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种上帝之爱 ——莫言杨光祖对话

标签:
文化杨光祖莫言基督教 |
分类: 文学理论与批评 |
——莫言
地点:西北师范大学毅然报告厅
莫言(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谢谢杨老师,杨老师也读了三遍,张(清华)老师也读了三遍,看来《丰乳肥臀》读三遍才能够理解这么深。杨老师刚才提到的两个问题非常地有意思。因为瑞典传教士在《丰乳肥臀》里面确实在小说里面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母亲最后的觉悟,是因为跟这个传教士的一段恋情,甚至影响了母亲后半生的处事哲学,他对人的宽容、包容,对人的友爱亲近,包括自己忍受苦难的能力,坚强和顽强的挣扎着活下去的这种精神,确实体现了某种程度的宗教意识。
这里顺便说一句,我看到最近的一个刊物上面有批评家质疑,说我在《丰乳肥臀》里面这部小说里面设置了一个瑞典籍的传教士,是刻意安排的,目的是为了获诺贝尔文学奖。文章质疑说那时候北欧的一个小国,怎么可能在中国山东高密有传教士呢?这个我觉得很抱歉,恰好就是事实。瑞典的传教士,挪威的传教士恰好到了中国,恰好到了潍坊,到了胶州,恰好到了高密东北乡。我们高密一中的旧办公室就是当年的教堂,就是挪威瑞典传教士建的。而胶州的一座教堂和瑞华中学,都是教会名下的,很有意思的是我2012年12月在瑞典领奖的时候,有一个住在距离斯德哥尔摩几百公里之外的一个老太太非要来见我,说她是我的老乡,我说来吧。来了以后确实是一个典型的欧洲人,她有个中国的名字,姓郑,具体叫什么我忘记了。她是1947年,16岁的时候才回到瑞典,当时在中国出生的,在青岛出生的,在胶州,在我家乡旁边长大的。胶州、高密、青州三县交界处。她一见面(她女儿陪她来的),一开口真是老乡,地道的青岛话。我说你吃饭了没有,她说:吃了,我刚才吃了两个鸡子儿。只有我们那个地方把鸡蛋叫做鸡子儿,很有意思,真是来了老乡。
我一听是老乡,她讲她当年和她的父亲,她爷爷很早来到中国,在我们家乡周围传教。她的父亲是当地非常有名的传教士,她的出现让我感觉到真像见到老乡一样亲切,也讲最近几年不断的重新回到我们家乡去为学校捐款,去为当年那些老教友们演出一些活动。山东实际上是外国宗教势力最早进入的地区,鲁南发生过多起教案。在1900年的时候德国也把青岛作为它的殖民地,他们获得了胶济铁路的开采权和建设权。铁路两边的50公里之内,他们有开矿权,实际上胶济铁路断送了山东半岛,铁路两边各50公里,几乎把整个山半半岛变成他们殖民地了。
这个时候在山东有德国的传教士,瑞典的传教士,挪威的传教士,还有别的国家的传教士,基本都是北欧的。基督教的文化从那个时候开始侵入中国,尤其是在山东地区,已经是有很大的影响,很大的势力。当然我想村子里面有很多农民是不加入的,但是也有一些农民加入了。我听我爷爷讲过很多村子里面的故事,他们也开玩笑,说有一年来了蝗虫,全村的人都是拿着工具、铁锹,点烧火焰来驱赶蝗虫,保护庄稼。只有教徒站在地头上叫:主啊,保佑我。第二天又去看庄稼,全部被蝗虫吃成光杆儿了,别人都笑他,你有你的主保佑庄稼。尽管这些教徒受到了老百姓的嘲弄,但是这种宗教的影响一直意义很深,当时也有很多家庭信仰宗教。
我小说写这个家庭是因为母亲上官鲁氏,她感觉生命走到了尽头,身体面临巨大的变化,精神崩溃的时候突然听到了教堂悠扬的钟声,她感觉到了一种召唤。生活当中也确实有,像我们村子里面最富的一家地主,他们家就是教徒。我记得60年代初的时候,还在老地主家里面搜出来一本《圣经》。我们当时看了以后,看不懂,村子里也没有几个能看明白的,大家都知道有很多教徒信教以后人变得善良,也有为教堂服务的一些二鬼子,他们借助教会的势力欺压人民,但确实也有不少农民信仰基督教之后,变得宽容和善良。这里面有大的历史文化背景,也就是说瑞典传教士传到这里,但这并不是我们向瑞典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讨好,把美国、意大利的传教士改成瑞典传教士。
我想母亲鲁氏是具有某种宗教精神,她在人性的立场上,对所有的子女都平等一致付出爱,这是一种博大的母爱,也就是说是一种上帝之爱,我简单回答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