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仰视孩子 敬畏生命

(2015-12-01 10:10:11)

 

                            敬畏生命 仰视孩子

新生命来到世界,是那样的弱小、无助。他们无法行走、无法表达,无法自理。在绝大多数人的眼里,他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能。

由此,人们自然而然地会将孩子当成一个只需要照顾的对象,用成人的眼光俯视他们、用成人的冷暖来推测他的感受,照顾他的吃喝拉撒,安排他生活的一切。随着孩子慢慢成长,开始有了自我的意识、有了初步的语言、有了基本的运动能力,人们开始要求自己平视孩子,平等地对待他、和他做朋友。但是,我们的“平视”更多时候也只是一种愿望而已,骨子里依然是居高临下的视角去理解和看待他们。

这种自相矛盾的做法流露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有人强调“静等花开”,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轨迹,我们要有耐心,静静等待成长。有人鼓励“陪着蜗牛去散步”,那样一小弱小的生命,需要我们静静欣赏一路的风景。有人宣传“顺其自然、自由发展”,相信树大了自然会直。有人坚信“要跟孩子做朋友、平等、民主”,凡事讲道理、讲民主,遇事商量解决。有人则强调“只要让孩子成为一个普通幸福的人”。   

各种各样的育儿理念,不去一一列举。但没有耕耘那有收获,“静等花开”,结果成为一些父母放弃责任的理由,也许等来野草丛生。孩子是一颗生命力极强的种子,但他需要土壤、需要阳光、雨露,需要父母的耕耘。不管孩子多少,你的家庭都是他成长的摇篮。

只有对种子充满敬畏,才能真正地尊重种子的权力。

“陪着蜗牛去散步”,本意是希望父母们在育儿过程中,不要操之过急,要学会等待。但骨子里却透露出对孩子的俯视,看小孩子、看低孩子、看轻孩子。孩子虽然动作力不成熟,但就学习能力而言,是父母无法追赶的,只有跟不上的父母,没有落在父母身后的孩子!只有拉后腿的父母,没有拉父母后腿的孩子。

孩子是我们的人生导师,我们需要向孩子学习。。

“顺其自然、自由成长”,实际上是无视成长的规律。有谁有能力将一棵从小就长歪了的小树变成一个“自然直”的大树?!不要以为小,可以等待。今天的坏习惯因为小忽视,等长大点再提要求。

父母要敬畏规律,否则你就会成为规则的受害者!

有人坚信玩是幸福童年的标志,但却无法理解玩的本质。都说玩是孩子的天性,这话不假,但留于表面。一个孩子从睡卧到走跑、从不理解到理解、从不会说到说起没完、从不会做到样样参与。孩子所展现出来的真正天性是高效学习、快速成长。

因此,我要说:“学”才是孩子的天性!我们要向童年学习、我们要向童年致敬,只有孩子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个体!

我们说要仰视孩子,那是因为,只有在新生命的早期,才会有诸多神奇。

生命是神奇的。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的生命旅程,更是神奇的。只需要短短的十个月便完成了从一个受精卵到一个新生命的所有工作。而做作为生命的中枢神经系统建构则是这大千世界中最为神奇、神秘的现象。孩子就是这一神秘现象的主人!

面对神经系统早期的发展,我们不能不怀着敬畏之情。

这是一个如此神奇、神速的过程。神经元从受精后不久就在胚胎中以极其惊人的速度生长。在最初的第五到第二十周,平均每秒钟产生约50000100000个新的脑细胞。基因控制着神经克的生长速度并引导新生的神经元进入不同的层级,形成了胎儿的6层脑皮层。在怀孕的前四个月,将形成二千亿个神经元!而我们的成人也只有其中的一半,一千亿个。

为了防止了大脑内细胞造成过度拥挤,并留出神经纤维连接生长的空间。大脑从孕期第五个月开始进行着有意的修剪。 而出生后儿童脑中的神经元产生的连接比成人的多得多。新生儿在丰富环境 中以令人难以置信的神奇速度产生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环境越丰富,神经元之间产生的连接的数量越多,从此,大脑一直在进行着双向的工作,一方面强化有价值的连接,一方面修剪掉不太使用的连接,让部分细胞凋亡。在整个幼年期,环境的结构性影响就开始了对大脑神经结构进行着独特的设计。正是这一过程,导致了个体与个体之间差异的形成。

以往,我们对神经系统的发育并不了解,甚至完全误解,脑对刺激的渴望往往在等待中退化枯萎,脑的成长发育需要刺激就像需要营养一样,营养提供脑发育的物质要素,刺激提供脑发育的结构设计图,遗传工程师则根据环境提供的设计图及营养素,施工建设丰富的大脑结构。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日常模式下,环境中存在的刺激并不是专门为大脑优良发展而精心设计的,它们只是为生活准备的。而这种为生活准备的一切,往往不一定是最理想的,每一个原生态家庭因影响的方式差异,而导致发展的差异 。比如会存在着结构不合理、影响不全面、不丰富等情况;有些影响因素会是积极的,有些影响则是负面的,有些影响大一些,有些影响小一些。

正是这种不同的影响,家庭的不同环境、父母不同的言行深刻地影响着早期的发展。影响着孩子的行为习惯、态度价值、个性品质、情绪情感、智力水平、学习能力等等方面。不仅如此,对婴儿早期发展认知的不足,孩子常常在父母的怀抱中就失去了最宝贵的超常发展的机会。绝大多数人不相信这一点,对这样的言论不屑一顾。

 

    因此,在谈及早期教育时,我们首先呼吁一种态度一种敬畏的态度,我们需要一个视角一种仰视孩子的视角!

   

我们需要仰视孩子!

仰视孩子,是因为他们身上潜藏着天才的基因以及无可限量的可塑性;

仰视孩子,是因为他们巨大的发展潜力以及不可超越的学习天赋!

仰视孩子,是因为他们无限旺盛的精力以及对一切未知世界的好奇!

仰视孩子,是因为他们洁白无暇的纯真以及随时走入状态的无忧无虑!

仰视孩子,是因为他们从不自满永远探索以及日新月异的发展与变化!

仰视孩子,是因为他们代表着不可回避的未来以及我们内心的寄托与希望!

 

早期是一个不可错过的关键时期!说它关键,就在于这是一个对所有新生命来说都极其宝贵的超常发展的窗口时机。在这个时机,我们可以通过优化大脑发育的环境,为大脑高质量发展设计超越原生态家庭的环境要素,来促使孩子超常发展的潜能得以表达。

 

只有仰视,才会真正的重视;只有仰视,才会真正的珍惜!

新生命带着天赋之才以及巨大的机会潜能来到这个世界,她把这种机会交给了父母;新生命带着勃勃的生机来到这个世界,他们已经准备好了接受各种挑战。他们是学习的天才、是发展的天才。父母要相信,孩子是没有问题的,他们的唯一问题就遇见什么样的父母、走进什么样的家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