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化与中医(十七)

(2016-12-31 15:08:45)
标签:

文化

杂谈

中医

分类: 文化与中医

经常笑话自己,人人都有妄想症,手里一个篮球就以为自己是乔丹,脚下一个足球就以为自己是贝利,手里一卷医书就以为自己是中医。

每个人都是孙悟空,狂妄自大的时候自封为圣大闹天宫,回头的时候历经劫难取回真经找回本真。

同样一本书,同样一个药方,只有放在作者本人身上,充分融入作者本人的系统,他的时代背景和知识结构,他的经验思想和人生志向,才能发挥原来的效果。

我们可以印刷出一本又一本书出来,我们不可能复制一个又一个他本人出来,一片脱离了树干的的叶子,这片叶子与你不兼容,一滴离开大海的水,这滴水会很快蒸发,我们得到的仅仅是一个空壳子,然后用自以为是的态度看待一个医学大家。

每次阅读经典,都不由自由浮现先生的背影,他的根扎在深厚的文化土壤,他的书扎在“大人”的志向里,他的方扎在忧国忧民至真至善的精神中。

如果只是在书中寻找秘诀,我们永远无法靠近先生。真正的秘诀在先生的精神中,这种精神无法完全在书中表达。

只有透过字里行间,体会其精神与境界,仅仅读到书是毫无意义,仅仅记到方也毫无意义,先生仁心仁术,不希望后世多一个庸医害人。

读书,读到深处才会清楚整个系统,在遇到同样类似的问题时,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然后是怎么解决的;最后他为什么能想到为什么能做到……

这样,那本书才能真正为我们所用,变成自己的东西,先生的学问才是我们的学问。

无论怎么低劣,也不会低劣到怀疑先生水平,没有过人本领不会有“妙悟岐黄”之美誉。

无论怎么卑鄙,也不会卑鄙到质疑先生人格,没有高风亮节不会有“仁道药济”之高评。《四圣心源》自序:“帝眷之隆,何可恃也”,不是虚言,归家著述,“昭先圣之大德,作人生之大卫。

先生道德学问扎根在儒学中,守中持正,《中庸》之学养化为“中气”,对于中气有个贴切的比喻,“精如果中之仁,气如果中之生意,仁得土气,生意为芽,芽生而仁腐,故精不能生,所以生人者,精中之气也。”。

贴切的比喻有脚踏实地的实学,有学达性天的融达,《天人解》写的不是不仅仅中医,写的还是人天之学,对天地真谛独到的领悟才有对中医独具匠心的妙用。

大人者,与鬼神合其吉凶,先生之志日月可证,天地可鉴。

大人者,与四时合其序,立四象,合的是四时春夏秋冬消息之气,厚中气,合的是天地生生不息之信。

大人者,与天地合其明,与天地合其德,先生游会稽山,拜谒禹陵,自谓:“身登会稽,亲探禹穴,目睹越国江山……乃有著作斐然之志。不朽有三,立德立功立言,虽久不废。

先生之血脉与先圣先贤凝在一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