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敏感肌與酒糟肌的肌戒毒皮膚重建
敏感肌與酒糟肌的肌戒
毒皮膚重建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5,139
  • 关注人气:3,96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科学永远需要进步,只有「肌肤监测」才能真正帮助医学美容与保养品的进步(2010/11/20旧文章重贴)

(2013-11-20 20:55:48)
标签:

保湿

干燥

护肤

酒糟

敏感

健康

分类: 肌肤监测

http://www.abskintw.com/uploads/images/20131120%20(2).jpg

(图片取自http://www.quotehd.com/quotes/albert-einstein-physicist-insanity-doing-the-same-thing-over-and-over-again-and

(如果您在海外,想要订阅本部落格电子报,以便更方便地阅读全文/超级链接,烦请点击这里

科学永远会进步=科学永远「需要」进步

看到大陆论坛刊出一篇水性润肤霜可能导致湿疹皮肤状况恶化,对于「科学永远会进步」这件事,不知道各位格友能不能与我一样,「有所领悟?」

我其实不是个很聪明的人;许多事情,都是勤勤恳恳地学习后,才忽然明白「原来上帝要我学这件事,就是这个目的」。比方说「肌肤监测」,当年只是希望了解皮肤状况,自己的靓颜光(雷射)不要出错。几年下来,才发现「肌肤监测可以提早发现,许多目前别人不明白的事」

藉由「肌肤监测」,我们停止使用三合一药膏(类固醇+对苯二酚+维他命A酸),避开飞梭雷射与微针滚轮的风险,知道许多保湿产品「会让皮肤更恶化」以及停止化学性防晒乳的使用、知道某些产品有荧光反应

许多事后外国文献才报告的事,我们几年来都事先避开了。当时避开的时候未必可以准确地说出理由,直到格友询问「肌肤监测是否可以「预测」保养品伤害?」时,我才更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使命?」

肌肤监测是否可以「预测」保养品伤害?肌肤监测可以预测「所有」伤害!

严格说来,所谓「医师」,不外是「诊断后治疗;不断再诊断、不断修正治疗」的「做中学」。学会「肌肤监测」,运用50X的正光与偏振光,搭配伍氏灯去「重新观察这个世界」,我才知道「原来许多医学美容伤害是可以预防的,医学美容纠纷是可以避免的」

原来许多化妆品、保养品的设计,真的是「化学思维」,而非「生物思维」这是一个「无所不化学」的世界保养保过头脸上皮纹没了)。

不需要责怪这些错误保养品的制造商他们未必是刻意犯错(邻苯二甲酸酯:香水有「毒」?这是一个「无所不化学」的世界),只是不知道这些成分实际上可能导致状况恶化(如同本文)。

过一篇十八世纪时,法 医师对待发烧的病患,一律以「放血」作为治疗。他们认为「血液中存在某些热素,放掉这些毒血,发烧就会好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面对发烧,有些思维 是「自体免疫反应」,也许可以透过放血处理。更多的是感染状况,「放血」只会使个体虚弱,感染加剧。

「人类」不知道这些成分会伤害皮肤,但是「皮肤细胞」确定知道!

因为科学与相关知识的关系,厂商目前不知道「某些成分会导致皮肤湿疹状况恶化」,政府也不知道,因此未予限制。但是透过严谨的「肌肤监测」,您的皮肤细胞会告诉您「它的直接反应」。成分/配方/终产品对了,它就会健康活泼;错了,它的正常结构就会消失脸上皮纹没了」。

人的知识会进步,意思就是「人类永远有些不知道的事」。但是mother nature知道。经过这么多年的遗传演化,mother nature很清楚地知道「细胞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这些人类未必知道的知识,您的细胞一定有反应

今天人们发表水性润肤霜可能导致湿疹皮肤状况恶化,「批判」十二烷基硫酸钠(SLS),显然「昨天不知道」!?那明天呢?我们又会「批判」什么?「后悔」什么?今天我们「建议」湿疹患者应当采用油性软膏,明天呢?会不会又有新的批判?

「谦虚地面对自然」本来就是「科学学习者的态度。这些年来,我渐渐了解「江湖走老,胆子走小」,原来这才是「真正的科学态度」。

推动「肌肤监测」是科学的、医学的使命!

临床医师学习「肌肤监测」,可以轻易地在伤害刚刚萌芽的时候,就停止错误的治疗无论这个治疗来自药物、保养品还是雷射、脉冲光。使用者学会「肌肤监测」,可以充分地保护自身。

「肌肤监测」并不困难,设备也不昂贵,却可以达到「全民健康保护」的目的(想想这些「化妆品化学毒物质 恐引忧郁症)。这是我一定要推动「肌肤监测学习」的动机事实上已经变成「使命」了~

经过十年后、二十年后,我们一定可以看到「所有保养品不再伤害我们,成为「真正的」保养品;所有的医疗美容真正成为医疗「美」容,不再令我们惶恐」。

这是梦想,确实是使命!只有「肌肤监测」才能真正帮助医学美容与保养品的进步!

水性润肤霜可能导致湿疹皮肤状况恶化

据国外媒体1018日报导(Creams Used to Treat Eczema Could Make It Worse, Study Suggests),最新研究发现,为缓解湿疹症状而使用润肤霜,实际上可能会导致皮肤状况恶化。

该研究结果刊发在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 2010-11期(Effect of Aqueous Cream BP on human stratum corneum in vivo)。该研究指出,水性乳霜BPaqueous cream BP,俗称冷霜)连续使用超过4周会削减健康皮肤的厚度,从而引出了对于其是否能用于治疗湿疹的质疑。

水性乳霜BP是广泛用于改善皮肤干燥状态的润肤霜,因其价廉有效,常作为湿疹患者的一线疗法。润肤霜疗法可使皮肤保湿、缓解干燥、改善弹性、防止裂纹。然而,有临床试验指出儿童使用水性乳霜BP时,56%的患者表示皮肤有一种刺痛感。调查也显示,水性乳霜BP相对于其它产品所产生的不适感更强烈。其主要原因是水性乳霜BP的配方中含有十二烷基硫酸钠(SLS),是一种常用护肤产品赋形剂,同时也是一种皮肤刺激物,可增加皮肤屏障的通透性,对皮肤产生刺激。

研究通过评估健康皮肤使用水性乳霜BP后皮肤屏障功能以及研究其对角质层的作用,发现健康志愿者每天在前臂使用水性乳霜BP四周后,角质层变薄10%。研究者预计,在诸如湿疹等患者的已受损皮肤上使用亲水软膏BP则作用更剧烈。

研究者指出,水性乳霜BP的有害作用可能是其中的表面活性剂SLS破坏角质层完整性的结果。SLS可将油混入水性润肤霜中以呈现优质的霜质,在沐浴凝胶和其它化妆品中也有添加。涂抹含有SLS润肤霜使皮肤防御层变薄,使皮肤容易被化学物质刺激而更敏感。因此对于湿疹患者,其皮肤已经变薄,易受到刺激,涂抹此类润肤霜后情况会更加恶化。

研究者建议,湿疹患者在其受损皮肤上应当采用油性软膏。

补充阅读:

关于靓颜光

「肌肤监测」是否可以「预测」保养品伤害?格友来函

「肌肤监测」与消费者自我保护课程」开课=本班已满,请改报第二班

「肌肤监测」的第二段伍氏灯影像

这是一个「无所不化学」的世界=广告/新闻阅读

保养保过头,脸上皮纹没了=广告/新闻阅读

邻苯二甲酸酯:香水有「毒」?=大陆论坛文章引用

关于「发烧」与「放血」

关于「自然」(mother nature

化妆品化学毒物质 恐引忧郁症=广告/新闻阅读

核心精神声明:

        我不反对使用保养品!我唯一的关心就是健康!因此我反对「盲目地使用保养品」、「盲目地执行医学美容」

根据科学逻辑,要确定保养品或治疗的安全,应该在使用前、使用后都做纪录;而且必须长期监测,反复比对。这就是呼吁建立「使用保养品∕疗程时,请随时监测肌肤反应」的正确心态为什么护肤品「长期使用有危险」?=谈「实验室数据」与「长期追踪PMS数据」的核心价值。

如果相信单次监测的「证据」,就会出现「使用类固醇的褪红效果很好,应该长期使用」这么愚蠢的事!保养品与医美治疗长期使用、大量使用;对身体的影响深远。只有真正长期监测,才能确保长期剂量安全。(「皮肤测试」、「皮肤检测」与「皮肤监测」有什么不同?=专业医疗论坛问题回答

        如果您初次看到这个blog,发现「看不懂文章内容」。这是因为作者能力不足,文章悟道的顺序不一。拜托您买本循序渐进的科普书籍肌戒毒:14天不洗脸的真正医学美容也可以听录音档。理解真正真理之后您就会发现:

因为医美措施而敏感、痘痘,甚至酒糟∕玫瑰痤疮的可能性很大!

因为错误保养品、雷射∕激光疗程产生黑斑是必然的!

任何伤害出现的反黑、发炎、脱皮、粉刺与红肿、刺痒……一定有改善!

只要正确实施并遵守肌肤监测的指导,这就是您最重要的科学证据!如果您同意上述理念,想定期获得真正的医学美容与保养品讯息?还请订阅本blog

        极致,只做对的事!为了帮助更多患者,极致希望获得高手们的分享。如果您对某种治疗的医学证据非常有把握,还请告诉我们。极致会谨慎地评估,并协助建立相关肌肤监测原则。至于买书……

博客来网站买书按这里(海外也可以)

大陆当当网按这里

大陆淘宝网站按这里

香港CP1897网络商城按这里

新浪健康;好书推荐

补充阅读:

「肌戒毒」整体概念:电视专访 2013-06-18 20:18

「肌戒毒:十四天不洗脸的真正医学美容」 2013-01-04 19:09:46

「肌戒毒:十四天不洗脸的真正医学美容」台湾广播公司录音档 2013-02-01 21:23

敏感/酒糟肌肤的自我疗护谈「十四天不洗脸」的自然医学学理猜想 2011-03-15 21:2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