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化与中医(十六)

(2016-12-31 14:43:32)
标签:

文化

杂谈

中医

分类: 文化与中医

诸子百家,说法纷纭,“天”从来没有离开过。

从《尚书》“天佑下民”到后世的圣旨 “奉天承运”,“ 天”也从来没有离开过。

孔子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对天有着十分的敬畏。

到现在我们还害怕“天理不容”,说品行不端之人“老天不会放过你的”。

“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学习了一辈子,到了半百之年方“知天命”。从立志成为大人到“知天命”花了很长三十五年,而且没有止境。

孟子也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如果我们躬身力行,尽心尽力按着天的规律走,我们能知天命。

《中庸》说了得天命之心法: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按着天的规律走,我们能养天性,得天然,有天良,尽天年,如果不按天的规律走,则有 “天谴”、和“天罚”。

天有好生之德,在我们的文化里,天是天道,天地运行的规则,是至善至诚至仁至真的代名词。

“人之初,性本善”,人跟天一样至善至诚至仁至真,这是天性。

人性达到了那至善至诚至仁至真的天性才能称得上“天人合一”,才能才能通晓天地化育万物的道理,才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才谓之大人。

在我们的历史中,天的文化融化在敬天法祖的精神成为我们生活的日常,代代相传,不可或缺。

《荀子·礼论》记载,“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则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到如今,“天地君亲师”还深入人心,耳口相传。

敬天,是因为我们知道人来自上天,天性本来至善至诚至仁至真,将来也要回归天上,回到至善至诚至仁至真。

法祖,是因为我们记着自己一脉相承的至善至诚至仁至真的连接,通过父辈祖先至善至诚至仁至真的关爱。

这种连接一直追溯到德行服众的列祖列宗,追溯到伏羲、炎帝、黄帝、尧、舜、禹、汤、周公、孔子……

我们怀念列祖列宗,设坛祭祀,不是满足求财求名求平安的私心,而是铭记祖宗之功德,铭记我们血液里奔腾不息的热血: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