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富分化
(2018-02-17 14:05:13)
标签:
教育文化杂谈 |
分类: 浩然正气 |
《梁惠王章句上•第四章》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棍棒)与刃,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曰:“庖(厨房)有肥肉,厩(马栏)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尚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如何)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在五亩大的田宅中,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有丝绵袄穿,家禽家畜按时饲养,七十岁的老人就有肉吃,每家每户安排百亩良田不妨碍他们生产,小户人家也就不会挨饿了,注意教育,社会的风气就会好转。
这是孟子描述的社会政策,从侧面观察,当时诸侯忙于争霸,百姓生活非常困苦,政府根本没有做到本来可以做到的事情,不过,贵族们生活得挺好,厨房里存放着许多肥美的肉,马厩里养育着壮硕的马。
老百姓生活凄苦,面黄肌瘦,在郊野还有人饿死在路旁,这样等于纵容野兽去吃人,典型的政策杀人。
为一己之欲,争霸越来越激烈,政策越来越短视,主观上可能没有率兽而食人的打算,事实上途有饿莩,狗彘食人食,社会极端分化,贫者无立锥之地,富者连田阡陌。
贫富分化的开始也是社会走向衰落的开始,有权有钱的人出入高级场所,住在高级社区,生活糜烂,作风奢侈,狗也像人一样穿衣戴帽,狗美容狗医院狗医生。
另一方面底层劳动者出卖廉价的劳动力,换来的不过三顿的温饱,没有基本的保障,生活越来越窘迫,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可能见不到饿死的人,却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快要饿死的人。
翻开历史,我们很容易看到社会动乱造成人口死亡,还有一种死亡方式是慢性自杀,政策错误的软刀子杀人。
穷和懒从来没有必然联系,社会结构固化带来的贫富差距相当可怕,如果这种趋势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矛盾激烈到不可调解的时候通常是社会发生变革的时候。
孟子用了一个比喻,两个临阵逃脱的人,一个跑了五十步,另外一个跑了一百步,跑了五十步的人没有资格笑跑一百步的人,大家都是逃跑。
再用另外一个比喻,一个人用棍子杀人和用刀子杀人没有什么分别,都是凶器,杀人的动机和结果都一样。
硬刀子杀人和软刀子杀人是一样的,战乱杀人如麻,错政乱政也是杀人如麻。
“朱门狗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是唐朝诗人杜甫写的诗,唐朝开元盛世之后紧跟着就是安史之乱,唐朝从此衰落。
无论什么时代,“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观察一个社会的风气大致能知道之后的社会走向,把狗当人看,把人当狗看,贫富分化带来的奢侈风气,之后肯定是动乱。
最后,孟子引用了孔子的话,第一个制作陶泥人用来陪葬的人不会有后代,虽然没有用活人陪葬,但还是以活人陪葬一样,跟吃素鸡素鸭素鹅一样,用代替品,心理上相同。
孔子还有另外一句话,“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这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梦寐以求的大同梦。
比较有趣的是,同时代的商鞅却基本实现了这种“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的社会局面。
新制度的推行,一方面削权贵大一统,这一点秦国比所有国家都做得好,打击既得利益集团,消除地方分裂势力,集中权力,统一上下。
另一方面制定公平公正的社会制度,如制定耕牛饲养一整套奖励方法、农具的租借实用管理办法、军功奖励一长串爵位等级制度……
诸子百家有相同的大同梦,分别在于主张强调的重点不同,孔孟更加倾向于思想文化建设,礼治不离法治,商鞅注重制度化可行性方案的推进,法治不离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