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惑于欲

(2018-04-13 08:50:00)
标签:

教育

文化

杂谈

分类: 浩然正气

“利于生者则为”,“害于生者则止”,这是知止,知止才能定,知止才能静,知止才能安,知止才能虑,知止才能得。

知止不惑于欲,对利欲保持足够的距离才有足够的清醒,才有特立独行的言行,进一步,养心也莫过于寡欲,寡欲到一定程度人自然而然清新起来。

知止,换一个说法叫有度,《吕氏春秋·有度》谈六欲,六欲不止于六, “先王不能尽知,执一而万物治。使人不能执一者,物惑之也。故曰:通意之悖,解心之缪,去德之累,通道之塞。贵富显严名利,六者悖意者也。容动色理气意,六者缪心者也。恶欲喜怒哀乐,六者累德者也。智能去就取舍,六者塞道者也。”

人不能“执一而万物治”,不能“通意之悖,解心之缪,去德之累,通道之塞”,因为物惑,物惑是私欲满载,天理无存。

物惑不止生、死、耳、目、口、鼻,外物扰动有不同层次呈现不同的力量,高贵、富有、显荣,威严、声名、财利惑乱意志;容貌、举止、神情、辞理、意气,情意缠绕心神;嫌恶、爱恋、欣喜、愤怒、悲伤、欢乐拖累德行;智慧、才能、背离、趋就、择取、含弃阻塞大道。

“此四六者不荡乎胸中则正。正则静,静则清明,清明则虚,虚则无为而无不为也。”

这四类物惑不扰动内心,人自然纯正,纯正则会宁静,宁静则会清净明彻,清净明彻则会虚无,虚无则达于无为而无不为。

所谓梦想,许多都是私欲,自私自利也是一种境界——功利境界,经济建设为中心投入到经济建设中,把谋取私利当作起点,把满足私欲当作出发点,环境在不断塑造人,人也在不断塑造环境。

这是看似没有办法的事,人要生存必须适应这个社会,渐行渐远,会发现满足了生存需求后内心并不充实和舒展,人除了物质的生存,还有精神的滋养。

就是看到物质主义的压抑,在精神上寻找滋养,可能又是私欲的另外一种出口,太多的信仰打着修养的名义在平衡内心的不安,各种不在根本用功的方式变成另外一种外求,各种修各种祈福祷告和心灵鸡汤,实质上只是贩卖精神的生意。

精神贩卖还会成为一种风气,某些圈子,信什么是一件时髦的事,不信什么变成一件丢脸的事。

缠于私欲,还会发现很多人的目的不在学习与成长,要么找一个情绪的发泄口,要么证明自己存在的不凡,要么真的是成为谋取利益的工具,工具就是工具,信什么在利益面前不重要。

这是明显能看到的事,还有一种隐微的歧路,真诚地喜欢,不过把别人的方向当作自己的方向。

开始行走的时候很难避免,再好的路也是别人的路,别人的路充其量是一种参考和借鉴,如果真诚地走,先不要下结论,边走边看边摸索,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走出自己的路。

路在脚下,求仁者得仁,求义者得义,求名者得名,求财者得财,各适其志,看自己朝哪个方向走,关键是找到自己的方向,自己为自己负责就好。

格物致知,格物在一定意义是明白世界明晰自己的过程,也是分辨事实清楚方向的过程,有了方向才有真正的行动,看行动大概能看到一个人的品质,还有前行的可能性有多大。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厥执中。”从格己来说,私欲是第一关,物惑则欲,并非叫人绝欲,可欲而不被欲望勾牵。

这个关没有过,人很难清明起来。这是很多人热衷各种法门最后修到脸色发霉各种问题的原因。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是为学的路,还不如早点回家,老婆孩子热炕头,不要浪费时间和精力。

容易受环境影响可能也不是为学的路,一会这一会那,还不如吃好睡好心情好,过好自己的日子。

传统文化的路,精诚之路,反求诸己,诚意正心,精明算计适合政商却不一定适合文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和实生物
后一篇:因何而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