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喜欢告状怎么办

(2016-01-18 09:44:54)

-程博士:孩子在与其它孩子发生争议时,总喜欢告状,这样的表现对吗,是否说明孩子的求助心理太强?

 家长你好!孩子喜欢告状的原因很多,并不相同,因此,要分别说明一下:

一、引起注意:

二、寻求帮助

三、征求意见

四、讨个公道

五、整垮对方

六、习惯性告状

 

1、 引起注意:这种行为的特点往往表现为表白为主,而且是通过对比别人做的不好来

表示自己做的好。比如:“老师、老师,某某不好好坐着”,“老师、老师,还没让动,某某就自己拿了”,“老师、老师,某某又说话了”等等,言下之意,他们做的不好,看我做的好。进一步的意思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或关注。所以,这类告状都是希望老师注意自己,“我坐得很好,我没说话”。想被老师表扬。

这时,家长和教师要及时肯定孩子的积极方面,以强化孩子的积极行为;同时也要注意让这个孩子观察别人做的好的地方,向别人学习。

2、 寻求帮助:在孩子们的交往过程中,一些孩子处于弱势状态,经常被其他小朋友争

抢玩具、图书及其它东西,或在交往中受到推搡、冲撞,无力对抗,这时,常常使用的策略就是告状。希望通过告状,让老师来批评对方,达到心理上的平衡,并解决问题。如:“老师、老师,某某抢我的图书了”,“老师、老师,某某推我”!

     这时,老师要引导孩子学会相处,相互让步,相互尊重。

3、 征求意见:有时孩子告状也是一种询问。因为自己不确定某些事情家长或老师同意

不同意做,见别人做了,自己也想去做,可又不知家长或老师的态度如何。比如两个孩子一起玩,看见一个小朋友拿了块糖吃,但平时家长并不充许自己吃,于是往往会说“妈妈,他拿糖吃了”,意在试探妈妈同意让自己也可以吃糖。或在幼儿园里,几个孩子在外面玩,其中有小朋友,跑到旁边的树下挖土玩,自己也想这样做,但又不确定老师会不会说,于是,就跑到老师那里去说,“老师、老师,某某在那里挖土玩”。以了解老师的态度,一但老师说没关系,就会飞奔过去玩起来。

这时,老师或家长应明确表态,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

4、 讨个公道:有些小朋友,有着一定的正义感,常常作为旁观者,对一些事情感到不

公,往往也会找老师,希望评个理,讨个公道的说法。比如,看到一个小朋友欺负另一个小朋友,他往往会站出来,跑到老师那里,说:“老师、老师,张三刚才推李四了”如此等等。

这时,老师要正面肯定孩子的做法,更重要地是教会孩子自己去协调、处理这样的问题

5、 整垮对方:有些孩子在某种状态下,会有报复的心理,尤其在二个孩子当老师的争

论中,他们都想站上风,这时,有些孩子会使用夸大甚至污告的方式,脱离事实,把对方的行为说的非常严重,这些孩子的告状是想借大人帮自己“整垮”对方,有强烈的报复别人的意思,当然这是极少数。

这时家长和教师就要进行严肃批评,让孩子懂得要与人为善,友好相处,相互宽容。

6、 习惯性告状:孩子由于年龄小,心理简单,心里有了什么思想,情感马上就要表现

出来,行动也特别容易外露。有些孩子平时过于依赖家长和老师,当处于不利中时,喜欢求救,久而久之形成习惯性的告状特点。一点点小事立刻告到老师那,寻求帮助,想都不想、立刻告状成为了一种特点。

    这时,老师家长,要尽量让孩子学会自己通过努力去解决小问题的能力。

 

总之,小孩子认知能力发展水平有限,道德评价能力还停留在较低水平,对于是非,好坏和善恶还不能独立地进行判断,所以对父母和教师就有很大的依赖性。这是爱告状的另一个原因。因此,在处理孩子的“告状”时;父母和教师应注意到这些原因,分别对待,针对性的进行处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