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小雁塔(2012.5.2摄)
这座城市,鲜有的保存有两座高大的唐代砖塔,这是城市的荣幸,也是砖塔的幸运。它们是大雁塔与小雁塔。千年屹立,成为这座城市的象征,就如同三塔之于大理、双塔之于太原、木塔之于应县、白塔之于帝都。
相对大雁塔的人山人海,我却更偏爱绿树成荫的小雁塔。这处难得的城市公园,用它独特的方式,绽放自身的滋味。每一个到了这里的人,都觉不虚此行。

她的惨败隐在后世的繁华里

塔前的两块石碑,更像是镇守的卫兵
这样一个淋漓着细雨的日子,我没有撑伞,用格子衬衫为相机挡雨。
这样一个淋漓着细雨的日子,雨驱走了尘,我也在离开这里前找回一些顿悟。
就是这样,简单的,一个淋漓着细雨的日子,我安静的行走在小雁塔,感悟盛唐,品味盛唐。

小雁塔是残败的,塔的顶端未进行修复,塔刹都已消失。不知是人们独爱它这份残缺之美,还是它本身的偏执而不愿改变本原面貌。它就这样站我面前,不掩饰,不羞涩。“你来看我,我就在这里;你不来看我,我还在这里。”
我想,正是这份残败在吸引着我,也吸引着很多的同好者。这是小雁塔最本应的面貌,也是我们想要去看的面貌。

雨中的石狮,被冲刷的光亮

这是一处清爽的世界

石凳上,人儿静坐
细雨冲刷走了灰尘,公园里的石板泛着光亮。树林也不再是无精打采,显得更加青翠。这一切,都如同一个新世界。我也在经历多天的阴霾、闷热之后,回唤了新生。
安静,我甚至不敢把脚步落得太重。细雨,我也无法走的很快。就将这个下午,我即将离开的下午都放在这里吧。
也还有其它的人儿,都如我一般不忍打破这和谐的静谧。坐下来,撑着伞,淡然欣赏着。

雁塔晨钟
“无人高声语,静似深山林。”一切都仿若回到千年大唐,那么的美好。何德何能?在这个细雨纷纷的下午,我能步入这方美好的秘境。
几天来,我一直走的很急躁。没成想却在这快要离开的时刻,找到了心中的秘境。感谢这场细雨,感谢小雁塔。谢谢。

她那么俊秀

我不知从哪个角度去拍她了

斑驳的墙体,这都是何时留的印记
<关于小雁塔>
小雁塔位于西安城南的荐福寺。荐福寺创建于唐文明元年(公元684年)。初名献福寺,武则天改荐福寺,是为唐高宗死祈福而建。景龙年间(公元707—709年)修建寺塔,由于比慈恩寺大雁塔略小,故名小雁塔。
小雁塔采用密檐式砖构建筑,塔形秀丽,初为十五级,经多次地震,有“三开三合”神奇记载,塔顶被震塌,现余十四级,高四十三米。塔基面呈正方形,底层每边长十一点三八米。

荐福寺厌了尘世,也要藏自己在绿丛中
<今日再记>
原来,让自己静下来的感觉如此好。
只可惜,我已回到这座闷热的城市。这是原本属于我的城市。
但还是要让自己平静。
如同此刻正写这些文字的我,喝着江南的紫笋,在习习和风下安静的码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