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生不息

(2018-04-29 17:16:33)
标签:

教育

文化

杂谈

分类: 浩然正气

“人心死,道心活,时时可死,才能步步求生。”私欲是人心,去私欲养正气为做人生生不息之本。

五行有木,最粗浅的理解是形质上的木,深一层代表生发的木气。

更深一次,绝处逢生、死里逃生而生生不息的木气,这种生木,温而不霸,纯而不杂,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人心死,死掉的是诸如山珍海味三妻四妾这样的的人欲。

有的人吃素,素鸭素鹅素鸡,吃的是素,人欲未改,有的人吃素想着成仙成佛,吃的是素,人欲依然未改,如果吃素能成,牛羊早成。

有的人饮食不节,毕生以享受美食或者创造美食为终极目标,严格来说也是人欲,逍遥不是胡吃乱喝,享受也不一定在舌尖。

有的人私生活特别乱,越是大师越是这样,如今的大师是个贬称,跟娱乐明星一样,取悦别人迎合别人,这是更大的私欲,不是满足口腹之欲,满足虚假的面子,虚荣到自认为是世界的中心。

这是古人最不耻的东西,戏子为什么下流,迎合取悦别人习惯了养成骄傲虚荣心,为博一笑,做事没有底线,如果一个人做事没有底线会献媚,拿自己的尊严和精神去换取别人的好感。

媚俗到最后,没有敬畏,没有约束,没有尊严,没有信念,没有天性,自己作践自己。

真正的艺术陶冶性情,涵养精神,现在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班,正气没有养,根本没有立,学艺术只是为了表演,为了博取掌声,从小培养虚荣的习惯,乐此不疲还以为是素质教育,这是用爱的名义摧残孩子的身心。

没有根本没有品行,艺术不雅不正就是精神毒品,麻醉自己毒害别人。

人之生生才能体会天地之生生,还有的人把私欲当做慈悲,爱死你了,爱真的会把人爱死,强势母亲自以为是那种爱,像激光一样灼死孩子。

有的慈悲是滥情,不仅破坏自然生态,还耗散身心,严重的自我膨胀到忽略常识,猫吃老鼠狼吃羊是自然法则,不是社会善恶伦理,猫怕老鼠灰太狼怕喜羊羊的故事听多了,多了一腔热血自以为是,少了顺应天地自然的敬畏。

滥情不专,越分妄为,滥能“一”能“中”能“和”的可能性很小,伤风败俗,那是下作的路。

这种滥情还包括家庭关系过度的情感勒索和道德绑架,因为内心恐惧害怕用爱的名义干着自私自利的事,多少爱的后面是恐惧和占有?是勒索和绑架?

唯正能生生,浩然正气从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开始,在这个过程中开阔自己的视野,打开自己的胸怀,培养自己的正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传统读书人心系家国天下,人可以影响环境,没有自律,环境影响人更多,国家天下的大事直接影响每个人的生活。

关心时政,最好对某一朝代的历史比较熟悉和了解,历史总在重复,从历史眼光看问题会客观理性很多,也不容易被一些媒体导向牵着走,冷静地观察,慢慢地验证,看各方目的和应对,我们有家国天下立场,但千万先不要有自己的主观立场。

“吉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

贞是正的意思,中国人讲究贞胜,正义必胜,不谈吉凶,过度强调吉凶祸福落于下流,民间神叨的路子,《易经》讲天地之道。

一般人所谓的正,都是站在自己利益本位说话,主观阴私我慢充斥还自以为是聪明,跟着别屁股人跑还以为有思想有创见,这是戏子,用思想创见献媚。

人只要有私欲,贪婪过多,肯定不正,关心自己吉凶,光看名利看自己得失,而不论正不正。

养过正,才知道何为正,才知道如何守正,不然道理一大堆,遇到事情正邪不分,不知道什么叫正。

从中医角度看,这样的人身体健康情况不会太好, “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有真实修身的功夫在,功夫是放下自己的私欲,从更大的格局看利益得失。

《大学》学大,看待国家天下好像对待自己家一样,甚至像关心身心一样关心国家天下,按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正义必胜出自天道,“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

天地日月垂象于人,只有正才能观,观是一个很高的境界,观世音菩萨,事事了然分明自在,只有正才会明,不然都是自欺欺人还觉得高人一等。

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天下事正于一,先正才有一,这也是境界。

现在流行各种灵修,道、禅、密宗、灵性书法、瑜伽、占星、辟谷……方式是其次,可以观察到很多东西,出发点在那里。

很多人喜欢和沉迷在于现代社会带来的各种压力和紧张需要舒缓,通过这种方式得到放松,甚至是安慰,这是社会的需求,无可厚非。

一个最大的陷阱,自以为得到放松解脱往往是自己逃避的借口,或者自我私欲的一种异化,沉浸其中不得自拔,甚至会影响正常的生活。更有甚者,有人有地方将这种东西作为谋取利益的工具,看上去高大上,实际上是敛财。

这是不正,不要说不正,连起码一点常识都没有,一点坦诚反省的精神都没有。

真的修行离生活不会太远,各行有各行的道,人在道中犹如鱼在水中,有这样的格局胸怀,做什么事都可以养正气,术业有专攻不妨碍人闻道。

问题是否真诚地走,不是嘴巴一套行动又一套的虚伪,这是我们文明最大的弊端。

唯正能生生,浩然正气从生活中来,男女感情的正是贞,贞还有凝聚不变守己如玉的意思。

宋元之后文化异化,调女的贞洁忘记了男的贞一,变成是一味要求一方贞洁自己多多善益, 这是私欲,一股浊杂之气还加上霸气,对女性的勒索、利用和绑架。

如今电影电视剧的导向很害人,总是有意夸大偏执的情感,有市场吸引眼球却不是好的处理方式,安分守己从一而终从来都是呵护感情最好的方式。

有人抱怨好人没有好报,一是自身是不是真好人值得反思,如果好人定义只是维护私利不是真正的好,二是真好人,忍气吞声纵容恶人不是真正的好人,好人正直。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这是孔夫子的态度,总是宽容伤害自己的人如何面对帮助自己的人?用公平正直的态度惩戒伤害自己的人,用恩德回馈帮助过自己的人。

这是养正气的方式,好人为什么正不起来,无限度的包容,没有底线的包容是纵容,结果是纵恶,恶人猖狂,好人吃亏。

以德报怨的基础是以直报怨,没有正直的品质,以德报怨只是好人们懦弱和纵恶的借口。

我们不作善,起码不助恶,有人没有理由的怨气冲天,凭什么我们尽心尽力仁至义尽遭受怨恨和伤害,难道善良的人活该受罪。

以直报怨,让自以为是的人自作自受,自己怨气自己受,其人之道反治其人之身。

我们并没有伤害他人,只是他们自己作的自己受,这是保护自己也是对别人改恶从善负责的态度。

儒家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软绵绵,读读《孟子》,孟夫子是非分明、气吞山河、豪气冲天,不分青红皂白天天以德报怨,那是乡愿,那是老好人。

中国人不追求赢谁,讲和而不同,大家和平相处,但并不代表和可以让某一个自以为是天天要赢的人去危害我们,这样的人,人人可共诛之,个人如此,集体如此,国家也如此。

这是以直报怨,我们不伤害别人,不代表我们可以无限度无底线让别人伤害我们,这才是真正中国人的精神,和而不同,就事论事,以德服人,首先保持最大的善意,你对我好,我对你好,你对我坏,我对你坏,只要诚心改正,不计前嫌,不记隔夜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与民同乐
后一篇:利归于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