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事陈喻
(2018-11-04 14:57:48)
标签:
文化杂谈 |
分类: 天人之际 |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谁能极之?
冯翼惟象,何以识之?
明明暗暗,惟时何为?
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
惟兹何功,孰初作之?
……
屈子的《天问》,天地怎么开辟,宇宙怎么生成,大道怎么传度,这类问题,我们小时候也许问过,人从哪里来?世界从哪里来?
没有明确的回答,听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抟土造人、女娲补天……许多神话故事帮助我们了解这些没有答案的问题,仅从内容看,神话故事只是满足好奇的童话。
托事陈喻,如果透过故事探索背后的寓意,神话不是神话,故事不是故事,或许是先人在文化不够普及的情况下给大家说的天地人奥秘。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盘古开天辟地是道生万物的故事表达,还没有天地万物的时候,一片混沌,混沌是道的一种状态,虚空含万有,万有当中没有具体东西,飘飘忽忽,不可捉摸,只有一点灵根,在理上来说,叫“一”,区别于平常说的一,叫“太一”,最先最早独一无二的“一”。
盘为回旋,古为古老,盘古这个名字有最先开始回旋曲成生育万物的含蕴,盘古开天辟地,一生二,阳气清升变成了天,阴气浊降变成了地,阴阳为二,盘古生生不息之气在其中为三,三生万物,天地人各三变而为九,九九为长久之数,也为极大极小的数,化生无穷无尽的万事万物。
万物出现之后,盘古消失于无形,盘古呼出的气息变成了风云,发出的声音变成了轰鸣的雷声,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四肢变成了东西南北,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汗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道生万物之后,道在万物之中,无形无相,通过万物造化呈现道。
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回答了天地从哪里来的问题,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没有人类,人从哪来来?女娲抟土造人回答了这个问题。
《黄帝内经》这样描述阴阳,“阳化气,阴成形”,用《易经》的卦来表示,乾为阳坤为阴,乾为男坤为女,这是二,二不是彼此分开的二,二是一体两面的二,相反相成,一边生一边成。
盘古开天辟地,女娲化生万物,传说女娲每天至少创造七十样东西,开世造物,阴阳分开来说,盘古开天辟地用一体两面的阳来表达宇宙开创,开创是乾阳主事,女娲化生万物用一体两面的阴来表达宇宙开创之后万物的生成,生成万物是坤阴主事。
女娲为坤,坤为厚德载物之地,故事中用黄土来造万事万物,坤为女,女娲是母亲的形象,阴成物,生成万物的寓意。
故事传说,女娲正月初一创造出鸡,初二创造狗,初三创造猪,初四创造羊,初五创造牛,初六创造马,初七这一天,女娲用黄土和水,仿照自己的样子造出了一个个小泥人,每年农历正月初七,传统节日是人日。
河图有生数有成数,阳生阴长,七是火的成数,卦有六爻,六为天之成数,六变而成七,七为火,好像烧陶一样,火候最好火气最足的时候有了人。
传说中,女娲造了一批又一批,觉得太慢,用一根藤条,沾满泥浆,挥舞起来,一点一点的泥浆洒在地上,都变成了人。七之后是八九十,木金土之说,相对七来说,小于七火候不足,大于七火候太过,藤条是木,木在成数是八,泥浆是土石金的象征,金是九土是十。五行中,相对于水火倾向于气化的性质来说,火之后的木金土气落于形质,这是人因气质不同而有贤愚贵贱的原因。
阴阳生万物的道理还有另外一个故事来演绎,伏羲和女娲是兄妹关系,天降洪水,兄妹俩爬进一个大葫芦里,躲过了劫难,兄妹结婚,繁衍了人类,唐朝有一本《独异志》记载:“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咒曰:‘天若遣我兄妹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
葫芦在民间的寓意是福禄多子,多子最深层的寓意是生生不息生成万物之气,葫芦乾坤大,大道包容万物生育万物,伏羲是阳,女娲是阴,兄妹的关系代表阴阳同出一源,相因相生相辅相成。
在故事里继续演绎阴阳相生化育万物的寓意,为了让人类永远的流传下去,女娲创造了嫁娶之礼,自己充当媒人,凭自己的力量传宗接代,伏羲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发明创造了八卦,创造文字,又结绳为网,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发明了瑟,创作了曲子,这样的故事可以看做人为万物之灵的注脚,天地人三才,天工开物,人的伟大之处在参赞天地之化育。
人可参赞天地之化育,与自然和谐相处,也能因为不敬畏自然不尊重自己而毁天灭地倒塌万物。
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其后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辰星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这是《列子·汤问》中的故事,这个故事勾勒了人如果不遵从自然而可能招致的严重结果,招致天崩地裂的主角有很多说法,有记为共工与颛顼之战,有记为共工与高辛氏之战,有记为共工与神农氏之战,从神话故事寓意来看,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交战最为形象,水火既济代表了水火交融和谐相处,如果水火不交融,火水未济,天地走向奔溃,人类社会走向灾难。
水火既济在人身上为心肾相交,心代表神肾代表精,精神为人身体最宝贵的东西,如果一个人心肾不交,丧精失神,人也就不成为人,距离死亡不远。
人如此,社会如此,天地也如此,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弊病,这个时代水火不济的情况非常严重,严重到都以为精神无穷无尽可以肆意耗散,耗散的结果是各种病,药物的治疗只能治标。
故事中,水神共工造反,与火神祝融交战。共工被祝融打败了,气得用头去撞世界的支柱不周山,导致天塌陷,天河之水注入人间。
天河之水,水有清水浊水之分,浊水为欲望,大禹治水的故事,从水是欲望的角度看,治水治人之欲望,大禹疏导了洪水,疏导的代价是家天下的开始,人不再淳朴善良和无忧无虑。
浴火焚烧,欲有欲望横流的特征,还能挑拨心神浴火炎炎的特征,火炎水流,天河之水注入人间是人类欲望不止社会动乱的状态,可以预见的毁灭性灾难开始来临,“天柱折,地维绝”,最表层的含义是战争疾病和各种灾难接踵而来,人类处于不断争斗走向毁灭的进程。
这时候,女娲再次出现了,炼石补天,女娲补天平地之后,天地定位,洪水归道,烈火熄灭,四海宁静,挽救衰亡救民于水火。
传说有很多版本,这里的补天跟颛顼帝绝地天通的寓意相通,补为补漏洞,西北是天门,东南是地户,补住天门地户,人不再天人来往;补为制止和隔绝,人如果不满足于自己的欲望,无休无止地贪婪和索取,天崩地裂是不远的事。补天的时间可能更早,无论哪种版本,天人分际,各有其道。
补天的传说跟天神战争的故事常常联系在一起,天神战争结束后,人类世界开始进入道德仁义时代,四书五经“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尊崇开启人文教化的帝尧帝舜,天下为公,效法律天则地的文王武王,天下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