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中医(十三)
(2016-12-21 09:59:51)
标签:
健康文化杂谈中医教育 |
分类: 文化与中医 |
小时候读小人书,知道小人这个词,小人没有贬义的意思。
后来小人变成敏感词,那是个骂人的话,搬弄是非挑拨离间是这种人,笑里藏刀落井下石是这种人。
《论语》里的小人标准低。
小人相信圈子决定未来,“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小人没有坚定的信念,识时务者为俊杰,“君子之德如风,小人之德如草,草遇风必偃”。
小人骄傲自满,容易得意忘形,“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小人患得患失,严于律人,宽人律己,“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
小人着重利益,求田问舍,利字当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
按这个标准,我们都是绝对的小人,跟小人相对的是君子,跟小人相对还有大人。
《易经》这样衡量大人,“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绝对高标准!
孟子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绝对高难度!
《大学》为大人之学,学与天地合德,与日月合明,与四时合序,学与鬼神合吉凶。
自私为鬼,正直为神,鬼神没有任何玄奇,生民大众的意思。
横渠先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大人之志,是否有道义在也是小人与大人的分水岭。
人贵有志,志为士之心,“士不可不弘毅”,这是一个有理想有胸怀有毅力的开始,不拘囿于名利,不屈服于困顿。
孔子“十五而有志于学”,学的是君子之学,学的是大人之学,“三十而立”,差不多过了十五年,才有自立自主自持之力。
那一年,少有奇才身负大人之志的先生也是而立之年,刚刚可以大展宏图的时候飞来横祸,因为庸医,成为一个只可以用一个眼睛看世界的人。
上天在关闭一扇窗的同时又开启了另一扇窗,没有走上致仕报国做成“大人”的他走上了大医之路。
无论是致仕还是业医,志气不灭,在字里行间中我们依然能读到志士一颗赤忱之心,读到仁人心怀苍生之情,读到比两只眼睛看得更透彻的真知灼见。
得于心而应于手,读着读着不能自如应用时,心里总挂着一件事,我们的心是否跟着先生一样跳动,我们的双眼是否跟着先生一样看到这个世界还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