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足履实地

(2018-05-09 22:39:34)
标签:

教育

文化

杂谈

分类: 浩然正气

中国文化有自己的立足之处,也有自己独到之处,无入而不自得,无所不用其极,重在实践,重在体认。

“文”与“文学”有区别,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是文学,对生存生活的装饰,有无装饰,严格来说无伤大雅。

文是本质,粗糙骨感甚至带着残酷,思想是尺量本质的工具,阴阳五行、四面八方、六合九宫,不同的尺度代表对本质不同的描摹方式,角度和方式不一样,本质相同。

文是经纬天地接近本质的学问,“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没有做人的德行没有资格学文。

文不对质,不合于天地之道,文过于质,有人欲而无天性,失自然之道。

蒙学是基础,《四书》也是基础,根基牢固再进一步读诸子百家,看是否相辅相成,看是否相合相印,抱书考究对生命品质益处不大,此外,还有历史的教训和经验作为镜子,这都是先人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

中国人学问一定要跟随西方起舞吗?中国文化整体而系统,没有割裂人、社会和自然之间密切的联系。

《吕氏春秋》,分科的话,《春秋》记载历史,整本书表达观点与态度,文史哲本来没有分科,问题在有无读懂 ,读懂了多少,非得要古人穿西装,自己鄙薄却强人所难。

修学以修为自己为出发点也以修为自己为落脚点,反求诸己,看看自己的说话做事带着多少强烈的自我意识,自尊自强不错,太过强调则是固执。

对与不对,皆是主观的,客观而看,能不能用时能不能应事, 能不能身心受益,能不能安居乐业,这是最实在的,也是最根本的。

爱无差等,孟子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不分远近亲疏贵贱地爱一切人和事没错,立身行事却离不开一步步走。

先只有能够亲爱亲人时,才有可能推己及人地去仁爱百姓;只有能够仁爱百姓时,才有可能爱惜万物,不然的话,慈悲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和《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次第一致。

“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有智慧的人没有不知道的物事,重要的事情就是知道当务之急;仁人对什么都热爱,但把亲近贤能的人当作当务之急。

这是务实的想法和做法,一点也不空洞,在身心何生活中落地是重要的事。

说一统也不是空谈,人胡思乱想多,怎么也静不下来,因为不一,“上下相连,内外合一”的内家功夫也在一。

身心同构,一个人倘若对家国天下不关心,这个人的胸怀不可能打开,打开胸怀身体有验证,,每天打开胸怀,天天郁闷情绪太多是正常的事,真的正气凛然,雄赳赳气昂昂不是形容词,也有真实的身心验证。

这是中医,也不是中医,大中医从身心社会自然同构中思考和探索,反思自己的思维习惯和言行模式可以让身心健康起来。

我们如今的思维和言行已经不那么中国人,中国人的习惯,说话做事前想想别人的感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知识越多的人越不会考虑对方感受 ,越是高知越不考虑对方感受,有意无意总在强调自己立场和利益。

一起学习犹如村里人有好东西一起分享一样,不在别人分享什么,而是自己学会什么,又在实践着什么。

钱应该省着点花,够用就好,知道的道理、明白的事实却可以分享,智慧因为分享而更有智慧,否则不要指望有一颗光明磊落的心。

这也是中国人的教养,开口说话就是利益勾结的联想,想方设法淘别人口袋里的钱,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不惜代价,私欲误人,这样的人已经没有人品。

“中心疑者其辞枝”,说句话都瞻前顾后的人一定心有疑虑,不是干扰别人的话为什么不敢说 不是见不得的事为什么不干敢。

我们周围总有太多的不可以,我们信念也有太多的不可以,知道何为清何为正,如何清如何正要自己下功夫,火候也也自己把握,方法自己摸索。

当然,不是这种选择除外,谁也不会强迫一个人走不愿走的路,我们没有强迫症,路在自己脚下,自己选择自己走。

望梅不能真正止渴,看着别人吃饭自己也没有真正吃饭,足履实地,水一口口喝,饭一口口吃,路一步步走出来。

如果自己浑浑噩噩,不知方向在那里,也不知每天努力的地方在哪里,如此只是看客,看客看热闹,不是环境热闹,心里太热闹,各种想法太热闹。

无论学习什么,入门之处抟心壹志,在这个过程找到相应的心境,心境来源于品行,来自日常生活的磨砺,面对诸多诱惑是否真的动心,面对许多问题是否真的反求诸己,是否真的从行动中看到自己漏洞并不断打补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抟心壹志
后一篇:合乎天性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