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惟邦本

(2018-02-25 14:00:16)
标签:

教育

文化

杂谈

分类: 浩然正气

“台榭相望者,亡国之庑也;驰车充国者,追寇之马也;羽剑珠饰者,斩生之斧也;文采纂组者,燔功之窑也。明王知其然,故远而不近也。能去此取彼,则人主道备矣。”

一座座高大挺拔的豪宅,只是国家危亡的坟墓;一辆辆川流不息的名车,是敌人垂涎的骏马;一件件应接不暇的奢侈品,只是戕害生命的利器;一身身珠光宝气的穿戴,只是焚烧功绩的火窑。

说这句话的人叫管子,出自《管子•七臣七主》,管仲是春秋时期辅助齐恒公“一匡天下,九合诸侯””的宰相。

“景公赏赐及后宫,文绣被台榭,菽粟食凫雁;出而见殣,谓晏子曰:“此何为而死?”晏子对曰:“此餧而死。”公曰:“嘻!寡人之无德也甚矣。”对曰:“君之德着而彰,何为无德也?”景公曰:“何谓也?”对曰:“君之徳及后宫与台榭,君之玩物,衣以文绣;君之凫雁,食以菽粟;君之营内自乐,延及后宫之族,何为其无德!顾臣愿有请于君:由君之意,自乐之心,推而与百姓同之,则何殣之有!君不推此,而苟营内好私,使财货偏有所聚,菽粟币帛腐于囷府,惠不遍加于百姓,公心不周乎万国,则桀纣之所以亡也。夫士民之所以叛,由偏之也,君如察臣婴之言,推君之盛德,公布之于天下,则汤武可为也。一殣何足恤哉!”

这是《晏子春秋》的故事,齐景公生活奢侈,“文绣被台榭,菽粟食凫雁”,路上却见到饿死的人。

管子、晏子、孟子、尉缭子描述的情形非常相似,一副大厦将倾的迹象,诸子有很多不同之处,诸子有很多共同之处。

国以民为本,管子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又说 “得之必生失之必死者,何也?,唯无。得之,尧舜禹汤文武孝己,斯待以成,天下必待以生。故先王重之。一日不食,比岁歉;三日不食,比岁饥;五日不食,比岁荒;七日不食,无国土;十日不食,无畴类,尽死矣”。

一天断了食等于过歉年;三天断了食等于过饥年;五天断了食,等于过荒年;七天断了食国土保不住;十天断了食面临灭亡的境地。

百姓安居乐业是国家的根本,民众丰衣足食是诸子共同的愿望。

晏子说“顾臣愿有请于君:由君之意,自乐之心,推而与百姓同之,则何殣之有!君不推此,而苟营内好私,使财货偏有所聚,菽粟币帛腐于囷府,惠不遍加于百姓,公心不周乎万国,则桀纣之所以亡也。”

个人利欲过度追求呈现在无休无止的索求,处处莺歌燕舞,时时大兴土木,繁华喧嚣后面是君主的冷酷和社会的萧索,“惠不遍加于百姓,公心不周乎万国”,这是亡国的兆头,夏桀商纣就是这样一步步走向灭亡。

《管子•权修》说:“地之生财有时,民之用力有倦,而人君之欲无穷。以有时与有倦,养无穷之君,而度量不生于其间,则上下相疾也。是以臣有杀其君,子有杀其父者矣。故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国虽小必安;取于民无度,用之不止,国虽大必危。”

土地生产受时令的限制,百姓劳动有疲倦的时候,但领导的欲望则是无止境的。以“生财有时”的土地和“用力有倦”的人民来供养欲望无穷的君主,如果没有合理的节制,上下之间就会互相怨恨,臣杀君子杀父的现象就会产生。

对人民征收有度,耗费又有节制,国家虽小也一定安宁;对人民征收无度,耗费没有节制,国家虽大也一定危亡。

“夫明王不美宫室,非喜小也;不听钟鼓,非恶乐也,为其伤于本事,而妨于教也。故先慎于己而后彼,官亦慎内而后外,民亦务本而去末”,思路如同一辙,过度的奢侈和攀比风气伤害的是民本和国本。

孟子主张仁政,同样以民为本,站在民众立场说话,毫不客气把梁惠王把梁惠王狠狠地教训了一顿,仔细品味,孟子不同之处在于有一股“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无畏精神,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人格魅力和个人气质。

在朱子写的孟子序中,引用了程子评价孟子的话,“孟子有些英气,才有英气,便有圭角,英气甚害事。如颜子便浑厚不同,颜子去圣人只豪发闲。孟子大贤,亚圣之次也。”或曰:“英气见于甚处?”曰:“但以孔子之言比之,便可见。且如冰与水精非不光。比之玉,自是有温润含蓄气象,无许多光耀也。”

孔子中和雍容,孔子写《春秋》,记录了大量大逆不道的事情,但用笔曲折,意含褒贬,委婉地表达倾向,“《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孟子“有些英气”,时时站在民众立场直接表明态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贫富分化
后一篇:家仇国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