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中医(四十二)
(2017-02-24 17:41:54)
标签:
健康教育文化杂谈中医 |
分类: 文化与中医 |
《弟子规》内容取自“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
三字一句,两句一韵,列举为人处世接人待物的礼仪和规范,讲究生活教育和家庭教育,最后落实到“学文”。
如果仅仅理解为诗词歌赋,理解为文章之文,教育的最后归宿就是写锦绣文章,恐怕不是经典的原意。
古人说微言大义,大义不仅仅在一篇篇文章中,在一个个句子里,也在一个个字中。
古书记载:
“上古仓颉为黄帝古史,生而四目有德,见灵龟负图,书丹甲青文,遂穷天地之变,仰视奎星圆曲之变,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文字既成,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为潜藏。今城南有仓颉故里碑。”
文之大义,可能是文化的留传,也是生活痕迹,更可能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可参天地之变,可穷天地之化,人类的文化从文字开始,文字里面挖掘不完的宝藏与秘密。
“文”字的甲骨文字形,像有自然的纹路一块石头。
本义“纹理”,可以解释仓颉造字仔细观察了天地自然之理,启发他创造了文字。
人类文字也从这些刻划得像花纹一样的文字开始记事,逐渐变成了文字,演化为文化。
仔细观察文字,下面是两个交叉,可以理解为阴阳,《易经》爻字的一半,易经讲阴阳爻变,易经讲爻变,一爻两爻三爻……
一阴一阳的变化蕴含了天地造化,万物的衰荣,包含万事万物之间的关系。
大道无为,一落阴阳便为二,把握阴阳之理而领悟天地之文,通过一阴一阳的变化而溯“体”而知“道”。
上面的玄字头,通过阴阳之理得“一”而通玄,慎独,每个人都独一无二。
“化”字左边是一个单立人,右边变化之意,甲骨文就是正反两个人,正头朝上代表生,反头朝下代表死,生命的的变化叫做“化”。
古人对生命的看法豁达洒脱,“生者寄也,死者归也”,生命的结束不是死亡而是回家。
生命寄托在宇宙天地中,生命的流淌如江水东流,一去不回。
“化”也是阴阳的变化,生死的轮回,天地的循环,《道德经》说: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