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标签教育

(2010-12-10 08:23:25)
标签:

程跃博士

标签教育

分类: 程跃观点

   心理学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都知道,“标签教育”是非常危险的教育,对个体的不良标签会彻底摧毁一个人。然而,差异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标签教育,它打着尊重差异、发现差异、利用差异的大旗,将个体在自然或早期差异环境及差异教育条件下,通过一定的时间发展而形成的现实差异完全看成是天赋的差异,看成是个体天赋的自然表达,很少关心差异形成的真实原因,并对此进行标签。认为教育必须尊重差异,对不同的差异个体提供不同的教育是教育的本质。
   而要搞好差异教育,就一定先要发现差异、认识差异,但这一发现和认识的过程,正是一个标签过程。结果,教育者将所看到的“现实差异”当作天赋自然表达的结果加以认识,利用差异教育原则“因材施教、扬长避短”进行所谓的差异教育,最终走上标签教育的道路。
   当它和当代人本主义的思潮结合起来时,我们看了到最经典的“儿童中心论”。对以上的分析,我们用图1-1表示如下:

   标签教育


   当代教育的思想正是人们在“天赋差异论”基础上,通过“天赋自然观”与“天赋差异观”演绎形成的!差异教育者高举“尊重儿童”的大旗,强调尊重儿童就要尊重儿童的天赋和差异,一切教育都要依据儿童表现出来的差异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个性发展,使每个个体展示出自己才华。
这样的逻辑不仅自成一体,而且冠冕堂皇,无人可以辩驳,人们几乎是带着坚定不移的信念不断地推动着差异教育的发展。
   今天,教育改革正是沿着这个方向努力前行,人们把推动差异化、个性化发展,看成是教育改革必然选择的方向。也许,教育研究者,从来都没有真正关心过“成熟教育”和“差异教育”的逻辑起源,他们甚至坚定地认为:倡导“成熟教育”和“差异教育”是基于我们对儿童成长与发展的“科学”认识,是对儿童发展规律的尊重和利用。他们认为自己的出发点都是以儿童为中心的,所有的教育原则都是符合发展规律和成长规律的。正是这样一系列的思维逻辑,促使当今的教育逻辑变得自然合理。
   然而不幸的是,沿着这样两个逻辑继续延伸,看到的是“等待成长”的“成熟教育”和“尊重差异”的“标签教育”所带来的两大恶果。事实上,今天在天赋差异观的背景下形成的“成熟教育”和“差异教育”这两大原则,与当代脑科学揭示的结论正好相反,明显对立与冲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