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杨光祖的博客
杨光祖的博客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955
  • 关注人气:1,03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左传》的元气

(2010-11-16 11:29:16)
标签:

左传

元气

阴阳

文化

分类: 读书札记

杨光祖

 

孟子说养气,而要养气,就需要走进原典。《左传》就是原典,中华民族文化的原典。

我读《左传》,很喜欢。觉得它与《史记》不一样。《史记》更像文章,完整、恣肆,飞扬。《左传》不像文章,更日常化。如果说,《史记》更像研讨会上的精彩发言,庄重、严肃,有头有尾。而《左传》则是家常聊天,两三知己,随意聊来,没有刻意的安排,没有起承转合,就那么一任自然。但正是这个自然,使他更加元气淋漓。

我喜欢《左传》,就喜欢它那个“自然”。——道法自然!

我这几年越加不喜欢阅读当代人的文学作品,就是因为那里没有元气,甚至没有“气”,有的只是名和利。阅读当代那些作品,不但很难养气,而且经常泄气。这个文化消费时代,大家活得都太明白了,太清醒了,一个个那么的聪明。但《红楼梦》说:聪明反被聪明误。

人,有时候需要一点笨,一点迂,气才可以养而致。

近源头而居者,断难流离。我们必须溯流而上,虽然很吃力,很艰辛。

近几年,有一种无聊感、无力感。因为这是消费的时代,真正的文化创造不被人理解,没有尊严感,没有进一步的力量。瓦釜雷鸣,黄钟毁弃,我们还能有一个好的创造心态吗?当然很难,但再难,还得逆水而上。

《史记》不就是这样写成的吗?我感动于它的郁勃不平,它的低回婉转,它的仰天长啸。

 

《周易》说:一阴一阳之谓道。

最近我反思西北文学,确实存在一个过阳的问题。

前一向,看CCTV中国民乐大奖赛,一位来自新加坡的评委,说演出的节目北方的太多,太闹。他批评说,北方的节目生猛,喧哗。他建议能不能声音低一点,婉转一点,有韵味一点,更加艺术性一点。他的观点当时引起了我的反感,甚至愤怒,可过后想一想,偏见之中不乏洞见。艺术的魅力还在涵咏,还在余味,相比南方艺术,我们北方的确实有点太吵,尤其西北的。

古人讲,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不是没有道理的。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向人家江南艺术家学习。他们的艺术就格调、韵致,是我们缺少的。如西北文学艺术在自己的豪放、雄浑之中,能有一点江南的味外之味,应该是走向大家之捷径。

几次下江南,慢慢地才懂了一点江南的美。以前读 陈从周先生的苏州园林文字,很容易滑过,而无法体味那种特有的韵味。如今读来,宛若嚼橄榄,才觉出一点味道。徐志摩的文字太腻、太滑、太浓,这就是那种典型的江南才子气。鲁迅不喜欢,我亦不喜欢。但北方的人,文字容易豪放、粗放而至于口号,也是我们应该警惕的。喜欢昆曲,好多年了,喜欢的就是她的那种温婉,婉而不腻。喜欢秦腔才一年,虽然从小就在秦腔声里长大。因为她太闹;只有在人的情绪不佳时,才能接受。

《左传》就是很好的阴阳和谐之作,读之没有大汉的吵闹。

那应该是个元气淋漓的时代。

 

200997晚于兰州

201075修改

 

(兰州市安宁区甘肃省委党校文史部  73007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