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抟心壹志

(2018-05-06 21:19:17)
标签:

教育

文化

杂谈

分类: 浩然正气

经典带给我们开阔的视野和利民益众的胸怀,这是为人处世的基本素养,也是修学的基础。

一个总盯着个人利益只计较自己得失的人跟行尸走肉差不多,人要生存,无可厚非,一辈子只为自己生存的人起码不是完整的人。

从生命而言,生活意义并非只是攫取功利和情感观念的固守,在于天性的完善和生命质量的提升。

看看现状会忧心忡忡起来,各种信息充斥,价值混淆,信念缺失,没有深刻了解自己的觉醒,没有深刻了解自己民族、文化和国情的意识,没有起码的家国天下立场。

这个时代的精神算是接近崩塌,利己主义者振振有词,精致到出卖自己的肉体和精神而不顾生而为人的可贵。

修身齐家到一定程度,家国天下情怀自然而然生起,其实有没有认识到事实总在那里,个人生活如何离不开国家、民族和文化的滋养,没有集体的力量,我们连吃饭睡觉都成问题,没有文明的承载,我们说话写字都成问题,而我们太容易把这些当做理所当然的事。

没有先人的奋斗和努力,我们什么都不是,许多问题的解决不在小方小法上,小方小法能解决局部小问题,解决不了人生的困惑和疑难。

源头问题没有理清,一股杂气浊气,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人的品质不行,什么事都会变质。

一切建立在品德之上,不离其本,不离其德,老生常谈,只有时时处处反求诸己,不断反思成长,我们的性情才能磨砺,我们的精神才能升华,贪婪庸俗自私自大,再好东东都会变成渣渣,根本不立,歪理邪说到处都是。

我们重基础,蒙学经典,简单的基础不简单,《三字经》注解很多,切入点不同,有人讲成善书,有人当做儿童启蒙著作。

如果当做自我学习与成长的著作,说的是学习之道,苟不教,性乃迁 如果不好好学习,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教之道 贵以专,学习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抟心壹志,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学习的内容和顺序,“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首先是品德的培养,然后才是知识的积累,不仅学习人文,还要研习诸如算术的自然之学。

《三字经》讲中国文化常识,讲文化的经典和读书的顺序,还讲中国通史,最后一再强调勤能补拙,天道酬勤。

我们读四书五经,这些经典是长年累月经时间检验的常道,还读诸子百家,都是天地之道真实的体悟。

有了这个基础,站在文化的高度,我们再在各个领域用功,截然不同,关键谁肯在简单的基础上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去私欲养正气,这是修养的功夫,我们说的修养不是作文,实实在在改变气质的功夫,身心同构,真正从读书明理,踏踏实实从生活中去践行,身心有变化。

身国同构,心有多大,世界有多大,格局就有多大,境界就有多高,生命的状态截然不同。

我们关注时事,养成习惯,当一个人习惯把眼光从关注自身得失移转到对国家兴亡文化兴衰上,我们会感觉我们不一样,一个总盯着自己的人容易患得患失,也容易怨天尤人,胸怀大了,世界也就小了,一旦改变了自己格局,世界已是另一种模样。

反求诸己,从行动的态度立场和处境反思自己,首先是事实真的自己吃亏还是自己利益至上感觉自己吃亏,其次是自己真的受气还是自我意识太强抑感觉自己受气,最后是事实上真的饱受观念冲击还是太过自我强调感觉饱受冲击。

我们批评西方,并非敌视他人,对事不对人,利益至上、自我意识太强和太过强调自我造成蛮横霸道不讲道理,这种人在那里都行不通,在世界任何角落都不受欢迎,没人喜欢别人的张牙舞爪影响了自己生存的空间。

看清楚别人真面目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增强自己的实力,了解我们的国家、民族和文化,中国人讲和而不同、以德服人,这样的理念有实力的支撑大才有奉陪到底的底气,才有天下大同理想的实现。

我们不排斥一切,可以交流讨论,可以互相批评,不过意气之争没必要,争名夺利更没必要。

家国天下太远,我们不妨走好自己的路,术业有专攻,有自己的方向脚踏实地往前走最重要,什么都喜欢,什么都要知道,什么都要评头论足一番,还不如老老实实按计划读好自己的书,做好自己的事。

贪多而滥,跟贪名贪利差不多,杂浊之气日增,往往消化不良噎死自己,更深一层,贪多贪进,常常跟自傲自大联系在一起,人因为着急求全才会出现各种极端,退一步,让自己舒服一点,也让别人有个活动的空间。

真正的深入,有境界可以借鉴,有所长可以落地,学修并举,行而知之,如果没有文化的素养,所学所长多是肤浅之谈,如果没有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专研精神,所为所行多是粗糙之举,不得精微。

挑自己感兴趣的一门术业专心致志下去,磨练自己品性,也是学习成长之路。

学习没有什么窍门,鸡孵蛋,不能急不能躁,过冷孵不出来,过热又会死,又不能放松,天天找许多理由和借口,那天是个头,就是赚钱也要天天努力时时绞尽脑汁,人生几十年一晃而过,“撑上水船,一篙不能放松”,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读书重在体认,以诚敬虚心的态度体会经典的精神和境界。

生活日新月异,现在读经典有用吗?如果在故纸堆里爬来爬去肯定没大用,互联网时代,经典的考据差不多了,如何用古人的智慧启发我们的智慧才是关键。

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学以致用,把书读活,用我们的智慧解决实际的问题,这是读经典的原则。

死记硬背记诵之学无益于事,深入文本领会精神又超越文本,切实用功,来不得半点臆断和随意发挥,尤其不要先入为主,像某些电影电视剧一样用现代人的三观来演绎古人,穿凿附会,胡说八道,戏说的成分多,多看不如少看,这是我们读经典最大的麻烦,也是要努力去掉的累赘。

抟心壹志,做生意也行,能把一行做出品味做出良心做出中国人的精气神来是了不起的成就。

中国人的道没有离开生活,面对和解决现实问题才是真正的修行之道,没有一个方法能解决所有人生的困扰和问题。

中医能看病,也只是能看病,人生除了病还有很多问题。

文化能提高境界和精神,安身立命,安心自在,现实中解决不了很多问题,也解决不了别人的问题,自己吃饭自己饱。

年轻时候做过白日梦,以为走上传统文化路便可以解决人生很多困扰。

相信一种简单的方法打包解决人生问题,这样的想法痴人说梦,学这学那始终解决不了真正的问题,真正的问题是生活遇到的问题,如何智慧地解决是圆满自己的过程。

立足人事,脚踏实地,尽心尽力为人为己才是真正的开始。

去私欲,真的问问自己私欲去了多少,养正气,真的问问自己能为国为民为天下考虑多少,做了多少。

如果真的做到,人自然清正起来,生机勃勃,正直善良,而不是整天自怨自艾,精明算计,算计的人脸色都是发黑的,精明的人眼睛都透着黑气。

说起家国天下,诚正修身就是最好的爱国,宋朝之后的没落说到底是文化的没落,文而不质,雅而不正,宋朝之后的士大夫,过自己小日子特别多,外敌一来软骨头特别多。

琴棋书画诗酒花茶,人生八大雅,家破国亡,再雅也是别人的盘中菜。

最后可怕到雅中带着邪气,沉迷在自己小天地里沾沾自喜,什么都是嘴上说得好听背后计算利益,自满自足,贪图享乐,对家国天下毫不关心,沉迷浮华,精神也拿来贩卖,到大众那里的生活就是处处唯利是图,没有耻辱没有底线还觉得理直气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利归于民
后一篇:足履实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