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与神俱
(2018-06-19 11:15:39)
标签:
教育文化杂谈健康 |
分类: 浩然正气 |
修身是观复归根的求证,真修实学,身心会发生变化,一步有一步的变化,一步有一步的验证,这样的改变叫复命,乐天知命,慢慢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生命,如何活着才是真正地活着。
肾主志,从辨志到立志是一个磨砺的过程,从立志到达志也是一个磨砺的过程,有志之士肯定会碰到挫折和磨难,越挫越勇,有了志气,精神好像有了一条脊梁骨,撑起生命的寻问和未来的探索。
《庄子》有“养生主”篇,养生不在养一百斤左右的肉体,也不是返老还童、长命百岁之类,回归生命本质,养的是生命的主人,没有主人,生命只是没有内核的肉团。
青春年少是人最大的妄念,青春在心灵,年少在精神,身体不死、僵而不化叫僵尸,生命在什么阶段就呈现什么状态,装嫩和装老成都是变态。
生命的主人,通俗的话,人活着靠一点志气,人活着靠一点精神,古人的说法叫神,《上古天真论》说:“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形神兼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身心健康。
天年是一个人的自然年龄,“终其天年”意味着一个人的形神能够达到理想状态,用现在的话说,不仅身体健康,而且心理也健康,身体各种指标正常,精神没有颓废堕落。
身心的健康离不开水谷的滋养,水谷滋养人的身体,人不吃不喝就会死亡,这是常识,进一步发现,精神盛衰跟水谷有关系,《灵枢·平人绝谷论》说:“神者,水谷之精气也。”精神依赖于水谷精微之气的滋养。
精神还依赖德行的滋养,一般把五脏六腑跟五德五行对应起来,五德仁义礼智信对应五行木金火水土,五行再对应五脏六腑,脏腑的旺衰看脏气的旺衰,从饮食可以观察五脏六腑的旺衰,从五德也可以观察五脏六腑的旺衰。
孟子有自己独特的体会,“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从天道来说,天有五气,人有五气,人的五气源于天,仁义礼智信,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都是自然五气的人文表达。
对于五气的体会没有局限到五德的说法,后世还有其他体认和说法,没有最好的体会,只有最适合自己的体会。“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调心汤》也只是对五气一种体会和说法,从心理状态的角度来体会五气,通过心理状态的调整来平衡五脏六腑之气。
天道讲宇宙一大天地,人为一小天地,人要与天地为一体,将人看做一个与天地宇宙运行的共鸣系统,如果一个人的五气运行达到与天地五气和谐的理想状态,这个人就能享尽自然年龄安然而去。
天年侧重合于天道的生活习惯,五谷为养,在古人看来,五谷最能滋养人的脏腑之气,也最能滋养人的精神,不是依赖营养品就能活着的简单概念,人活天地间,五谷之气最足最圆润。
早睡早起精神好,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自然和生命规律,自然万物按着春夏秋冬四季来生养,人也按着春夏秋冬四季来养生,跟着自然的步调走,人的睡眠跟着一天的春夏秋冬走。
天年侧重合于天道的言行举止,仅仅依靠水谷的滋养还不够,五脏有五德,人要与天地合一,不能有私爱在其间,偏爱执见太甚,人和人都不能和谐相处,跟自然和谐相处更加做不到。
五德不全则缺德,缺德不是法律意义上的伤害他人,而是不合天道的言行举止,用天道的标准,大家都缺德,德缺则脏气不全,脏气不全,身无健康可言,人无精神可言。
人活在自然中,离不开自然,这是养生之妙,顺乎天道,合乎自然,顺不是马马虎虎什么都不理不睬的随便,有规有矩,有进有退,体会什么是天道,才能养生怡人,体悟什么是自然,才能虚无任物。
任物在于心君,合于天道顺其自然的君主才是真正的君主,不然,要么是霸主要么是昏君。
在儒家的语境里,神用天性来表达,心为君主之官是尽性的过程,尽用人力为作伪,观复归根,性生万法;也是知天命的过程,遵循良心做人,按照良知做事,赞天地之化育,明白何去何从。
形与神俱,神比形更具生命的色彩和天道的内涵,《内经》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昌和亡,是人之生死,看人生死看人神,心为君主之官而主神明,天地万物之生死、生命的生死以天性为宗旨,按这样的标准,人无天性,不再是人,失魂落魄不知多少人,失神失志不知多少人,好像电脑或手机没有系统,或者系统中毒,外来的网络控制,人不再是那个人。
人不再是人,一方面是不自珍不自爱,过着缺德的生活,另一方面,做人没有底线,为了名利地位什么事都干得出来,过着没有良知的生活。
这叫颠倒人生,天性好像种子一样高能量,变成形质的时候,犹如气变成冰,用尽方法攫取地位财富名声,物质丰富,代价是生命失去滋养,天性慢慢丧失。
没有正知正见的求知也一样,不合乎天性,不合乎自然,人为知识越多生命越支离破碎,人为的知识越多身心越劳累,片面执着,阴私我慢,不再相信生命的高贵,不再相信天性的圆满。
人人具有天性,当我们感受生活熟悉又陌生的时候,可能我们只是活在物欲当中,找各种借口和理由过着虚荣而漂荡的生活。我们渴求另外一种活法,只是不清晰而已,有时候清晰了还有一个循序渐进慢慢养成的过程。
更敏锐的人,感觉身体特别苦心里特别累,言行不一,身心分离,内心非常渴望符合天道的天性生活,现实活在物欲横流当中。
这样的情况也叫形神分离,心君糊涂昏庸的结果,真药医假病,药物治不了这种真病,感觉不舒服又找不出毛病,只好叫亚健康。
调理的话,辨志达道,身心协调起来,注重身体的健康,也注重心灵的修养。
不是空口无凭说说而已,用双脚走出来,用行动改变自己,经常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往往是决心被困难吓倒,久而久之,没有诚没有信,自己也信不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