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朗乾坤
(2018-12-27 11:24:21)
标签:
文化杂谈 |
分类: 天人之际 |
《易经》古本没有《十翼》,十指十篇,翼是鸟的翅膀,引申为辅助之意,顾名思义,《十翼》辅助说明《易经》,鸟无翅膀飞不高,读《易经》没有《十翼》可能理解不透彻。
太史公说《十翼》是夫子所作,北宋的时候,欧阳修在欧阳修在《易童子问》提出《系辞》和《文言》中有“子曰”,认为既称“子曰”,不可能是夫子自作,后来许多学者认同这种观点,近代疑古学派兴起,《十翼》不是夫子所作变成公论。
这种观点似是而非,史太公作《史记》也自称“太史公曰”,这是古人著作的惯例,无我之境,冷静的笔触客观描写事实,观天地世间百态,还有一种可能,如《论语》一样,为弟子整理夫子所言所作所行而成。
上世纪七十年代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注解《易经》的另外几篇《易传》,证实夫子曾经研究易经,这样看,《十翼》不是夫子所作也是后世弟子记载而成。
四书五经,推天道而明人事是非常明显的主线,如果只从《论语》来了解夫子,或许只看到雍容和雅的君子,夫子述六经,皆是上古典籍,又体现夫子思想,从六经来看,夫子不仅温润如玉,而且渊博卓异,笃行致远,明天道之变化,知人事之变通。
子思子赞夫子之德如日月之明:“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辟如大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
这种成就,一是述天道,“上律天时,下袭水土”,深谙造化之源,深明阴阳之变;二是明人事,“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春秋》集中体现了夫子天下大同的志向,董子阐发《公羊春秋》“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说《春秋》变天道之一为人道之元,元是原来的意思,随天地始终,应四时变化。
《易经》有六十四卦,最重要最基本的为乾坤两卦,《彖传》是十翼之一,乾坤两卦的彖传为夫子所作,由自然之道解释卦,再由自然之道推及人事,夫子阐述的时候,乾卦说为乾元,坤卦说为坤元。
郎朗乾坤,乾元坤元是天地的门户,乾卦是纯粹的阳爻,坤卦是纯粹的阴爻,一阴一阳之谓道,体会两个卦的卦德和不同位置不同时间的特点,能更好理解夫子之道。
《乾卦•彖传》说“大哉乾元”,乾卦得一之原,从太极而来,六爻都是阳,阳中之阳,大中之大,哉是感叹词,赞叹乾元之广大无以伦比,卦辞用元亨利贞四个字来概括乾元的四德。
“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四种德性在《易经》为全德,德性完备,臻于天道。
相比较而言,其他各卦有“元亨利贞”,但或者增字,或者减字,有的说“元亨利”而无贞,有的说“亨利贞”而不言元,有的说“元亨”,不言利贞,有的说“利贞”,不言元亨,多一字或少一字,都为德不浑全。
乾元具全四德,天地万物凭借四德开始有生机,这是“万物资始”,发育长成则是坤元的作用,万物因为乾元而有生机,所以乾元“乃统天”,万物生长的法则由乾元统领。
有了乾元的作用,万物欣欣向荣,“云行雨施,品物流行”,乾元流动,好像云在行雨在下,万物滋润的场景,之后品物流行,宇宙间开始出现不同的万物,各自不停运化。
品字非常玄妙,传统有九品中正制,品有类别的意思,还有上下区别之意,品物,万事万物各种各样清清楚楚分分明明的样子。
这是格物的依据,品物流行的特点说出了万事万物有相同的源头,到了乾元的时候分成不同的万事万物,万事万物根据本性发展变成不同的形态,根据万事万物清楚分明的形态特点,可以追根溯源,回到万物资始的那一刻。
乾元光耀万物,彖辞用“大明终始”来概括,始终有时间的流动,终始则说明时间永恒,无始无终,一天过了又一天,乾元无时无刻作用于万事万物。
六位是上下东南西北,如果始终有时间的意味,六位带有空间的意思,“六位时成”,乾元运化有了时间,时间形成了空间,空间因时间而成,时空又统一在一起,乾卦用“初、二、三、四、五与上”来表示不同的时空点,爻位是空间的代表,也是时间的代表。
“时乘六龙以御天”,乾元刚健,用龙来比喻乾元刚健的性质和变化,《说文》记载:“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二月二,龙抬头,每到春分以后,黄昏时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此时,万物沉寂之后开始生机勃勃,这种生机是一种清明之象。
《吕氏春秋》中引用夫子的话:“龙食乎清而游乎清,螭食乎清而游乎浊,鱼食乎浊而游乎浊。今丘上不及龙,下不若鱼,丘其螭邪!”龙生性高洁,以清气为食,在清气的环境中生活。
龙的千变万化用乾卦六爻来表示,六爻代表乾元刚健如龙在不同时空有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一种自然规律,天地万物按照这六种规律运行,这是说乾元御天的原因。
统天和御天一字之差,统是天地本来的规律,御则有驾驭掌握的意思,由天道而人道,人可以运用天地之道来为人做事,本于天性,合乎自然。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变是量变,化是质变,乾道自强不息,宇宙不停地变化,万事万物不停地变化,由此及彼,由彼及此,本质不变,根本不改。
本质是性命,万事万物各有各的天命,各有各的天性,各走各自的路,性命平等。“各正”说出了宇宙的规律,正有不歪、确立的意思,有中的意味,也有挺拔不动的意思。
各正其位,确立自己的本分,各自做好各自的事,互相尊重,各不干扰,大家都有生存的基本权利,只要不干扰不伤害到他者,都有生存和生活的空间。
各正其位各有所得才是真正的“利”,“利者,义之和”,万物万物都在适当的位置,和谐相处,共生相依,这才是天地的大利,如果因为自己的利益妨碍了别人的利益叫自私之利,自私之利是小利,大利才是真正的“太和”。
《中庸》最重要的精神:“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国人包容宽宏,中正平和,没有宗教的狂热,没有私利的狭隘,和而不流,群而不党。
太和,原始意义的和,最大意义的和,阴阳相反相成,互相推动,当中有冲合之气,只有求同存异,和而不同,阴阳双方才能共生共荣,才能“保合太和”,保是保持,合是凝合,保持凝合两气合二为一相对平衡发展的冲合状态。
这是中国人的人生境界,故宫的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天子办公地区,担任欢迎外臣的处所,中和殿取自《中庸》“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道也”,太和殿、保和殿取自《乾卦·彖辞》“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
一个和字体现了中国人的精神,这样才能利贞,元如春天,元气的开始,亨如夏天,元气的长养,利如秋天,元气的凝聚,贞如冬天,元气的形成,乾元到了和,“乃利贞”,各在其位,各司其职,成而不害,完成了万物的生成。
“首出庶物”,庶为众多,庶物是众多之物,万事万物多种多样各种各样,乾卦是《易经》第一卦,其他六十三卦之首,乾元是万事万物的开端,是万事万物的源头,没有高高在上骑在万事万物的头上作威作福,而是刚而能柔,顺其自然,无为而为,让万事万物遵照天道地德的规律各执其能各居其所。
推及人事,身为领导的人不滥用权力无为而治,以德服众,以民为本,没有强迫任何人,也没有主宰任何人,更加没有伤害任何人,因为德行而受别人尊重,大众愿意接受他的引领和导向。
“首出庶物”说乾为首不主宰万物,无为而为,“万国咸宁”说君主效法天地不主宰百姓,无为而治。
乾坤一体,乾元坤元是元的两面,不是两个元,乾元是元气的推动,坤元是元气的生长,分别在于坤元顺应乾元的推动让万物自生自成,有柔顺之德。
《坤卦•彖传》说“至哉坤元”,至本来的含义是鸟从高处飞落到地面,阳化气,阴成形,坤元除了有至高至上的意味,还有从大到小逐渐养成万物的味道,坤六爻都是阴,哉是感叹词,赞叹坤元柔顺厚重的伟大。
《坤卦》卦辞用一行话来概括坤元的德性,概括起来也是元亨利贞四个字,坤元承乾元,一是统天,乾元的元亨利贞对万物无所不利,光明正大,开始时候那种推动和变化,一是顺承天,坤元的元亨利贞如大地一样,顺着天道推动滋生养成万物,运行不息,前进不休。
孤阳不长,孤阴不生,乾施坤受,坤元德在顺承,万事万物凭借坤元生长,这是“万物资生”,坤元好像大地载育万物一样,无分别心,无是非心,一片慈爱,宽厚敦实,含弘光大,使万物各种品类亨通成长。
如果说乾元好像龙马一样刚健,坤元则好像母马一样柔顺,信步悠悠在大地上行走,有无限的潜力,有无限的坚忍,走向无边无际的远方,柔而能顺,顺而利贞,坤元得柔的质性,万物由此养成。
宫殿合称,宫和殿却有区别,殿在前宫在后,殿是处理公务的地方,宫是居住生活的地方,故宫前面有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与保和殿,后面有两大宫,乾清宫和坤宁宫。
乾阳坤阴,乾男坤女,乾清宫是皇帝居住的地方,坤宁宫是皇后居住的地方,乾清宫和坤宁宫中间是交泰殿,阴阳二气交通往来而有天地交泰,乾元坤元互相作用而有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