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相应
(2019-01-04 11:23:00)
标签:
文化杂谈 |
分类: 天人之际 |
传统习医的方式,第一种方式,采用《汤头歌诀》、《濒湖脉学》、《医学三字经》等比较浅显的读物入手,跟随临证,重视传授经验和临床实践,这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
第二种方式,一开始就读医家四部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如果按孙真人大医精诚的要求,四部经典还远远不足,经史子集、阴阳禄命、诸家相法、灼龟五兆、易经六壬诸多学问都需要精熟无比。
两种方式各有利弊,第一种方式临床经验丰富,对经典如果重视研习不足容易走不远,第二种方式见识视野开阔,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容易纸上谈兵半途而废,真正做到理明事行,两种方式殊途同归。
学习方式也跟人生方向有关,有的以养生为主,了解常识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识别优劣已经足够,有的以职业为主,业精于勤,学习理法应用于临床能救死扶伤已经可以,有的学习中医以探求文化根本,倾向于选择后一种方式。
徐灵胎先生说:“一切道术,必有本源,未有目不睹汉唐以前之书,徒记时尚之药数种,而可为医者。”如果追溯本源的医者,无论走那种方式,熟读精思经典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善言古者必有验于今,善言气者必彰于物,善言化者必通天地之变,天人相应,先贤学问范围天地,曲成万物,一理通百理,万变不离其宗。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阳气好像天和太阳一样重要,有阳则生,无阳则死,如果没有日月星辰的运行,自然界中的生物不能生存,如果没有阳气,人会短寿和夭折,阳气贯穿始终,主宰身心,有一分阳气,有一分生机。
可以从各个角度理解阳气,如果用水来打比方,水体为阴,水中的热量为阳,充足的热量能让人体保持一定的温度,这是形而下的说法。
从父精母血生成的精气来说,阳气是身体的一息元阳之气,这股元阳之气跟热量比起来处于更高的层次,有形的生命体都产生于这股元阳之气,如果把身体比作房子,这股元阳造了一所让生命居住的屋舍,是人体生命的基础。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古人重视身体这间屋宇,没有父母也就没有生命承载的地方,血脉相连,骨头相扣,这是孝道的本源。
这间屋宇也是生化之宇,中医治未病,重视优生优育,没有成胎之前已经注意各种事项,《千金要方》有这样一段描述,“凡欲要儿子生,吉良日交会之,日常避丙丁及弦望、晦朔、大风、大雨、大雾、大寒、大暑、雷电、霹雳、天地昏冥,日月无光,虹霓地动,日月薄蚀。此时受胎,非止百倍损于父母,生子或喑哑、聋聩、顽愚、癫狂、挛跛、盲眇、多病短寿,不孝不仁。又避日月、火光、星辰之下,神庙佛寺之中,井灶、圊厕之侧,冢墓尸柩之傍,皆悉不可。”
怀胎十月,《千金要方》谆谆告诫:“旧说凡受胎三月,逐物变化,禀质未定。故妊娠三月,欲得观犀象猛兽,珠玉宝物,欲得见贤人君子盛德大师,观礼乐钟鼓俎豆,军旅陈设,焚烧名香,口诵诗书,古今箴诫,居处简静,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弹琴瑟,调心神,和性情,节嗜欲。庶事清净,生子皆良,长寿忠孝,仁义聪惠,无疾,斯盖文王胎教者也。”
又有许多饮食起居禁忌:
妊娠食羊肝,令子多厄。
妊娠食山羊肉,令子多病。
妊娠食驴马肉,令子延月。食骡肉难产。
妊娠食兔肉、犬肉,令子无音声及缺唇。
妊娠食鸡子及干鲤鱼,令子多疮。
妊娠食鸡肉、糯米,令子多寸白虫。
妊娠食椹并鸭子,令子倒出,心寒。
妊娠食雀肉并豆酱,令子满面多 黑子。
妊娠食雀肉、饮酒,令子心淫情乱,不畏羞耻。
妊娠食鳖,令子项短。
妊娠食冰浆,绝胎。
妊娠勿向非常之地大小便,必半产杀人。
我们留意这几段话,怀孕跟天时地理饮食起居有关,在农村,许多这样的说法是常识,其实有非常深刻的医理,古人的视野,天地之间来看人,人不仅是父母结合所生,也是自然天地所生,人体要靠天地之气提供的物质条件而获得生存,同时还要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才能发育成长。
《易经 •文言传》说人“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天地四时影响人身,对新生胎儿影响特别明显,防患于未然,避免天地间不利因素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素问•宝命全形论篇》说:“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体与天地息息相关,跟日月星辰运行的轨迹一致。
黄帝曰:余愿闻五十营奈何?
岐伯答曰:天周二十八宿,宿三十六分;人气行一周,千八分,日行二十八宿。人经脉上下左右前后二十八脉,周身十六丈二尺,以应二十八宿,漏水下百刻,以分昼夜。故人一呼脉再动,气行三寸,呼吸定息,气行六寸;十息,气行六尺,日行二分。二百七十息,气行十六丈二尺,气行交通于中,一周于身,下水二刻,日行二十五分。五百四十息,气行再周于身,下水四刻,日行四十分。二千七百息,气行十周于身,下水二十刻,日行五宿二十分。一万三千五百息,气行五十营于身,水下百刻,日行二十八宿,漏水皆尽脉终矣。所谓交通者,并行一数也。故五十营备,得尽天地之寿矣,凡行八百一十丈也。
《灵枢·五十营》记载经脉巡行时刻,描述了二十八经脉与二十八星宿如何相应,人体如何行气,这里的气行的不仅仅是指后天营卫之气,主要行的是先天元气,元气流淌在经脉中,上应二十八星宿,下为人二十八经脉。
从造化的源头来说,阳气是天地之间的元气,也就是生天生地生人生万物的太极,无极生太极,太极为一,一不仅是数字的开始,《说文》:“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
一是开天辟地之初,一是万物形成之始,一是混沌圆通的元气,道因一而确立根本,造化出天地,化生成万事万物。
具体度量不可考,依照古制可以明白上合星宿下应水漏的原理,《素问离合真邪论》说:“夫圣人之起度数,必应于天地,故天有宿度,地有经水,人有经脉。”人经脉长十六丈二尺,《灵枢·脉度》篇详细说明了经脉的长度。
经 |
脉 |
脉 |
尺 |
手之六阳 |
6 |
5 |
30 |
手之六阴 |
6 |
3.5 |
21 |
足之六阳 |
6 |
8 |
48 |
足之六阴 |
6 |
6.5 |
39 |
阴阳跷脉 |
2 |
7.5 |
15 |
督脉任脉 |
2 |
4.5 |
9 |
合计 |
28 |
|
162 |
气分昼夜运,以寅至申为界,昼行阳二十五度,夜行阴二十五度。人体28脉亦分阴阳运行,昼夜气行28脉五十周身,应人周身脉长之16丈2尺。
《灵枢经脉》说“脉为营”,气行“一日一夜五十营,以营五脏之精”,所以称为五十营,运行五十营是先天气脉大数,昼行阳经和阳络流于阳腑,夜行阴经阴络流于五脏,“其流溢之气,内溉脏腑,外濡腠理”,“阴脉荣其脏,阳脉荣其腑”。
昼漏有长短,人有高矮肥瘦,后天运行不一定为五十周,知常达变,先天为常数,后天为变数,常变中通权达变,明白天人相应的基本原理。
二十八星宿是天象,在太阳系中,十二时辰用来记录太阳的升降,太阳精气运行于十二经络对应日升日落,月亮一天经过一个星宿,二十八个星宿二十八天运行一个周期,太阴之精运行于二十八经脉对应月圆月缺。
人体还有其他奇妙的对应,天有二十八星宿,人有二十八颗牙齿,,人有二十四脊椎,对应二十节气天有十二时辰,人有四肢三个关节十二节。
最根本的对应,人为万物之灵,得天地之气最足。
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
《素问·生气通天论》第一段,人活在自然中,与天地之气息息相关,天地变化,人身必起变化。中医学问,探索人与天地所以共生的缘由,有天象推求到造化之源,生气通天,得宇宙最灵之气为天真,这是生命之本,人与天地均在天道范围,受自然规律支配。
神不是迷信崇拜的神,“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让万事万物生机勃勃的那种力量,“阴阳不测谓之神”,宇宙运行难以测量难以定义的规律。
《礼记•礼运》说:“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此所以配上帝。”天本为大,天生万物,一切从天而来。
人之为人,从大自然而来,得宇宙最全的灵秀之气,称之为天性,性气最灵,称之为元神,神气最明,从列祖列宗而来,祖宗的血脉一代代滋养后人,祖宗的德行一代代庇护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