牺牲「健康」,就不「便宜」!=论敏感与酒糟肌的可能来源

标签:
酒糟敏感性价比护肤品粉刺健康 |
分类: 酒糟、敏感、玫瑰痤疮与脂溢性 |
http://www.abskintw.com/uploads/images/20131122%20(1).JPG
(图片取自网络http://nuegreen.wordpress.com/)
身为美容医学会教育长,坐在这个庞大信息统整与交换的位置上,我有机会比各位更清楚眼前的医美世界。随着「敏感与酒糟情况愈来愈严重」,资深皮肤科医师如我,当然多有观察,也有心得。
大家都追求「成本最低,效益最高」
之前回答过某篇杂志:「也许是皮肤科医师的观察偏误(就是「职业病」),我怀疑整个故事其实应该演述成「我想把脸弄漂亮=>咦!皮肤愈来愈有问题!?那我们来强调皱纹跟松弛=>除了动刀、埋线(宋按:这个我有些担心)之外,脸部拉提的治疗效果似乎有限?=>换成搞一搞腹部溶脂、抽脂提臀丰胸=>另外一些「风险趋避」医师转入生发领域,效果不彰,因此继续往植发迈进=>进入整形领域,手术风险渐增,开始出现伤害与死亡纠纷=>还是退回到微整形的注射区域,比较安全……然后最新潮流又回到「简单的、安全的、快速的」微整非创伤(或微创伤)领域。」
从这样的「趋势」来看,各位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因为医病互信的逐渐下降,加上『医学美容』自费信任更低,因此医师趋向于『低风险、快效果』的治疗区域。也就是『失败风险相对不高,而且患者立即满意度很高』的方向」。
这样的急性子想法没有错,但生物学也存在「最快、最贵未必最有效」、「价格最低未必性价比最高」的可能……请各位想想:许多生物的事,不是「有钱」、「快速」……就可以解决的。即便贵如国王,生个孩子一样要九个多月,把孩子养大还是需要十八年。更残忍地说,天下没有不死的君王(<=这个离题了……)
我想说些什么?
许多保养品配方的高手(例如张丽卿老师、林志青先生),都提过「十元面膜是不合理的」。理由很简单,别谈赚钱,光是成分成本一个一个算下来,「十元」就是个绝对赔钱的数字。这天下当然有「佛心来的」这种梦幻,但是踩到狗屎的机率,应该比滴到鸟屎的机率……一样?(<=对不起,我又离题了……)
我究竟想说些什么?
这几天听到许多「飞针后导入EGF/PRP」的惊喜价格;从499直到999都有(别怀疑,新台币!)。从仪器成本、人力计算、针剂(不重复使用!)与正统PRP套组(我记得是8000多新台币,不重复使用!)……然后,我就「了解了」!
细胞是很现实的,您喂它营养,它就茁壮(当然营养过多也可能凋亡);您喂它农药,它就死亡。面对「奇形怪状的医学美容」、「各种宣称的最新保养品」,「很精打细算地购买」当然是正确思维;只是这个「精打细算」应该算是的表面成本?还是最终的健康成本?
「价格最低未必性价比最高」的说法太隐晦?简单地说,一瓶巴拉刈农药很便宜,只要150元?对于误用来说,巴拉刈农药并不便宜:现金就要150元,还加上许多人的性命与健康!
我常常看到这样的例子——患者顶着干绷、脱皮与痛痒的脸到诊所来,絮絮叨叨叙述着类似的故事:「那家飞梭真的很便宜,一次只要2500元……做了一次飞针抗疤,之后脸就开始敏感。做了几次之后,脸就更加敏感……」经过肌肤监测,还有后续的停用追踪(就是「肌戒毒」啦),我们很清楚地看到皮肤渐渐恢复。换句话说,之前的操作显然是错的——「脱离才有能力恢复」逻辑上就代表「存在必然有压抑作用」。
我一直知道自己诊所的成本居高不下,知道「这种医疗成本是没办法节省的」,但是患者不知道。因为患者不知道,因此财团也「不」知道——「学生太穷、用不起好产品」、「资深医师与菜鸟医师,当然选便宜的那个聘」、「高手与广告的花费相同,绝对应该投资广告」……是许多商业人士开设(医美?)诊所的主要思维。
从患者到财团都只看到成本,没看到人命!因为「人命」难以评估,「价格」容易考虑?
(所以台湾的食安问题连环爆,当然也是因为商人只看到成本,没看到人命<=对不起,我又离题了……)
身为专业医师,当然有义务提出解决方法!
我一直觉得,专业能力愈强,社会义务愈大。对于这种「只要钱,不要命」的想法,之前我也无法可想;然而学习肌肤监测之后,我很清楚地找到辨别方法,而且是非常有效率、绝对正确的好方法!
无论您信任那一位医师,希望那一个治疗。「治疗前做监测,治疗后做监测。然后几个月之后再做一次监测」。三次监测下来,您就有三个内容可以比对:「使用前vs.使用后」可以比对短期效果。「使用前vs.几个月后」可以比对长期风险。(请参考:呼吁建立「使用保养品/疗程时,请随时监测肌肤反应」的正确心态)
这个逻辑很简单:
①
②
「冒着生命危险提倡肌肤监测」?
我一直相信「知识提高道德」。我们观察着厂商与医学界几年来不断提供的美容医学治疗与产品,这些疗程与产品最终对皮肤发生的作用究竟是正向居多?还是伤害偏大?随着「敏感与酒糟的情况愈来愈严重」,各位从来不怀疑「推波助澜」的是怎么回事吗?
我在部落格上疾呼,在新浪微博上努力推广;其间当然得罪了许多利益人士。特别是「肌戒毒」这书出版之后,「十四天不洗脸」引起的讨论更大。@齐显龙医师也感慨「就现在所面临的一些议论、蔑视等等,感觉当前辈好累……」。
废话不说。如果各位身为消费者,对于美容医学疗程与医学美容产品能够自己觉醒,所有的供应者(医师或者厂商)就会跟着觉醒。然后……也许只要十年,最多只有三十年,我们就可以看到皮肤美容医学真的「只有好处,绝无伤害」。医学美容保养品「真的是保养品,不再有引发敏感与酒糟的风险」。
这是我们这一代皮肤专科医师的群体义务……虽然真的很累……@齐显龙医师
①
根据科学逻辑,要确定保养品或治疗的安全,应该在使用前、使用后都做纪录;而且必须长期监测,反复比对。这就是呼吁建立「使用保养品∕疗程时,请随时监测肌肤反应」的正确心态与为什么护肤品「长期使用有危险」?=谈「实验室数据」与「长期追踪PMS数据」的核心价值。
如果相信单次监测的「证据」,就会出现「使用类固醇的褪红效果很好,应该长期使用」这么愚蠢的事!保养品与医美治疗长期使用、大量使用;对身体的影响深远。只有真正长期监测,才能确保长期剂量安全。(「皮肤测试」、「皮肤检测」与「皮肤监测」有什么不同?=专业医疗论坛问题回答)
②
因为医美措施而敏感、痘痘,甚至酒糟∕玫瑰痤疮的可能性很大!
因为错误保养品、雷射∕激光疗程产生黑斑是必然的!
任何伤害出现的反黑、发炎、脱皮、粉刺与红肿、刺痒……一定有改善!
只要正确实施并遵守肌肤监测的指导,这就是您最重要的科学证据!如果您同意上述理念,想定期获得真正的医学美容与保养品讯息?还请订阅本blog。
③
补充阅读:
「肌戒毒」整体概念:电视专访 2013-06-18 20:18
「肌戒毒:十四天不洗脸的真正医学美容」 2013-01-04 19:09:46
「肌戒毒:十四天不洗脸的真正医学美容」台湾广播公司录音档 2013-02-01 21:23
敏感/酒糟肌肤的自我疗护—谈「十四天不洗脸」的自然医学学理猜想 2011-03-15 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