的存在,还是精神的存在,人不止是个体的存在,还是集体的存在,跟社会和自然息息相关。

离开精神,好像房子没有主人,离开社会和自然,好像鱼儿离开水。

重视精神,并不意味着放弃形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一个人依托父母来到世上,同时依靠父母的辛勤养育才能长大成人,不轻生,珍惜爱护我们的身体,是孝顺的一个真实体现。

天人相应,身体不是一副臭皮囊,跟社会和自然密切相关,修养的过程是实实在在修身的过程。

我们的文明更强调集体主义,看到人生存背后更广阔的联系,没有家国,个人只是茫茫大海的一片孤舟,没有自然,个人只是浩瀚宇宙的一粒沙。

重视集体,并不意味着抹杀个性,参赞天地,裁成万物,不为一己之私,人可以让天地更和谐,让社会更美好,让自己更伟大。

西方文化则不然,了解环境,征服自然,根据自己的需要改造环境,运用不全面的知识利用自然,多少新发现新创造,开始认为是好事,往往几十年后发现是坏事,结果给地球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

“安土敦乎仁,故能爱”,真正的爱从安土开始,土的含义很多,可以理解为效法大地厚德载物,也可以理解为故土,“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爱有层次,从可以做能够做的开始,爱我们的身体,身体是精神的居所,爱我们的家国,家国是生活的场所,爱我们的地球,地球是我们的生存的家园。

对广阔天地的描述,传统有两个系统,一个是八卦九宫,以《易经》为代表,一个是阴阳五行,以《内经》为代表。

根源都在自然造化,两个系统有联系也有区别,犹如两份不同的地图,功用有差别,描述的却是同一个地方,一般来说,八卦九宫的方向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阴阳五行的方向在探索自然和生命的奥秘。

天地一体,五脏一致,人在天地之间,活在气交当中,《内经》运用五运六气来描述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博大精深,天地人事无所不包。

五运六气是天人之学的中医运用,研习中医的一把钥匙,中医各种学说基本建立在五运六气基础之上,《辅行诀》和《伤寒杂病论》这样的医家经典都可能建立在五运六气的基础之上。

古人的说法,“不懂五运六气,捡遍方书何济”, 对于习医的人来说,不懂五运六气和不会中医没有什么差别。

成无己说:“易教本乎五行八卦,儒教存乎三纲五常,医教要乎五运六气,其门三,其道一,则不知运气而求医无失者鲜矣。”一个中医不懂人与天地之间的联系不是一个标准的中医。

一个好中医就是一间大医院,天人相应,万物一理,援物比类,通过事事物物人人的共性来认识各种规律,有了这种广阔的视野,认识疾病往往不在人体上,通过外在时空环境的变化可以推知发病的原因,如春天发病,跟冬不藏精有关,跟当年气候有关,也跟心情的抒发有关,遣方用药上,针对木气过与不及,以酸泻之,以辛补之,综合考虑到整体平衡。

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我们更加推崇同中求异、和而不同,万事万物都可以归类到一个系统去思考,全面长远地把握事物的发展,这是古人探寻天地规律的方式,跟西方喜欢区分和定义的习惯有非常大的差异。

有朋友一看到推崇中医,想当然认为我们否定西医,一看到提倡传统文化,想当然认为我们极端排外。

非此即彼的二元倾向常常选择性忽视事物的另一面,我们的文明容纳百川,统分有度,我们强调的是根本,有这种根本我们可以兼容并包,学习吸收,在这种视野下,外来文明是我们文明的滋养,现代医学是中医视野下的补充,在某个层面的具体操作有利于人的健康。

现实的情况,我们忘记了我们来自哪里,我们忘记了我们是谁,我们慢慢失去恢弘伟岸的文化传统,我们慢慢失去我们的文明根本,不会系统看问题,不会整体把握问题,强调自我,习惯从个人立场来覆盖全体。

系统的文明观,整体的文化观,修齐治平和养生治病一样的道理,事事物物人人在各个格局、层次和角度道理一致,身心家国天下有高度的同构性。

《内经》说十二官相使,抱朴子有相似的说法,“人之一身,犹一国之象也。胸腹之位,犹宫室也。四肢之列,犹郊境也。骨节之分,犹百宫也。神犹君也,血犹臣也,气犹民也,知治身则能治国也。夫爱其民,所以安其国。惜其气,所以全其身。民散则国亡,气竭则身死。死者不可生也,亡者不可存也。”

《大学》说格物致知,《内经》说援物比类,《易经》说类万物之情,说法不同,道理却是一样的,事事物物人人非常繁复,按事物特征分成几大类,统合在大道中来。

五行,把事事物物人人分为生长化五个基本状态,用五行木火土金水来代表,五气交替,以象统物,事物人的规律可以发现,事物人的根本也可以探索。

在五运六气的系统中,除了五行还有六气,六气是五行的细分,火分为二,火为何分为二,这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难题,如果从天道地德去理解,有合理的解释和具体的运用。

可惜的是,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已经非常陌生,经典所说的“无为而治”,《内经》开篇所说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我们基本熟视无睹,我们经常用我们自以为是的看法来理解古人,喜欢断章取义,非常难理解,也非常难契入。

一看到古文,习惯性认为这是咬文嚼字,没有意义,古文只是先人的语言,跟外语一样,掌握了这种语言也就有了跟古人学习和对话的可能。开始读的时候想打瞌睡,读进去之后其味无穷,我们会感叹我们知道得太少,先人留给我们太多宝藏,我们却守着金矿在乞讨。

如果阅读经典或者历代的医家著述,没有离开这个主题,孙真人《千金要方·养性序第一》记载:“夫养性者,欲所习以成性,性自为善,不习无不利也。性既自善,内外百病自然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性之大经也。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故养性者,不但饵药餐霞,其在兼于百行,百行周备,虽绝药饵足以遐年。德行不充,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

天性圆明,内外百病自然不生,德行不充,即使是灵丹妙药也无济于事,没有修心养性为功夫,中医只是无关痛痒的安慰剂,没有天人之学作基础,中医只是挂羊头卖假药的山寨货。

五运六气,一方面描述天地的运行系统,一方面用阴阳的法则统合天地人,天人合一,地天交泰。

五运为阳,表现的形式却是静止的,群龙无首,龙隐而有德,在身体对应五脏,五脏的功能,藏精而不泄,六气为阴,表现的形式却是动态的,利用贞,继天之志自强不息,在身体对应六腑,六腑的功能,泻而不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寻思旨趣
后一篇:自知之明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