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白产品添加汞?添加重金属?消费者如何保护自己?=康健部落格20140110邀稿


标签:
汞超标化妆品肌戒毒敏感青春痘 |
分类: 肌肤监测 |
http://www.abskintw.com/uploads/images/20140110%20(2).JPG
http://www.abskintw.com/uploads/images/20140110%20(1).JPG
(想看专业杂志记者更简练的文字功力?以下是康健杂志社编辑过的文章:http://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id=346&nid=4243&page=1)
最近连续出现四个新闻,都跟保养品的健康伤害息息相关:
首先是英明的卫生主管机关「终于」宣布「禁止网络达人随便宣传保养品」。
故事起源也不是新法规,而是「旧法规的相对严格执行」——在化妆品卫生管理条例中,除非有医学证据且事先申请,任何人(任!何!人!)不得宣称保养品的「疗效」。但是我们往往在部落客、电视节目中看到彩妆师(挖哩!画粉彩的毕卡锁深谙皮肤生理学?)甚至是发型师(挖兔!连植物造景师也懂皮肤生理学?)推荐保养品。口沫横飞、活灵活现一阵子之后,还推出自己的保养品牌!
老天爷!(左边这个惊叹号是「哀号」的意思)任何擦上去的东西都会渗入皮肤!都可能造成身体的健康风险呀!
(要不然,各位以为戒烟贴片、避孕贴片或者酸痛乳膏是如何抑制脑中烟瘾?抑制女性排卵?抑制局部酸痛的?如果您还不相信,请看看这个研究!——人乳样品中发现保养品防晒成分)
然后是大量的护肤品含汞事件:
「保养品含汞」已经不是新闻(但是许多人仍旧学不到教训!),在网购大陆化妆品,含汞超标3.5万倍报导中,各位可以看到超标三万五千倍、五千倍、二千九百倍……最少的都有250倍!各位完全不警觉,继续坚持胡搞瞎搞!商人聘雇的写手不知是无知还是无良,继续蒙着眼说瞎话!大家觉得肝肾坏掉也没有关系吗!?被害死也只是刚好而已!?
(对不起,生气得太失控啦……)
然后是美国与台湾的化妆品违规新闻:
首先是台湾的新闻。这新闻的重点虽然不是「37件含重金属,20件违规含药」,立委质疑的是「卫福部掩护厂商」……但是身为医师,我其实不太关心卫福部与立委之间的答询。我真正关心的是——37件含重金属耶!37件!各位随便买、随便擦,就可能随便中标!您真的以为「不要网购就不会中枪!?」
别傻了,孩子!
君不见连「看起来很严谨」的美国,也宣布全球549款美白产品测试:6.0%汞含量超1000ppm?这许多扎实证据摆在眼前,您还对「阅读成分表,就可以理解保养品」深具信心?
别傻了,孩子,真的别傻了!
药物史就是「未知反应」的血泪史!
有个俗谚说:「江湖走老,胆子走小」。
身为半老医师(执业20年),亲眼看到、读到太多医学史上的「意外」——最近的「减肥名药诺美婷变成禁药(大陆称为:曲美)」事件,告诉我们原先用来减肥的药物,「忽然」可能导致中风!?稍远一些有Forsamex、Aspirin的「治疗骨质疏松作用出现下颚坏死风险」与「止痛变成溶血」、「低剂量预防中风最好用」……
这许许多多族繁不及备载的「变动」史,如果不是患者与医师共同协力,藉由患者的「非正常反应」与全球医师的论文接力与累积,即便有上市前的动物与三期人体试验,许多需要时间与人数累积的未知药物副作用永远都无从发现(正式名称是:「上市后监测,post marketing surveillance;PMS」)。
如果各位还听不懂,意思就是说:「我知道吃酸梅会胃痛,却不知道吃酸梅也可能蛀牙!」后者指有酸梅上市一段时间后,藉由许多人群的使用,才会出现的「未知反应」。
保养品这么复杂,商人又这么无良……
从皮肤生理学我们知道,所有擦在皮肤上面的东西都会渗入皮肤。这些东西既然会渗入,必定会出现「效果」——无论好坏。
各位必定有个迷思(包括好几年前的我):卫生福利部的化妆品管理条例不准宣称疗效,「所以保养品必然没有效!」这是错的!是文字逻辑的错误!
请各位想一想:纵然不得宣称疗效,您擦左旋C的时候,没有变白一点点吗?(虽然变白的维持时间可能不长~)您擦果酸乳液的时候,没有发现自己被去角质的感觉吗?(就是所谓的「我的皮肤变薄了」)这些种种的迹象,都显示了「外用保养品确实会对皮肤产生作用」这个事实;也就是「必定有效果」。再从药理学角度讨论,「有效果」必然有「最低起效剂量」与「最低伤害(致毒)剂量」。「翻译」成俗语来说,就是「擦三滴果酸觉得变亮,擦半瓶就被烧伤」的意思。
保养品会渗入皮肤,继而影响使用者的皮肤与身体健康(汞中毒会伤害肝脏跟肾脏!)我们难道不应该监控这些产品的安全性吗?
唯一有效解决方式:「肌肤监测」!
小时候老师跟我们说:「你们是国家未来的主人翁」。年近半百,我认为自己应该正式扛起国家的责任了。身为资深皮肤科医师,我提出的解决方式是肌肤监测。藉由低成本地持续监控皮肤表皮纹路,以及浅真皮微血管、毛发与粉刺堵塞等偏光映像变化;再加上伍氏灯(特殊波长紫外灯)对于皮肤生理与化学实时表现的纪录;医师们可以很容易地观察到药品与化妆品、保养品等外用物质对皮肤的微细影响,在所有物理或化学影响「量变终于造成质变」之前阻挡错误方向的变化,加强正确方向的改进。
简单地说,只要有三十、五十位皮肤科医师联合起来,持续对某种保养品作监测;我们再也不需要猜测「这产品擦下去会有什么生理反应」。药物史早就明明白白显示了:「实验室没问题,临床实验没问题,不表示大量人群使用也没问题」。「佳丽宝事件」更是血淋淋的教训(无论对受伤的效费者,还是商誉、经济严重损失的厂商来说)。
逻辑上说,如果某产品(不是随随便便宣称的单一成分!是真正的终端产品!)擦在皮肤上,连皮肤的表皮纹路都不会影响,真皮都没有任何血管、毛囊刺激反应。理论上体内的其它细胞(肝细胞、肾细胞……等)周边浓度更低,更是安全得不得了……
身为消费者,为了保护您自己,请务必坚持「任何产品、任何医美疗程前后以肌肤监测作详细记录」这个简单行为。使用前后的影像对照可以用来判断短期的立即影响(无论好坏);使用一段时间的前后对照可以确定相对长期的总剂量、长期效果与风险等累积影响(一样无论好坏)。
如同药品史上市后监测帮助人类改善药物风险;坚持建立「使用保养品/疗程时,请随时监测肌肤反应」的正确心态,小可以保护自己,大可以帮助全人类。这么有意义的小改变,就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做起吧!
①
根据科学逻辑,要确定保养品或治疗的安全,应该在使用前、使用后都做纪录;而且必须长期监测,反复比对。
使用前后比对,是为了证明短期安全。使用前与长期后比对,是为了证明长期安全。这就是呼吁建立「使用保养品∕疗程时,请随时监测肌肤反应」的正确心态与为什么护肤品「长期使用有危险」?=谈「实验室数据」与「长期追踪PMS数据」的核心价值。
如果呆呆地相信单次监测的「证据」,就会出现「使用类固醇的褪红效果很好,应该长期使用」这么愚蠢的事!保养品与医美治疗长期使用、大量使用,对身体健康影响深远。只有真正长期监测,才能确保长期剂量安全,真正保护皮肤与身体的健康!(「皮肤测试」、「皮肤检测」与「皮肤监测」有什么不同?=专业医疗论坛问题回答)
②
因为医美措施而敏感、痘痘,甚至酒糟/玫瑰痤疮的可能性很大!
因为错误保养品、雷射/激光疗程产生黑斑是必然的!
任何伤害出现的反黑、发炎、脱皮、粉刺与红肿、刺痒……一定有改善!
正确实施并遵守肌肤监测的指导,就是您保护自己最重要的科学证据!如果您同意上述理念,请订阅部落格电子报,以获得真正医学美容与保养品讯息。
③
补充阅读:
「肌戒毒」整体概念:电视专访(大陆请按这里) 2013-06-18 20:18
「肌戒毒:十四天不洗脸的真正医学美容」2013-01-04 19:09:46
「肌戒毒:十四天不洗脸的真正医学美容」台湾广播公司录音档2013-02-01 21:23
敏感/酒糟肌肤的自我疗护—谈「十四天不洗脸」的自然医学学理猜想2011-03-15 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