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雷博士做客新浪进行视频访谈云计算

(2011-01-04 14:13:14)
标签:

云计算

雷万云

雷博士

基础设施

crm系统

资源池

it

分类: 云计算

    在2010年岁末12月30日上午,雷博士应邀来到新浪科技栏目进行云计算主题的视频访谈。与新浪科技小张就云计算主题以及新浪网友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互动,具体视频和文字记录敬请各位朋友可进一步关注新浪科技近期节目。以下只是一个访谈提纲,不是很全面,先跟大家分享。

 

http://s13/middle/6c5cffe3t98a208b9e73c&690&690
         
                      做客新浪
http://s15/middle/6c5cffe3t98a204b3f16e&690&690

                                与新浪科技栏目小张
http://s7/middle/6c5cffe3t98a202ab1736&690&690

                                   在新浪视频访谈
http://s14/middle/6c5cffe3t98a1ef85229d&690&690
                         

                          在新浪视频访谈

http://s1/middle/6c5cffe3t98a1f711f960&690&690
                                    与新浪小张在视频演播室


新浪科技视频访谈雷博士提纲

 

1、目前几乎所有的IT巨头都在谈云计算,但普通人都觉得云里雾里的,作为资深的IT用户,你是怎样理解云计算的?云计算到底是什么样的?

    云计算这个全球关注度最高的IT词汇,谷歌、微软、亚马逊、IBM等业界领导厂商对其分别有着不同的阐述,更有20多位专家的诠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表述依然令人们不知所措。而我对云计算结合自己的认识并参考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对云计算的解释,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一二三四五”的数字提法,让人们能够很容易、清晰地理解云计算。

    NIST云计算定义:云计算是对基于网络的、可配置的共享计算资源池能够方便的、随需访问的一种模式。这些可配置的共享资源计算池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和服务。并且这些资源池以最小化的管理或者通过与服务提供商的交互可以快速地提供和释放。这样的云模式提升了可用性并且具有5个基本特性和三种交付模式以及四种部署模式。

    但要说明的是云计算仍是一个范式的演进。这些定义、使用场景、基础技术、风险、以及优势将在公有云和私有云部分进一步讨论。这些定义、属性、特征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对云计算概念的简单理解,可以概括为云计算的“一二三四五”:

  “一”云计算是一种颠覆性的交付模式,一体化的信息平台和运营平台。从技术的角度来讲,是将企业所有的服务器、存储等基础设施以及网络整合到统一的云平台上。在“云的世界”里,将技术和业务结合起来交付给用户使用。企业的运营管理决策分析都将基于云平台展开,人们将会过起一种“云上的日子”。他是一个系统的概念、总体的概念、业务与技术融合的一体化概念,这一点对认识云很重要。

    “二”是指从细分角度来看,云由云计算平台和云服务应用两个层面组成。企业可以将基础设施包括传统的服务器、操作系统、存储运维等都统一部署在一个平台上,这是一个技术的层面,企业可以不必过多地关注这个平台本身,而是关注应用。其二,政府、企业和个人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部署成不同的应用,形成`个性化的交付模式,形成一种云服务。一个是云技术层面、一个是云服务层面,就是所谓的“二”。

  “三”是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讲,云计算可以分为三种交付模式。基础设施作为服务(IaaS),以开发平台作为服务(PaaS),以及以软件应用作为服务(SaaS)。

  “四”是指四种部署配置模式,包括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社区云。社区云也可以称为行业云,即以行业为中心,将供应链上的所有产业群围绕云共享服务,展开商业活动。

  “五”是指云计算具备五个特征,虚拟化的资源池,基于网络的访问,按需自助式服务,快速、弹性,使用成本可计量等。

    上述就是云的基本概念。通过“一二三四五”方面的描述,即从“一”个体系上、“二”层结构上(技术层面和业务层面上)、“三”种交付或服务模式上、“四”种部署形式上以及“五”个基本特征上就完整地概括了云计算。

2、云计算能够为用户、为企业带来怎样的改变?企业在哪些方面可从中受益?

 

    企业实施云计算可以降低企业的IT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可以快速响应市

场和客户需求以及为企业搭建一个创新平台,帮助企业进行商业创新,以应对后

危机时代的挑战,提高企业竞争力。

 

3、云计算是否离大多数用户很遥远?为什么?

 

    其实云计算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云计算。大家平时使用的

搜索引擎、Google的Gmail、微软的Windows Live 、一些云杀毒平台软件。对

很多中小企业来讲,运用SaaS云平台来部署企业CRM、财务系统等都是很常见

的事情了。如采用Salesforce 的CRM系统、国内800App CRM系统,用友伟

库的财务、CRM系统等。哪里有我们的生活、工作、娱乐,哪里就有云。

 

4、当前,包括微软、IBM、甲骨文、谷歌等众多IT巨头都推出了云计算解决方案,作为实施决策人员,你认为这些方案各有哪些优劣势?适合哪些不同的应用?

   

    市场上的云平台现在已有很多了,总的可以分为三种:就是IaaS、PaaS以

及SaaS平台等,从部署模式上有公有云、私有云、社区云以及混合云等形式。

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云平台来部署、选择可信赖的云

服务提供商来服务。不能单说那一家好,这都是相对而言,适合企业的就是好的。

主要看技术成熟度、服务等级协议(SLA)以及性能价格比等因素来考虑。

 

5、目前你对云计算还有哪些顾虑?如何能够解决?

 

    我个人认为目前国内云计算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1)缺乏战略性规划布局,存在重复建设情况;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尚未达

成统一认识、缺乏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各部门缺乏协调机制,地方一些政府纷纷上马云计算项目,投巨资建设云计算中心,投资热潮带来重复建设问题,如果不加以引导,造成资源浪费。

2)我国IT企业尚未掌握云计算核心技术,与国际先进技术企业差距较大:

虽然国内很多企业积极参与云计算,但对云计算核心技术的掌握和积累很有限,例如在并行编程模式技术、分布式数据存贮技术和虚拟化技术等缺乏有竞争力的技术和产品。产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较弱、产业链不健全、云服务模式尚在探索中。

3)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产业发展受到影响。

4)缺乏有效的应用实践,用户信心不足;

5)法律制度和市场环境、生态环境不完善,不利于云计算健康规范发展。

 

6、企业真正实施云计算,是否对原来的IT投入是颠覆式的?

 

    企业从传统IT向云演进,要有一个过程,不是一厥而就的。要根据企业实际,

做好规划、管理、从一体化数据中心管理开始、集中、整合、标准化、虚拟化到

自动化过度到云。对传统IT不是以下就要淘汰,有的传统IT云计算是不能代替

的,如传统的ERP、需要保密和隔离的数据中心等。

 

7、你所在的国药集团是否有计划实施云计算?

 

    我们集团在2010年持续关注云计算技术和市场的发展,并在2010年对集团

数据中心基于云计算理念进行了虚拟化改造,取得了较好效果,节约了IT成本

提高了项目进度。另一个例子是我们集团下属企业国药控股新的零售一体化ERP

的基础设施基于云计算理念,完全采用虚拟化方法来建设,节约了IT基础设施

建设成本2000多万元(相对于传统建设方法而言)。

    另外我在集团“十二五”IT规划是基于云计算理念来开展制定的,在“十

二”五期间,国药集团要建设基础设施云平台,把集团主要的应用迁移到这个平

台来运行。

 

8、如果实施云计算,你会如何进一步落实?

 

    我们计划利用5年时间来打造集团基础设施云平台,从一体化数据中心

管理开始,集中、整合、标准化、虚拟化、自动化等步骤过渡到云中心。制定了

一系列方法路线的演进措施。

 

9、国内的IT企业在云计算市场有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云计算时代的到来,给国内IT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IT产业发展的

历史就是颠覆性的发展,否定过去,重新开始。因此是IT产业链重新洗牌、布

局的过程,大家都在新的IT革命面前人人平等,谁抓住了这次机会,率先做好

准备,谁就会抓住市场先机,赢得这场游戏。

 

    如果想要更进一步的对云计算的了解,可以参阅我的新书《云计算——企业信息化建设策略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从企业视角,系统深入分析云计算的概念、技术以及在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策略与方法路线,给出了大量实践案例。希望大家都能看看,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亦可参阅我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alexalei

 

 

                              谢谢大家!

                              2010年12月30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