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杨光祖的博客
杨光祖的博客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682
  • 关注人气:1,03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是一种上帝之爱   ——莫言杨光祖对话

(2016-09-20 15:25:17)
标签:

文化

杨光祖

莫言

基督教

分类: 文学理论与批评
是一种上帝之爱 <wbr> <wbr> <wbr>——莫言杨光祖对话

是一种上帝之爱 <wbr> <wbr> <wbr>——莫言杨光祖对话

是一种上帝之爱

——莫言    杨光祖

 时间:2016年9月18日

地点:西北师范大学毅然报告厅

    张晓琴(主持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接下来我想把最后一个机会留给我的一个同事,一想起这个同事我就紧张,为什么呢?他是我的同事,也是我的朋友,在生活中绝对是朋友,但在批评上我们两个的观点从来都不一致。我强力赞扬的作家他都极力批判,我有一种印象,觉得他带着剑从西北冲向全国了,我不敢太靠近,害怕被他的剑气所伤。今天我们最后一个问题,留给酷评家杨光祖老师。

 

   杨光祖文学评论家  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教授:尊敬的莫言老师您好可以说我是您的作品忠实读者,往大了说也算是您的作品评论者2013年为了进一步研您的作品,我专门去您的老家山东高密县,也就是现在的莫言旧居,了一天,见到您的二哥,给我签了一个。当时我进入莫言老师的那个院子以后,觉得很亲切,就像是回到家一样,为什们呢?我记得很清晰,那个土胚院子和我们家差不多一样莫言老师家是中农,我们家是下中农。对于莫言老师的旧居,我觉得与鲁迅的旧居是截然不同的我去绍兴了鲁迅故居之后呢,感觉到那种压抑的感觉,有一种敬畏,和惶恐。那种家庭生活我不熟悉,但是莫言老师的旧居我就很熟悉。所以我在以后写莫言老师的评论的时候,觉得很有底气了

     这几年我发表了莫言老师的几篇评论,其中最满意的就是今年发在《南方文坛》的那篇母亲上官鲁氏论》。这篇文章专门讨论莫言老师的长篇小说《丰乳肥臀》母亲的形象因为莫言老师的小说《丰乳肥臀》发表以来,母亲的形象有很大的争议因为很多人不能理解,她生了很多孩子,这些孩子不同的爸,大家认为母亲没有贞操是荡妇,但是莫言依然说她是伟大的女性。所以很多人都不理解这个,后来我还和雷达老师在北京探讨了这个问题以后,我就一直思考这个问题,专门写了这篇《母亲上官鲁氏论》

    我认为莫言老师的创作资源,更多的是那种民间文化,那种野生的、野蛮的力量给了莫言老师创作的灵感,也是他走向世界的文化支持。书中的这个母亲和不同的男人睡觉,对于我们儒家传统来说,是一个荡妇,是一种不贞洁的东西。但是,我们要是把《丰乳肥臀》仔细地看的话,这母亲真的是非常伟大的,我看了三遍《丰乳肥臀》,真的很感动,所以我写了这篇文章。

    这个母亲为什么伟大呢?按照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来说,她肯定是不伟大的,她不贞洁。但是其实按照中国传统民间文化来说,她就是反儒家的,反传统的,她就是反中国传统的这种恶性文化反对这种儒家的男尊女卑,传宗接代,和这种文化对人性的泯灭。她是要解构它。这个母亲的伟大可以说是一种对自由的追求,对人性的呐喊,这种追求和呐喊就是中国的传统民间文化,也是草根的文化,这点大家都能看到。但是还有一点,在小说里面我们还能够看到,这个母亲很宽容博大包容。她和那个瑞典传教士马洛亚,生了一对双胞胎,作为一个中国的母亲,她会给自己儿子哺乳,因为她的奶水不多,给姑娘就不哺乳,不喂那个牧师就说,“都是上帝的孩子,不要这样”。所以她就害羞了起来,脸红了,所以我感觉到小说里面母亲的伟大,能够超越党派、阶级、政党、民族这种界限可能与基督教文化有关系。这一点小说里,有比较多的描写。

    所以我一直在想,也是我一直比较困惑的一个问题就是莫言老师小的时候受没受过基督教文化影响莫言老师的童年青少年,在的家庭,或者的村庄里,有没有直接的这种文化的影响评论界关于您和山东民间文化,和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研究比较多,但关于您和基督教的关系,基督教文化对您和您的小说的影响,研究比较少。另外一个就是小说里,这个瑞典传教士马洛亚,和母亲上官鲁氏生下两个孩子,双胞胎,但玉女生下来就失明,那个金童呢,就一直喜欢摸女性的乳房,有恋乳癖,一生也是不成功,可以说一事无成。这其中是不是体现了莫言老师的一种思考这是不是对西方基督教西方文化的一种拒绝,或者说是不承认这里面到底有没有某种用意?我这只是一种揣测,在这里向莫言老师请教,谢谢!

 

莫言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谢谢杨老师,杨老师也读了三遍,张(清华)老师也读了三遍,看来《丰乳肥臀》读三遍才能够理解这么深。杨老师刚才提到的两个问题非常地有意思。因为瑞典传教士在《丰乳肥臀》里面确实在小说里面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母亲最后的觉悟,是因为跟这个传教士的一段恋情,甚至影响了母亲后半生的处事哲学,他对人的宽容、包容,对人的友爱亲近,包括自己忍受苦难的能力,坚强和顽强的挣扎着活下去的这种精神,确实体现了某种程度的宗教意识。

这里顺便说一句,我看到最近的一个刊物上面有批评家质疑,说我在《丰乳肥臀》里面这部小说里面设置了一个瑞典籍的传教士,是刻意安排的,目的是为了获诺贝尔文学奖。文章质疑说那时候北欧的一个小国,怎么可能在中国山东高密有传教士呢?这个我觉得很抱歉,恰好就是事实。瑞典的传教士,挪威的传教士恰好到了中国,恰好到了潍坊,到了胶州,恰好到了高密东北乡。我们高密一中的旧办公室就是当年的教堂,就是挪威瑞典传教士建的。而胶州的一座教堂和瑞华中学,都是教会名下的,很有意思的是我2012年12月在瑞典领奖的时候,有一个住在距离斯德哥尔摩几百公里之外的一个老太太非要来见我,说她是我的老乡,我说来吧。来了以后确实是一个典型的欧洲人,她有个中国的名字,姓郑,具体叫什么我忘记了。她是1947年,16岁的时候才回到瑞典,当时在中国出生的,在青岛出生的,在胶州,在我家乡旁边长大的。胶州、高密、青州三县交界处。她一见面(她女儿陪她来的),一开口真是老乡,地道的青岛话。我说你吃饭了没有,她说:吃了,我刚才吃了两个鸡子儿。只有我们那个地方把鸡蛋叫做鸡子儿,很有意思,真是来了老乡。

我一听是老乡,她讲她当年和她的父亲,她爷爷很早来到中国,在我们家乡周围传教。她的父亲是当地非常有名的传教士,她的出现让我感觉到真像见到老乡一样亲切,也讲最近几年不断的重新回到我们家乡去为学校捐款,去为当年那些老教友们演出一些活动。山东实际上是外国宗教势力最早进入的地区,鲁南发生过多起教案。在1900年的时候德国也把青岛作为它的殖民地,他们获得了胶济铁路的开采权和建设权。铁路两边的50公里之内,他们有开矿权,实际上胶济铁路断送了山东半岛,铁路两边各50公里,几乎把整个山半半岛变成他们殖民地了。
这个时候在山东有德国的传教士,瑞典的传教士,挪威的传教士,还有别的国家的传教士,基本都是北欧的。基督教的文化从那个时候开始侵入中国,尤其是在山东地区,已经是有很大的影响,很大的势力。当然我想村子里面有很多农民是不加入的,但是也有一些农民加入了。我听我爷爷讲过很多村子里面的故事,他们也开玩笑,说有一年来了蝗虫,全村的人都是拿着工具、铁锹,点烧火焰来驱赶蝗虫,保护庄稼。只有教徒站在地头上叫:主啊,保佑我。第二天又去看庄稼,全部被蝗虫吃成光杆儿了,别人都笑他,你有你的主保佑庄稼。尽管这些教徒受到了老百姓的嘲弄,但是这种宗教的影响一直意义很深,当时也有很多家庭信仰宗教。

我小说写这个家庭是因为母亲上官鲁氏,她感觉生命走到了尽头,身体面临巨大的变化,精神崩溃的时候突然听到了教堂悠扬的钟声,她感觉到了一种召唤。生活当中也确实有,像我们村子里面最富的一家地主,他们家就是教徒。我记得60年代初的时候,还在老地主家里面搜出来一本《圣经》。我们当时看了以后,看不懂,村子里也没有几个能看明白的,大家都知道有很多教徒信教以后人变得善良,也有为教堂服务的一些二鬼子,他们借助教会的势力欺压人民,但确实也有不少农民信仰基督教之后,变得宽容和善良。这里面有大的历史文化背景,也就是说瑞典传教士传到这里,但这并不是我们向瑞典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讨好,把美国、意大利的传教士改成瑞典传教士。

我想母亲鲁氏是具有某种宗教精神,她在人性的立场上,对所有的子女都平等一致付出爱,这是一种博大的母爱,也就是说是一种上帝之爱,我简单回答这么多。

 根据现场录音整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