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成长模拟教学法”
(2012-03-23 19:28:57)
标签:
杂谈 |
“自然成长模拟教学法”
孩子的成长有其自身的内部规律,研究并利用这些规律,会使我们的教育事半功备。“自然成长模拟教学法”就是根据孩子成长过程中自身内在的规律总结提炼出的教学法。金色摇篮总结并常用的自然模拟教学法包括:
1、
2、
3、
什么是分离教学法?
分离教学法是相对综合教学法或多渠道教学法而提出的一种自然教学法。
说它是自然教学法是因为, 分离教学法是一种有关早期个体自然成长中学习模式的模仿与再现,它的本质是自然仿生教学法。它是模仿并呼应成长的过程中不同能力发展的顺序展开相应的教学活动。
在自然成长中,人们的各种感官和能力的发展不是同步的,而是存在先后顺序的。人们总是先听、后说,先看后认、先认后读、先读后写、先记忆后理解的。在儿童成长的早期,孩子几乎无法同时看、听、说、认、读 、写,更无法进行复杂的感知运动的协调与整合。分离教学法正是顺应这样的成长顺序而模仿产生的。
它与综合教学法或多渠道教学法不同。综合教学法或多渠道教学法,是同时启用多个感知运动器官一起学习,通过各器官之间的互动与影响,强化学习的结果。通俗地讲就是看、听、说、读、写、做一起动起来,通过不同感知运动器官的唤醒和活动来达到学习的最大效果。然而,分离教学法则是强调单独地针对某个感官进行的教学活动,因此,也可以叫单感官或单渠道教学法。
分离教学法和综合教学法不是对立的教学法,而是不同阶段的教学法。
优点:就教学法本身而言,提倡最大限度地利用个体身上的所有感官和运动器官进行学习,以期达到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缺点,将所有感官和运动器官同时指向一个教学对象,也会提高学习难度的门槛,同时增加学习的压力。在成熟教育原则的指导下,将这样的教学法当成唯一重要的教学方法使用,使得这一教学法成了一把双面剑。
当代教育认为孩子不成熟、没有形成学习的能力是不能进行系统教育的。因此,等待成熟被视为基础教育中最具人性的教育原则,只有孩子同时具备了看、听、说,读、写、做的理解表达能力,孩子才具备学习的能力。这时才可以进行教学。
实际情况是,这种理解和做法是基础教育中最没有人性的部分,也是今天学生学习负担减不下来的原因。
首先,等待错过了成长的关键期,个体的机会在成长的等待中失去,个体的学习提升不高,相对而言是能力下降,
其次,一旦学生各个感官及运动器官准备就绪,就同步上的做法曾加了学习的负担。
如六岁前不能学习,因为各种能力没有准备好,六岁了孩子可以学习了,因为各种学习能力已经具备。于是在六岁前,必须系统学习的内容如认、读、写都不能做,而六岁后,看听说读写做就一起上了。这样的做法一是使六岁前的机会错过,二是使六岁后的学习压力突然增大,负担加重,难以适应。
分离教学法
分离教学法是针对当今学习强调综合教学法或多渠道教学法而提出的。它是针对某个发展时期仅仅利用其中一个或不超过二个感知器官进行的学习。个体并不是从一出生就开始具备各种学习能力的,学习能力的完善经历多年的学习发展才能最终获得。
人们总是先听、后说,先看后读、先认后写、先记忆后理解的。今天的教育强调理解教育,强调成熟是学习的基础,就是要等待各种能力发展到都达可要求的地步,所谓看听说读写做。表面上听起来非常有道理,你不具备学习能力怎样学习,这不是赶驴上磨吗,?!事实是,各种学习能力的形成是学习获得的,没有一定时的听,就不可能说或唱,没有一定量的看就不可能认,没有大量的认,就不可能连续的读,或写。其中理解能力的提高更是与学习本身不可分离。要想等这些能力都齐全了再开始教育,只能是不懂教育、不良的教育。
分离教学法是教学目标实现的一个部分,而不是全部,最终我们要通过其它学习方法完成目标。
分离教学法的优点:伴着成长呼应成长,潜移默化,无心插柳柳成阴。降低学习压力、使学习顺其自然。通过单个感官的学习使得进一步的学习难度降低,类似各个击破的方法,完成某种学习任务的一半,使得另一半的学习更加容易。
分离教学法的呈现方式:
1、
1)
2)
3)
2、听觉分离教学法:
在金色摇篮中,全天候潜课程教学法,是分离教学法的最重要的具体运用之一,其中绝大多数是中听觉分离教学法。无论是听音乐、听歌曲、听儿歌、听诗词、听故事、听英语都是听觉的独自课程。
二、 潜课程教学法
潜课程的指出也是遵照成长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影响成长的潜在因素这一规律指出的。
成长过程中影响成长的因素很多,有些是显性的,有些是隐性的,我们将那些常常不被人重视的隐性因素变成显性因素,就构成了潜课程。潜课程听上去是潜在的课程,但已经经过转化成了一种显性的课程。(另提供解释)
三、重点突破教学法
个体成长的过程中,某一能力的发展与巩固需要自身突击式的训练加以巩固。这在成长的任何一个时期都可以看到。模仿这种方法进行的教学,称为重点突破教学法。(另提供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