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化与中医(十八)

(2017-01-01 22:32:35)
标签:

文化

杂谈

中医

健康

分类: 文化与中医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只有人诚心诚意,专心做一件事,才能感动天地,使坚硬的金石为之开裂。

这种愚公精神不符合这个时代,我们更相信“金石所致,精诚为开”,只要人的金银财宝足够多,价码够足,就能使人低下高贵的头做任何别人想要他做到的事。

读一本书,深刻体会作者的精神,合上古人之志,慢慢心有灵犀,自然知会也不太符合我们这个时代的论调。

过于强调这种立场就有食古不化的倾向了。其他学科不敢说,在传统这块,如果不按古人这种学习的思路,可能只是断章取义,只是浮光掠影。

《大学》走的是精诚之路,先生走的也是精诚之路。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如果把《易经》这句话理解为修学的次第,合鬼神,合四时,合日月,合天地,四合四种功夫,四合四个次第,一步一个功夫。

先生除了中医的著述,还有对《周易》和《道德》的整理与注释,先生写的不仅是中医,写的还是古圣先贤一辈又一辈下来的人天道德学问。

合鬼神,人有私为鬼,人正直为神,芸芸众生,立的是大志,走的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方向。

这是《大学》三个核心,谈的是目标和理想,谈的是大人的方向和立足点,没有坚定的方向和坚固的立足点,谈不上一步步追根问底,一步步脚踏实地往前行。

合四时,先生的医学感悟和切入点从这里展开,看似非常简单的四象轮旋有深刻的治学背景和文化底蕴。

我们的脑袋借着书本轻松地理解四象轮旋,但不会轻松地运用四象轮旋。

四象轮旋不仅仅是一个图,一个概念,他呈现了是整个文化的脉络,整个修学的思路。

这个脉络在《易经》的“类万物之情,通神明之德”。

《易经》称为群经之首,文化的源头,把万事万物分为八类统一到八卦中来,通过这种分类的训练,可以让我们领会天地的真谛。

这种方法在《《素问•示从容论》有一段话:

“夫圣人之治病,循法守度,援物比类,化之冥冥,循上及下,何必首经。”

《内经》的基础原理,阴阳五行,脏象经络,根源于易,汇通于文化源头,“类万物之情,通神明之德”见诸《阴阳应象大论》等篇章。

《系辞下传》对比类法有个很传神的描述:

“是故,易者象也。 象也者,像也。”

“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援物比类的能力,取象到一定程度,能“化之冥冥,循上及下”,最理想的境界:

“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干此。”

《天人解》则用四象五行来归类万事万物,以下的篇章论及辩证开方设药,同样是这种基本思路的延伸,只是比《易经》和《内经》更简明,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为后世习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