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发个好多年前的文字,应一下景。
挑灯夜读为妙章
*侯发亮
"行为播种习惯,习惯播种性格,性格播种命运。"
儿时牙牙学语时,就迷上了小人书连环画。那似懂非懂的《孙悟空大闹天宫》、《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白蛇传》、《牛郎织女》、《地道战》、《地道游击队》。一本本黑白的小人书开蒙了懵懂的童年。虽然一知半解,但连环画上那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人物便扎根于童年的心灵。从此,酷爱读书的行为便成为一种如痴如醉的习惯。
青春年少时,家里贫穷,无米下锅,经常饿着肚子跑去上学。那是艰苦的岁月咀嚼出人生苦涩的回忆。每学期的学杂费经常要拖至半学期或学期末,幸亏碰到两位好心的班主任:初中时的王老师和高中时的陈老师。他们了解我的家庭情况后,总是给予我无限关怀和帮助,先垫上学杂费,让我安心地完成学业。我将永远感激这两个给予我提升生命质量的恩人。因此,在如此艰苦的岁月中,若能读到一本好的课外书,便如获至宝。
"书非借不能读也。"借书读便是一种高贵的奢侈。从老师处借来一本《唐诗三百首》,便会小心翼翼地用报纸把书的封面包好。伴着昏暗的煤油青灯,伏在古老的书桌前,神情专注地吟诵。当读到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等诗句时,心中便会涌现出一种宏大的理想和抱负;当读到杜甫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时,心中便会生出"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情怀;当读到刘禹锡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时,便会为诗人的哲理情怀而会心一笑;而读到王维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时,更会为诗人的田园山水的清新淡雅,意境幽远而回味无穷。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昏暗的煤油青灯,照亮了我探寻知识的眼睛。由于书是借来的,因此,必须挑灯夜读,尽快读完,好早早归还,再借其它的书来读。所以,每天放学一回到家,总是先把作业完成,然后美美地捧起从老师或同学那儿借来的书,全神贯注地读。因为书中的华文妙章,每每挑灯夜读至深夜十二点。阮元说:"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挑灯苦读的习惯便塑造了我谦逊儒雅、悲悯随和的性格。
文化名人楚图南在《论读书》中说:"读书和学习,第一,在个人方面,是生命力不断地解放扩张和充实。第二,在社会方面,是接受经验,是理解人群和推动社会进步。惟有如此,读书人绝不是社会的蠢虫和寄食者,而是光明和真理的寻求者和支持者,社会进步,人类幸福的先知和证人。"欧阳修也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因此,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是幸福的。
虽然不能阅尽世上华文妙章,但能知晓人间道义真情。挑灯夜读的习惯一直延续至今及未来。从年少时的借书到如今的买书、藏书;从以前单一的读某种书到现在读各种类型的书;从毫无选择性地读到精挑细选地读。各种方式应有尽有,各种内容丰富多彩。
读书可以修性,读书可以博采。读书改变性格,读书改变人生。因此,我谦逊儒雅的性格也决定了我将终身与文字为伴的命运。
挑灯夜读为妙章,道义真情存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