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中医(五十)
(2017-04-05 09:22:07)
标签:
健康教育文化杂谈中医 |
分类: 文化与中医 |
“水火之交,全赖乎土,己土左旋,坎阳东升而化火,戊土右转,离阴西降而化水。水火互根,寒热交济,则胃不偏燥而脾不偏湿,阴阳和平,是以无病。”
己土左旋、戊土右转、中土运化是《四圣心源》最常见的词,中土是人体的枢机,先生立理立方立法立药由中土出发,病多起于中土不健,运化迟滞,运化则“胃不偏燥而脾不偏湿,阴阳和平,是以无病”。
“运,迻徙也”,运有气运、运气”,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运也看不见摸不着,先生说中土运化,运化的是身体的气机,五行“相生相克,皆以气而不以质也,成质则不能生克矣”。
以质不以气理解五行可能不是先生的本意。
脾胃属中土,中土不等于脾胃,脾胃指有形的脾胃,更代表脾胃所代表的无形运化功能。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东西进入体内通过运化变成自己需要的东西。
中土运化也不仅仅是身体内部的运化,万物类象,也是自然天地万事万物的中土运化,同气相求,是开方用药的依据。
《庄子• 逍遥游》有一句,“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飞翔的大鹏鸟用了运字。
《易经》说“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日升月落用运和行。
《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前一句我们非常熟悉,后一句有个运字,运的对象是天下。
运字用于类似天、海洋、天下格局大的事物,繁体字人用军作声旁兼有形意,取军队的纪律严明和势不可挡。
运还有运算、运筹、运字格局大,筹算都需要用心,用心才能真实体会,运化也需要脚踏实地体会和求证。
运化在五行属土,有土德,土能接纳万物,废弃不用的东西扔到土中后来不见了,那么运化还要有包容承载的胸怀。
然而运化又是非常痛苦非常艰难的过程,鲲鹏向南“怒而飞”,夏至之后的长夏,非常酷热非常烦闷的季节,有这样的过程才有秋天的果实累累。
扩而远之,人有偏见则有障碍,偏见为不运化,“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人生的旅程风雨交加,把苦难与挫折转为为人生的动力也是一种运化的能力。
在身体运化不开则有积饮、积痰、积淤,积湿……,把异己的东西化为有用的东西是用药的思路。
《四圣心源》一百多方,十有七八用到茯苓,按先生的说法,茯苓“功标百病,效著千方”,其用“利水燥土,泻饮消痰,善安悸动,最豁郁满。除汗下之烦躁,止水饮之燥渴,淋癃泄痢之神品,崩漏遗带之妙药,气鼓与水胀皆灵,反胃共噎膈俱效。”
看到诸如利水燥土泻饮消痰的话,如果认为茯苓只是把痰饮排出去可能太小看了茯苓,茯苓其用之后有善运善化之性。就好像看一个有才干的人,能干是一面,为什么能干才是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的地方。
看《伤寒》用茯苓的方子,多用茯苓运化之力,五苓散真武汤苓桂术甘汤等方用茯苓疏泄水道,有泽泻白术猪苓在,茯苓运津化水之功不明显,加减法中可以窥见茯苓运化之功,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用茯苓治汗后亡阳,加茯苓治水泛土湿之体质;小青龙汤治太阳伤寒,心下有水气,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以治土湿木郁而生的痞满;小半夏加茯苓汤治饮家水停心下,土湿津凝。
茯苓生长在砍伐后的松树根菌类,松是阳木,松竹梅并称“岁寒三友”,不怕寒冷,犹如小伙子身强体壮气足一样,冬天到了衣服也穿得比较少。
菌类靠吸收树上的木气来营养自己,有善运善化的功用。滋养茯苓的有土气,有松树根的阳气,有这股土气,茯苓居中而燥土化湿,有这股活泼的阳气,在下能化小便不利,在上能化水停心下,在中能化腹生痞满,这种化,不仅能运走废物,去饮消痰,又能化有形的痰饮为有用之津液,变废为宝。
张隐痷说“茯苓本松木之精华,籍土气以结成,故气味甘平,有土位中央,而枢机旋转之妙”,茯苓秉木气入与中土,有旋转中气枢机之功,与中土之功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