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差异教育论

(2010-12-09 08:43:51)
标签:

育儿

程跃博士

差异教育

分类: 程跃观点

    差异教育理论是当代教育最核心的理论。它对整个教育的影响面之大,深度之广是难以想象的。“差异教育论”认为,由于差异是先天的,不可改变的,教育的本质或任务就是以尊重差异的先天性为前提来开展。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观点,人们把教育首先分成两大部分,“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又把特殊教育分成“智障教育”和“超常教育”。不仅如此,还有更多理直气壮的“兴趣教育”、“爱好教育”、“特长教育”、“天赋教育”等。差异教育论的核心是:强调教育要“因材施教”,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发现差异,包括尊重特长、尊重兴趣、尊重爱好、尊重个性等。

    今天,没有人不知道差异教育原则。如果连尊重差异的重要性能“因材施教”的真理都不知道,那他一定是教育的门外汉与白痴。

    然而,在差异教育那里,教育的因果关系是倒置的。总是先有什么样的学生,再有什么样的教育。如:先有资优儿童,再有资优教育;先有超常儿童,再有超常教育。

    基础教育的功能是异化的,原本的培养功能变成了选拔功能。选拔学生成为培养优才的唯一途径,然而,伴随着 “选拔”过程的则是波及到整个基础教育领域的不断的、大规模的淘汰事实。表面上看,尊重差异是差异教育的灵魂。而要真正实施差异教育,就要强调两大教育原则:一是“因材施教”原则,二是“尊重差异”的原则,如尊重兴趣、特长或爱好,因为这些都是先天赋予的。这种天赋的差异不可改变,只能利用。教育者的任务是首先发现存在于个体之间的各种差异,然后利用这些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然而,由于对差异的归因存在误区,结果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标签教育”的产生。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差异教育”实质是“标签教育”,差异教育的实施必然走向标签教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差异表达论
后一篇:标签教育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