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玩物丧志

(2018-02-10 13:11:33)
标签:

教育

文化

杂谈

分类: 浩然正气

《梁惠王章句上•第二章》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於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经始(开始营造)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建造)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急),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於牣(满)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倶)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女(通汝)皆亡。’民欲与之皆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这一天,梁惠王在自己大园林游览散心,抬头看看鸿鸟大雁,低头看看麋鹿,回头一望孟子,没有咨询国家大事,问了一句,仁义道德的圣贤们有没有享受这种快乐。

话里有话,无数心事不知从何说起,道理非常正确,事实非常明确,心里就是不服气,不服气的人总会找根稻草,我要吃饭,圣贤也要吃饭,我们为三餐奔走,他们也为三餐奔走,我有的他们还没有,没有什么了不起。

还有一个不服气的策略,明里暗里影射明哲,一篇又一篇的文章,一本又一本书,用事实证明,明哲跟我们一样吃饭睡觉方便,跟我们一样为衣食奔走,到处耍小心眼,一样用阴谋诡计。

另外一个更不服气的策略,谎言重复一百次就会成为事实,圣人乱伦,贤人阴暗,一个故事又一个故事,一个目的,把圣贤拉下来,拉下来的时候踩几脚,这个心理有点变态,看不到别人好,羡慕妒忌恨的时候拉着别人下水证明自己还算是个人。

孟子答得直接,一个贤者是等到天下太平才会享受安乐的生活,不贤的人即使有了园林也不会有真正的快乐。

举了两个例子,一是周文王修筑灵台的故事,老百姓听说了这件事,群策群力营造这项工程,没有损害到百姓利益,老百姓也乐意看到敬重的君王有个好地方。

也是话里有话,跟梁惠王说,与民同乐才是真快乐,只顾自己享乐,不顾百姓死活,这是夏桀的下场。

桀在位时,据《竹书纪年》记载,“筑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为了满足自己的奢侈生活,不惜民力,大兴土木,终日饮酒作乐,到了晚年,造了一个大池,称为“夜宫”,日夜纵欲。

有人引见伊尹给夏桀,伊尹用尧舜的仁政劝桀,桀听不进去,告诉伊尹:“天之有日,犹吾之有民。日有亡哉,日亡吾亦亡矣”,狂妄自大,以太阳自比。

这句话传了出去,夏朝百姓指着太阳咒骂:“时日曷丧,予及如偕亡!”太阳啊,你什么时候灭亡,我们愿意和你一起灭亡,暴政猛于虎,老百姓心里有杆秤,领导抛弃百姓,百姓也会抛弃领导。

心情郁闷了才会散心,失意了才会找回风光的面子,是泄一时之忿还是为百姓谋幸福,孟子告诉梁惠王心里要有一杆秤。

说完两个故事,孟子最后说了一句,不仁不义,老百姓也想与你一起灭亡,就是有园林池沼心情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心中有公道,胸中有天理,尽心尽力为大众谋安康, 这是明哲的出发和归宿。

曾文正公说到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敢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为国为民,天下归仁,现代人听到这些名词都会偷笑,偷笑的同时还会耻笑,每个人都非常精明,算死草的现实计较,就是天天成仙成佛也不愿意如此为人如此行事。

学而有识,有志方不会流俗,学而有志,有志方不会下流,摸点门道有自我感觉极好的人多得是,喜欢揣着自是的心思想象他人,他人未必如你自是,也未必如你卑鄙。

更有甚者,离开历史状况和社会现实,揣着下流的想法假象明哲,无论在那个层面,说不上了解和理解,居高临下评头论足,发的是一己之私的怨气和浊气。

人有千百条理由为自己言行找到适合的理由,却没有足够的理由欺骗自己的良知,每一次欺骗的同时,内心都会打上耻辱的印记,生人为人而不为人,这是人最大的耻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仁者无敌
后一篇:为政以德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