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中医(四十一)
(2017-02-23 18:26:46)
标签:
健康教育文化杂谈中医 |
分类: 文化与中医 |
盲人摸象,大道不可穷尽也难以言尽,每位大德圣贤都会从自己的生活和体证出发触摸看不见摸不着说不清道不明的的大道。
鱼儿离开水会死,人离开道会枯竭,《大学》《中庸》是一位严厉的前辈,告诉后人道是怎么走的,路是怎么行的,用“中” 来形容大道的圆融无碍,用“庸”来形容大道的至真至简,用“诚”来形容大道的自在自得,,用“一”来强调大道的独一无二,告诫后世子孙孙不要忘记了人人独一无二的东西,强调诚意正心,重视精一专诚,《左传》说“慎守其一”。
得一为大,顶天立地谓之大人,一是独一无二,“此谓诚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
《说文》,“慎,謹也。从心,真聲”,真心方有慎,慎这个独一无二之天命,小心翼翼,深思谨言,唯恐远离这个独一无二的天性。
天性至真至善,每个人皆有天性,每个生命皆独一无二,“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
做到慎全独一,“不可须臾离也”,是一种境界。
《庄子·大宗师》说:
“参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
见独的境界能无古今,见独的境界能入于不死不生之境。
不能慎则要戒慎恐惧,穷理尽性,不能独则要钩沉稽古,发微抉隐。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之所以慎独,人太容易存侥幸,人太容易找各种借口和理由行险恶。
“小人闲居为不善”,我们太容易无所事事,饱食终日,太容易言不忠行不信,做自欺欺人的事情,也特别容易伪装自己,“掩其不善,而着其善” 。
《尔雅》,“慎,诚也”,慎独就能真诚对待自己,坦诚面对别人,“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表面恭顺内心不敬只是形式,不真诚不坦诚,内心与外表往往不一致,形迹上伪装怎么也伪装不了,就是伪装得了也骗不了自己。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十只眼睛看着你,十只手指着你,这难道不令人畏惧吗?难道还要伪装自己吗?难道还要欺骗自己吗?
慎独不欺,“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自己不要欺骗自己,好像厌恶污秽的气味那样,好像喜爱美丽的女子那样, “诚于中”,方能“形于外”。
慎独安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在最紧迫的时刻如此去做,即使是在流离困顿的时候也必须按去做。
慎独集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富贵名利不能使自己迷惑,贫苦穷因不能使自己变节,权势逼迫不能使自己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