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克服重力:全面支撑解决力量问题

(2010-11-22 11:46:39)
标签:

程跃博士

金色摇篮

婴幼园

宝宝

早期教育

潜能

爬行

育儿

分类: 程跃观点

  解决伸肌问题首先遇到的就是肌肉的负重问题,新生儿要想自如运动,就要克服重力身体的引力,从而全面地支撑起来。新生儿是非常弱小的、毫无力量可言。肌肉的力量获得需要经历必要的运动加以锻炼。力量问题同样遵循着婴儿运动发展的基本规律。

 

首先是头部控制,即头部重量技持。新生儿的头占据着全身的一半,是名符其实的“头重脚轻”。宝宝要将头顺利地抬起来,并有效地支撑、来回自如的转动,进行视觉跟踪和听觉定向,克服头部重力成了一大难题,这一难题需要花去婴儿23个月的努力。它需要头颈伸肌的发展,也需要屈肌的发展,无论是上下抬头或低头、左右转头或摆头,只有伸肌和屈肌两者的平衡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时,头部的支撑和运动才能有效地实现。

 

随后是上身躯干控制,从挺胸开始,到翻身和独坐,从2个月开始到六个月左右,婴儿一直在解决肌肉力量问题进行不懈的努力,先是挺胸背部的伸肌尽量的拉伸,达到最大化程度,然后是旋转身体,可以则翻身到整个翻身,最终达到以独坐为特征的上身躯干控制。这时孩子可以使用臀部支撑重量了。

 

接下来的发展目标是爬行,即使用四肢支撑整个身体的重量进行体位的移动。四肢爬行移动与双脚行走移动相比,身体的重量由上下肢共同承担,相对各个部分承担的重量要小许多。这样一来使得婴儿在没有完全利用双腿承担全部身体重量之前,就开始了非常有效的位置移动,从而大大地扩展了探索的空间。随心所欲地进行位置移动,够取并探索自己想要的东西,非常有利于智力的发展。

 

最后,重力控制过渡到人类最特征的运动方式,即直立与行走。这时的婴儿可以在纵轴上仅仅依靠双脚来支撑整个身体的重量,并进行各种动作,如下蹲、站起、行走。此时,运动的最大特征是婴儿脱离从三点以上或三点的支撑(如抬头、坐、爬,婴儿都需要至少三个支撑点来保持平衡),到了仅用两点即双脚就能支撑体重。更进一步的力量发展,宝宝甚至可以做到一点支撑,如单脚独立;经过训练还可以做“倒立”通过双手支撑身体、保持平衡。当然这需要一岁以后的运动能力进一步的发展和专门的训练。

 

克服重力是早期运动最关键的目标,伸肌伸展问题,也需要通过它来解决。在新生儿阶段,年轻的父母们最容易错过对头部力量控制能力的训练。因为,这时的孩子极其弱小,有些家长甚至都不敢用手去撞他们,更不敢大胆地训练他们抬头、挺胸。这时,让孩子趴在床上练习抬头,父母们会觉得是一件残忍的事,孩子才那么小,就让他这样去受罪,与心不忍,还是等他长大点再说吧。有些家长认为抬头、挺胸这样的发展,是自然而然一定会出现的过程,不用主动促进。这一点没有错,孩子在自然的成长过程中,会因为各种原因,得到抬头的机会,加上成熟的力量,从而慢慢地获得抬头的能力。

 

然而,家长要懂得,各种运动能力共处在一个连续的运动系统之中,其中一种运动具有的良好的发展,就会对下一个要到来的运动能力具有促进作用。绝大多数地孩子没有经过如此早期的运动训练,因此,错过了最重要的第一步发展,一步落后,步步落后,成为许多普通孩子的真实写照。

 

个体之间运动的差异,正是伴随着不同的认识和不同的做法,慢慢拉开距离。以行走为指标来看,运动能力强的个体到了九个多月已经能力迈开步子,自己独立行走了,而运动能力差异的孩子,要到一岁二个月后才能完成这样的运动行为。在经过早期运动能力培养和没有任何运动能力培养甚至采取过度保护措施的孩子之间,个体行走之间的最大差异约有五个月之多。绝大多数的个体的行步能力在这样一个范围内完成。

 

 

 

亲爱的博友,您是0-6岁孩子的家长吗?您在育儿中有什么经验和困惑吗?经验愿与您分享;如果有困惑可给我留言,愿所有的宝宝都健康快乐的成长。也可以登录七彩摇篮网,解决早教中的各种问题http://www.7caiyaolan.com/

 

程跃 医学学士、发展心理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著名儿童发展专家。北京金色摇篮潜能教育机构董事长、总裁,金色摇篮潜能开发婴幼园创始人,被誉为中国儿童心理学博士创办婴幼园的“第一人”,“中国学历最高的孩子王”。目前金色摇篮旗下在全国已拥有近百所高端连锁婴幼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