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我们一起 去发现早期

(2015-11-30 08:48:11)
标签:

365

                      让我们一起去发现早期

 

    新生命神奇的早期,到底蕴藏着什么样的奥秘?探究她,我们又到底会发现什么?

人类探究生命奥秘的努力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发现早期,也走过了漫长的岁月。从原始社会把孩子当成需要照顾的肉团,到奴隶社会时小号的成人;从达尔文的描述,到儿童心理学的建立;从动物的“印刻”现象到人类个体的“关键期”;从卢梭的《爱弥尔》到蒙台索利《发现孩子》;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到皮亚杰的“守衡”;从最早高尔顿对智力单一描述到加得纳的“多元智能;从对大脑的能功分区认识,到今天的脑科学发现;从现象的理解,到科学的研究;从单一学科到综合学科。

人类一步步走来,走向孩子、走向早期。越是接近早期,越是敬畏早期、越是深入早期,越是仰视早期。

遗憾的是,发现早期,并没有改变人们的习惯思维和行为习惯。人们仍就是依据差异判断教育。依然是先有什么样的孩子,再有什么样的教育。教育总是,先有超常儿童,再谈超常教育;先发现兴趣、爱好,再谈尊重兴趣、爱好;先有特长,再谈特长培养。总之,先有天赋,再谈天赋的教育!

人们总是在等待孩子的成长,以便去了解孩子的天赋。并被告诉“要有陪着蜗牛去散步”的心态,“静等花开”。要说双生子爬梯研究对成熟教育的影响之大,不如说隐藏在人们心中的天赋差异观的根深蒂固。早期,一直沿着自然成长的逻辑与天赋差异的逻辑,演绎着教育的原则,至今无法动摇。

正因如此,早期一直是一个被曲解的时期,早期一直是一个被误导的时期。一句“因材施教”,我们就误读了二千五百多年,至今被视为整个教育界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因此,时至今日,早期依然是一个从不被社会、教育真正重视、真正理解、真正认识的时期,人类所有最进步的观点,包括那些最关心孩子、尊重孩子、最了解孩子的人们的内心深处,始终隐含着对早期的轻视、忽视、小视,一切的尊重都基于新生命的弱小、无能、无助。一切关爱都基于新生命的纯真、无邪、可爱;一切教育都基于新生命的无知、无识。所有的一切都带着怜悯、同情、居高临下,以成人般的视角俯视孩子,以成人般的思维判断孩子、以成人般的逻辑推演孩子。从没有过神圣的敬畏、更不可能仰视。

想当然的推理、逻辑化的演绎、根据结果的天赋归因,成人社会早已给早期预设了结论,那些集体潜意识中的标签,从来不用多言。如果你说,早期是一个可以创造天才的时期,如果你说超常是所有孩子的机会。一定被指责为哗众取宠、江湖行骗。因为,超常只占群体的极小部分,他们是天赋的产物。这是学术的结论,超常不可能批量生产,即使是卡尔威特的经典案例,也只能说明,他正好生了个天才!人们坚信,早期 ,一个需要不断成熟才能跟他对话的早期,人们需要耐心等待、用心呵护。早期,一个需要发现个性天赋以及差异的时期,人们需要认真观察、用心发现。

事实上,人们一直用成人的方式解读她、诠释她。没有人真的相信新生命的基因密码中,编存着完全不同的信息;没有人相信祖先在传递生命财富时,还同时送给了后人一大笔机会财富。没有人相信新生命隐藏着,人类希望通过教育达成目标的最捷近的道路,至使这条道路至今还被野草荆棘完全复盖着。

因此,没有人愿意把最重要的资源,社会资源从大学里移出放到早期,将整个教育系统颠倒过来,重心放在生命最初的岁月。早期最标准的动作,依然是养育、保育。是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充其量再加一个“玩”字。

婴儿在快速发展。社会在等待、教育在等待,等待孩子的成长、等待孩子的成熟,等待孩子有了理解能力、等待孩子有了自理能力、等待孩子有了语言表达能力、等待孩子有了可以沟通的能力。

我们等完早春二月,我们等过婴儿时期。我们在等一个可以教育的基础,我们在等一个可以管控的基础。然而,我们却错过了种子生根、发芽最神奇的时刻。错过了事半功倍的资优发展、超常发展的关键期。

事实上,早期的价值被整个社会都忽略了,教育只是一种忽略的外在表现。就今天而言,早期,她依然是一块全新的处女地;早期,她仍然是一个梦幻般的新天地;早期,她照旧一个重要而神奇世界!

今天,当我们更深入地走进孩子,走进神经系统的发育、走进婴幼儿心理的发展、走进遗传与环境的关系,我们发现了人类的机会潜能。那种存在于每一个个体,相近、相似的的遗传反应范围、那种存在于每一个大脑中神经系统的可塑性潜能、那种存在于每个个体心灵之中的发展势能。当我们将个体的差异性与人类群体的共性放在一起时,我们才会发现,是我们自己忽略了自身的共性,这种共性的名字叫“潜能”。

发现早期,至少我们有三大主要认识:

1、 早期存在着人类遗传提供的巨大“机会潜能”,它是一种多元潜能,它是多元智能的基础。只不过多元智能强调智能的先天强弱和个体差异,而多元潜能则强调多元智能的表现在很大程度上是多元潜能在不同环境中的不同表现。

2、 早期是“全面发展”的关键期,如果这时没有全面发展,就会失衡发展。全面发展的目标不在大学、中小学、甚至幼儿园,儿是在三岁前;

3、 早期是“超常发展”的窗口期,它绝非人群中极少数幸运儿的专属,只要找准路径,任何非病理的孩子都具有资优发展或超常发展的机会。

 

这种发现,让我们重新认识差异教育,仅仅盯着差异性,误导我们长期使用标签的方式教育孩子。虽然,我们的教育方针是:“面向全体的全面发展”,但这个两全方针从来就没有真实的实现过,在差异观的指导下,当我们面向全体时,结果是群体二极分化严重;当我们强调全面发展时,结果是个体的结构性失衡,这就是差异教育!

 

有什么比理论的失误更能影响到人的行为?那是一种由认知决定的信仰和态度!

“程博士育儿”未来将基于这三大认识和20年的实践,从零起步、从问题和案例开始,和愿意探索成长深层次奥秘的家长一起,去发现早期。

通过发现早期,也许我们会发现:发现早期,如同发现通往罗马的最佳线路;发现早期,如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发现早期,如同哥白尼发现日心说。

发现早期 ,最终要将差异的天赋归因,变成数量基因的环境表达。 发现早期,最本质的变化必然是从差异观走向潜能观,从差异的宿命到生命的可塑。发现早期,真正彰显教育的意义与价值,付于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发现早期,足以颠覆我们所有的认知和思维方式,帮助并带动整个生活与工作方式的变革;发现早期 ,终将迫使我们重新思考人的终生发展与教育的逻辑与对策并做出天翻地覆的改变;发现早期,最终将引发一场史无前例的教育变革与社会变革!

只要我们真正发现了早期,我们就会找到自己、认清自己!

发现早期,让我们学着敬畏生命、仰视孩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