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真正的理解与接纳

(2015-10-14 11:09:41)
标签:

365

       对于孩子,“理解与尊重”是一句很容易喊出的口号,但真正执行起来却非常不容易。因此,就有了另一个教育口号,叫做“无条件地接纳”。接纳孩子的表现、接纳孩子的现状、接纳孩子的一切。甚至有人告诉你,不管你的孩子是什么样,他都是独特的、是唯一的,你要学会的就是全部的接纳、全部的爱。

      但这不是真正的理解、也不是真正的接纳、更不是真正的尊重。而是在无法真正理解孩子的基础上的打着尊重大旗的无奈之举,是因为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推脱之举。

     “理解”的核心是要了解孩子发展的规律,理解一个现象、一种结果形成的原因和过程,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找到对策,进行纠正、调整、干预,施加积极的影响,改变孩子的问题。比如,孩子的依恋严重,这是一个问题,我们不能理解成自己的孩子小,而且喜欢依恋妈妈,这种依恋是合理的,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予理解并要尊重的这一特点、同时并给予无条件的接纳,不仅如此,我们还应当拿出更多的时间来陪伴他。如果是这样一种理解,就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是要看到,依恋的形成,是因为父母早期过度的陪伴、过度的担心、过度的保护,父母过度依恋孩子、时刻以孩子为中心、紧紧围绕在孩子身边,表现出焦虑不安所造成。过度依恋的形成反映了父母教养上的问题,表明孩子的独立性发展差、退缩、被动、缺少安全感等,急需要改变,而这种改变必须从亲子关系入手。因此,从父母改变开始,改变陪伴方式、鼓励独立性发展。我们理解的应当是孩子的发展规律和心理状态,而不只是现状;尊重的是孩子全面的发展权利,而不是发展问题;接纳的是孩子生命体,而不是接纳孩子的一切。就如同,爱孩子并不能爱孩子的疾病一样。正因为爱孩子,我们才要积极的治疗孩子的疾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