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中医(三十九)
(2017-02-21 09:19:49)
标签:
健康教育文化杂谈中医 |
分类: 文化与中医 |
古时候男子成年后15——16岁束发,20岁加冠,头发上插一根簪,意思是长大成年了,加“一”做标志。
人得一为大,束发意味告别童少时期,束有束脩之意,束脩原来的意思可能不是几块干肉,开始约束自己修学的意思,“十五志于学”,“士不可不弘毅”,立志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人,。
加冠表示成年,可以婚配,人二为夫,“一阴一阳之谓道”,乾男坤女,体会家庭相处之道,体会阴阳合济之法,一根簪有黾勉的寓意,“吾道一以贯之”,开始体会柴米油盐,体验喜怒哀乐,体尝人间百态,这也是学习。
修学与生活一致,《中庸》说,“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 。
夫为匹夫,又有谦虚的意思,做一个大人也做一个很二的人,二之一,一之二,二而一,一而二,在乎诚,在乎正,“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由一生二,一落阴阳便为二,人开始分裂,开始有你有我,有这里有那里,人自以为万物之灵,不诚不正,自高自大不知回头永远则为“夫”。
一撇一捺,一阴一阳代表人。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目”字传神,中间两横,一为阴一为阳,无阴无阳不成人。
天地秀气造人,做一个人不简单,左为阳右为阴,左长于右,阳气盛于阴气,人活一口气。
目字左边多一撇为“自”,为东南,生气之所在,阳气在为人,自己在不在看这一撇,得元阳之气则生,失之则死。
在文字,“人”是阴阳,两点也为阴阳,“道”上面两点为阴阳。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格物致知,学习阴阳五行理,诚意正心,与天地韵律相符则有阴阳通于“一”, “一”为元阳,在人伦则为善根,“人之初性本善”,加走字底,也靠自己行诚持正本善而得“道”。
《大学》之道,止一而正,一为元,为阳,为善,为独一无二,守一而定,“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而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一”在哪里?
“一”在“二”处,“一”又在“〇”所,那个“〇”就是“一”; “一”又不在“〇”那里,那个“〇”也不是“一”。
十为完数,世界十方无所不包,事情完美十全十美,世上没有完美的事,完美与完蛋一步之差,皇帝称九五之尊,退一步为九,九为世间至阳之数,称寡人,远离天,一个孤独的人,称天之子,来自自然,回归自然,人贵有自知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