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二郎中
二郎中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453
  • 关注人气:1,30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至道在微

(2018-12-12 11:23:09)
标签:

文化

杂谈

分类: 天人之际

上古的学问传承,没有文字记载,往往通过某些家族一代代口传心授下去,《屈原·九章》中说:“望三五以为象兮,指彭咸以为仪。”

彭氏是这样的家族,彭咸是其中的一位圣者,彭氏还有一位圣者老彭,《论语》说:“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彭氏这样的家族往往是巫族,上古的巫还没有污名化,《国语·楚语》说:“是故巫者,必有智、圣、聪明者为之”,巫都是通材达识之人,这是夫子和屈子为什么推崇彭氏的缘由。

《素问》说:“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上古智圣聪明者是证道之人,学识渊博,通真达灵,遍及各个领域,六经非常大可能是这些智者留下的作品,夫子述而不作,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

有人说《易经》是一本哲学书,有人说是一本占卜书,似是而非,好像盲人摸象一样,摸到一部分,没有说错,但没有说清,没有说全,只是认识到能认识到的地方。

占卜只是一种技艺,不是根本的学问,或者说,占卜是根本学问发展出来的一个应用,懂得根本原理和法则,善易者不卜,万事万物的规律了然于胸,格物致知,事情如何发展也就明了,不占而知。

哲学是现代学科分类,《易经》不是哲学那么简单,哲学家以为找到了世界真理,还是用人的眼光认识世界,被自己头脑所束缚,头脑只是逻辑思考的工具,而不等同于人,将工具当做人,是人最大的悲哀。

人的头脑极其发达,但最基本的事实,人怎么吃饭怎么睡觉不是头脑所能理解所能控制,太多人为的参与反而干扰正常的吃饭和睡觉,天道自然,人与天地相参,活在社会当中,也活在自然当中。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有比脑袋想出来的思考逻辑更高远的真实,先贤的探索远比头脑所思所想看得更高,走得更远,“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以无为作为根本,以无事作为准则,以恬淡作为心境,不仅有社会治理上的先王之道,还有六合之内和六合之外的宏大视野,追溯到世界的本源。

人是万物之灵,如果认为人是万物之主,可以掌控一切,可以奴役一切,绝对是狭窄的目光,不知道天高地远,不知天地人和,人类会因为狂妄自大而走向毁灭;不知道有超乎社会之上的广阔天地,不知道道德涵盖万有,人类会因为没有敬畏之心而走向消亡,自然万物有自然万物的道理,社会人生有社会人生的原理,不遵从基本规律和法则,人类最终伤害的是自己。

我们的文化从源头上看人类趋向,看社会发展,看个体在整个时空长河中起起伏伏,明白何去何从。

道为何物?在未有天地之前,按照自然法则生出天地生出万物使一切生机勃勃的源头,天清地浊,日月运行,万物生生,全是看不见摸不着、本来没有名字的道所造就。

道从无到有,无极生太极,太极是无极中的一点有,有是太极,太极以有而成为一,一就是宇宙,宇宙代表无穷无尽的时间和空间。

有了宇宙,太极变化,产生了阴阳,轻清者上浮而为天,重浊者下凝而为地,天地相对,在卦上是乾坤对待,《易经》不说天地而说乾坤,乾坤无形更接近于道,天地有体更接近于形,更容易让大家理解。

在我们眼里,能看到的最大阴阳是天和地,《易经》说“广大配天地”,看起来广阔无垠的日月星辰覆盖着大地,给我们阳光,给我们雨露,人们头顶着天,脚踩着地,生活在苍穹之下,天在经典中往往是大道最形象的表达,既代表天地,也代表造化之源。

阴阳几乎是道生一之后瞬间出现的,横渠先生说:“一物两体者,太极之谓欤”,这不仅是宇宙的规律,任何事物,一旦无中生有之后,马上变成相对的二,阴阳相辅相成,相生相克,“一物两体,气也;两体者,虚实也,动静也,聚散也,清浊也”。

虚实、动静、聚散、清浊都是相对而言的阴阳,阴阳相辅相成,没有阴阳,万事万物不存在,有阴必有阳,相推而行,相递而进。

“一阴一阳之谓道”,我们只能在阴阳变化当中体会到大道流行,传统学问归根到底是阴阳。

阴阳有层次,最高层次的阴阳是道和德、虚无与万有、无极与太极,名异实同。

道生一之后化生无穷无尽的下一层阴阳为乾和坤、天和地,名异实同,由此有了时间和空间,再继续分化,时间有了过去和现在、过去和未来、现在和未来,空间有了上与下、左与右、前与后、大与小、高与低,诸如此类,无穷无尽。

阴阳有相对性,说阴阳时一定有一个参照物,没有参照物的阴阳没有划分的可能,父亲相对儿子的年龄大,相对祖父的年龄小,说大说小有个参照的对象。

阴阳变化,无穷无尽,阴阳互根,可以保持平衡,也可以不平衡发展,始终源于无极,无形无相,无处不在,始终本于太极,一气圆通,周流不已,没有道德,就没有一切,事事物物人人都在其中,先人论道为了简明用一炁化生、一炁流行来表达,一炁运行而有阴阳两气,一体两面。

“至道在微,变化无穷,孰知其源”,《内经》有许多类似的话在讲道德微妙难测,用一个道来概括宇宙的本源,内涵太丰富,道生之后体现在万事万物各种特性叫做德,用德描述太散乱,《易经》用最基本的阴阳两爻来描绘,“—”为阳爻,--”为阴爻,阴阳体用一源,显微无间,用阴阳各种变化来说明道的理。

这是学的本意,学阴阳之理,通至德要道之精微,久而久之,能接近真实的道与理。

易和道说的是同一个真相,说的是宇宙间的规律,易道同源,道通过易来解说,易是道的阐述,蕴含无穷无尽的智慧,阐述天地人间、古往今来的一切道理,将宇宙生长化收藏浓缩成包括天文地理人事方方面面的百科全书。

“易以天地准”,宇宙天地的规律跟易的阐述一致,不仅仅是一个学科的范畴,一种技术的内容,是对宇宙、社会、人生基本规律的演绎,大到宇宙天地,中到治国平天下,小到修身齐家,皆在易道之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本立道生
后一篇:阐幽探赜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