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 |
分类: 程跃观点 |
“成熟教育论”认为,教育是有条件的,尤其是系统教育。孩子太小时,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无法学习,学习需要时机的成熟。这个时机不是别的,而是要等待孩子的长大、等待他的成熟、等待理解能力的发展、等待学习能力的出现。
这是“成熟发展观”的最重要的教育时机理论。孩子太小他能学什么?“拔苗助长”成为指责过小学习的重要说词,剥夺孩子幸福童年成为早期系统教育永远无法承受的罪过。
对此,20 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格塞尔 (Arnold Lucius Gesell, 1880-1961)通过“同卵双生子爬梯研究”给出了有力的证据。在这个实验中,双生子T从出生后第48 周起每天作 10 分钟爬梯训练,连续 6 周,到第 52 周,他能熟练地爬上 5 级楼梯。在此期间,双生子C不做爬梯训练,而是从出生后第53 周才开始进行爬梯训练,两周以后,双生子C不用旁人帮助,就可以爬到楼梯顶端。由此,格塞尔得出的结论是:在儿童生理上未达到准备状态(即成熟)时就无从产生学习,学习只是对成熟起一种促进作用;一旦在生理上有了完成这种动作的准备,训练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依赖于成熟所提供的准备状态。该研究表明,过早的教育并无价值,成熟将是最重要的力量。它会覆盖一切早期教育的努力,最终显示出天赋的特点。
持成熟论的发展心理学观点极大地影响了教育的认知,他们坚信遗传决定着“未展开的发展结构、神经组织和运动能力”。
今天,双生子爬梯以及相关研究的结论成为“成熟教育”理论最重要的理论依据。人们正是根据这一切来定义系统学习的年龄,人们把学习的法定年龄确定在六岁左右,划分出学龄前期和学龄期。
人们普遍认为,只有到了一定的年龄,才能进行系统教育,对更小的孩子进行系统教育,是违反天性的做法,甚至是“对牛弹琴”。
今天的有研究者甚至认为:儿童最早要到三四年级才能从其所受的教育中受益,儿童的许多能力是依赖于大脑的发展与成熟的。
今天,人们以孩子是否具备“完整学习能力”,即同时具备“听、说、读、写、算”的学习能力,做为判断是否可以进行系统教育的重要指标,并将学习的年龄规定在六岁以上。人们普遍认为只有到了学龄期,孩子才会具备完整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