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取自网络http://www.marieclaire.com/)
宋医师,您好,我是嘉人杂志的美容编辑,这里有个稿子想要就「免洗的晚安面膜」和「有打通肌肤通道促进后续营养吸收的精华」这两类产品采访您一些问题,具体采访信息如下:
关于终结版面膜和预热型精华的采访稿:
本期《嘉人美妆》有个选题涉及到这两类产品,我们将它定义为「终结版面霜」和「预热型精华」:
l
终结版面霜:是指在晚间护肤多加一步,类似涂抹免洗面膜或者冻膜的产品
l
预热型精华:就是有打通肌肤信道让后续产品更好吸收的产品,类似肌底液
根据以上两类产品,我们的采访问题如下:
①
晚安面膜(或者免洗的睡眠面膜)在成分上和其它面膜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它就可以不清洗掉直接安睡呢?
②
如果已经用了晚霜,还可以迭加使用晚安面膜吗?
③
我们可以偷懒不用晚霜,只使用这类晚安冻膜作为晚间保养吗?
④
使用晚安冻膜这类产品会否有妨碍肌肤自由呼吸的副作用?
⑤
将「终结版面霜」放入冰箱中冷藏后使用效果会否有不同?
⑥
晚安冻膜除了在晚间睡前使用之外,还可以用于其它护肤情境下吗?如果白天想为肌肤随时补充营养和水分,用这类产品是否合适?
⑦
晚安冻膜成分中是否有「胶质」,这种「胶」的成分有哪几种?对于肌肤有什么影响?哪种成分的「胶」比较好,哪种不太好?
⑧
第二天起床需要对这类免洗产品进行特别的清洁吗?
⑨
究竟肌肤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终结版面霜?
⑩
在清洗肌肤之后,用肌底液这种打通肌肤信道的产品,是否对于后续吸收有帮助?
⑪
究竟应该先用护肤水还是该先用「预热型精华」?
⑫
「预热型精华」适合上妆之前使用吗?
⑬
怎样才能避免用护肤前使用肌底液,护肤最后使用晚安冻膜有可能带来的产品成分不协调,进而出现「搓泥」现象?
⑭
护肤步骤多究竟会不会为肌肤带来负担?在什么情况下多加步骤会有益肌肤健康,在什么时候减少护肤步骤有益肌肤健康?
以上是本次采访内容,万分感谢……
一项一项回答:
①
晚安面膜(或者免洗的睡眠面膜)在成分上和其它面膜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它就可以不清洗掉直接安睡呢?=>首先声明;「术业有专攻」,我不是成分阅读与解析的达人。其次,各家厂牌的成分显然不同(就算有些雷同的逻辑),因此「在成分上和其它面膜有什么区别」这件事很难回答。最后,关于「为什么它就可以不清洗掉直接安睡呢?」有几个回答可能:第一个可能是冻膜成分比较不会过度蒸发,「久敷」不会造成皮肤水份过度干燥,因此可以长期使用。根据临床监测经验,除非是我对成分的理解太寡闻,这个「可能」或许并不可靠——我的诊所也使用r-PGA的凝胶作为晚安面膜,但是必须搭配保鲜膜使用,才能达到「不太蒸发」的效果。
第二个可能是「成分十分安全」。这个可能性更低——仍旧是监测结果的发现,目前INCI(International Nomenclature of
Cosmetic Ingredients)等相关机构认为的「安全剂量浓度」,因为没有经过长期监测的资料左证(化妆品成分也需要上市后监测(PMS),很可能只是短期安全剂量,而非长期可容忍剂量(「安全」保养品的讨论=张丽卿老师格文后续讨论);因此这些成分的长期使用,甚至是「面膜敷着」的强力渗透型使用,其实是更不安全的。
第三个可能,就是厂商自认为安全……这种「认为」,在皮肤科医师的科学看法下……呃、啊、嗯……不予评论。
②
如果已经用了晚霜,还可以迭加使用晚安面膜吗?=>就学理来说,角质保湿或软润,确实需要油与水共同作用。从「乳液=油+水+界面活性剂」的学理来看,「界面活性剂的乳化」其实就是「角质层的滋润与软化」。因此在「晚安面膜与晚霜都长期安全」的前提下,迭加使用是没有问题的,甚至是正确的。事实上,我们临床上就是这样使用,也帮助了许多皮肤干燥患者的自我修复(详见:不可忽视的重要配角影音视频)。
③
我们可以偷懒不用晚霜,只使用这类晚安冻膜作为晚间保养吗?=>理论上「油加水」一定比「单纯水」来得更滋润、更锁水些。但是这说法必须基于「晚安冻膜确定是凝胶型产品」以及「无论是晚霜或冻膜都是长期安全」的前提下。如果晚安冻膜本身含有油性成分,基本上就未必需要晚霜。如果二者的长期安全并不确定,少用一个反而比较安全。
④
使用晚安冻膜这类产品会否有妨碍肌肤自由呼吸的副作用?=>临床监测上发现,所谓「妨碍肌肤自由呼吸」基本上等同于「致粉刺性」——当产品成分导致毛孔、汗腺堵塞的时候,就会妨碍肌肤角质等结构的正常代谢,产生皮肤受损与敏感问题(详见:又干、又油、又粉刺、又脓痘、又敏感、又发炎)。因此这个问题的讨论又必须回到原点:该产品是不是长期安全?一个以闷敷面膜方式使用的产品,如果它的成分不能保证长期安全;大量、彻底的渗透必然导致更快速、更严重的伤害。后者当然就会出现「妨碍肌肤自由呼吸」的堵塞效应,也就是「致粉刺性」行为。换句话说,「使用某某产品」不是伤害皮肤的重点,「错误成分过度渗透」才是整个副作用发生的主要原因。
⑤
将「终结版面霜」放入冰箱中冷藏后使用效果会否有不同?=>理论来看,一个面膜可以(要求?)闷敷整晚,主要目的必然在于加强渗透,而非面膜的镇静温度。也就是说,「将「终结版面霜」放入冰箱中冷藏后使用」这个行为只会改变初始使用的温度,不会影响整体的最终效果。严格地说;所有理论猜想都必须有科学证据支持。因此这个问题的真正回答是「呼吁建立「使用保养品/疗程时,请随时监测肌肤反应」的正确心态」,只有真正的使用前、后或两组交叉比对,才能得到确切的、科学的答案。除此之外,都是猜想……
⑥
晚安冻膜除了在晚间睡前使用之外,还可以用于其它护肤情境下吗?如果白天想为肌肤随时补充营养和水分,用这类产品是否合适?=>以我们经常使用的r-PGA成分冻膜来说,理论上可以使用于白天,实际上不建议这么做。主要的理由是「冻膜产品的水分渗透后,剩下的薄膜凝胶可能造成后续成分的渗透困难」。如同「先使用晚霜再迭加晚安面膜」的概念,如果使用者皮肤非常干燥,需要在白天进行多次的补水、锁水行为,我们就不再建议白天使用冻膜产品,以免妨碍后续产品效果。如果使用者只是早晨一次保养品使用,依序使用水液、油霜之后,外加冻膜成品,基本上是合理的。
⑦
晚安冻膜成分中是否有「胶质」,这种「胶」的成分有哪几种?对于肌肤有什么影响?哪种成分的「胶」比较好,哪种不太好?=>请原谅我再度强调:我是位医师,不是成分达人;这个问题我没有办法好好地回答。近二十年的临床经验中,我看过玻尿酸(透明质酸)、聚麸氨酸(也就是r-PGA)等多元聚合体作为胶体;也看过网友使用果冻(吉利丁;gelatine)或洋菜冻(agar)等多醣体食物,就是没有机会做胶体本身的监测比对,因此无法回答「哪种成分的「胶」比较好,哪种不太好?」这个问题。至于「对于肌肤有什么影响?」,胶体的特色是多含水,因此水分的(强制)补充是必然结果。除此之外,亲水成分因为闷敷而大量渗入,甚至是乳化剂、香料的渗入增加,都是使用冻膜成品必须思考的长期风险。这也是长期肌肤监测(PMS)必须存在的理由——确保所有成分长期渗透与交互作用的安全,以避免因为追求渗入,反而加重健康伤害。
⑧
第二天起床需要对这类免洗产品进行特别的清洁吗?=>这个问题必须广义与狭义地回答。广义来说,冻膜水性成分经过一晚干燥,多半已经形成胶膜状态,清洗时可能需稍微湿润后才容易移除。仔细地谈,就必须看各个不同品牌的冻膜产品成分,才能做个别讨论。
⑨
究竟肌肤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终结版面霜?=>我不知道其它品牌如何宣称。单纯就学理与监测经验来说,需要强制有效成分渗入时(最常见的是水分或亲水物质),使用晚安冻膜是个不错的选择。这样的思考其实源自于皮肤科治疗的「密封式疗法;occlusive therapy」:以外力密封,强制皮肤湿润与屏蔽柔软,帮助外物渗入皮肤之中。还是要提醒各位:各位只想到「渗入更多,浓度更高,更有效」,却未曾思考「渗入更多,浓度更高,也更有伤害机会」。药理学基础原理告诉我们,所谓「毒性」,不过是过高而难以代谢的浓度。水喝多了也会水中毒;长期给予过多「营养成分」,不就是敏感肌肤的主要病因吗?
⑩
在清洗肌肤之后,用肌底液这种打通肌肤信道的产品,是否对于后续吸收有帮助?=>在「肌底液」到底是什么玩意儿?这篇文章中,我们已经「狠狠地」讨论过「加强渗透」的可能风险。编辑的这个问题可以二段式回答:首先,「用肌底液这种打通肌肤信道的产品,是否对于后续吸收有帮助?」的问题,应该由制造厂商回答。厂商必须提出「我说能加强吸收,就能加强吸收」的确切证据。这部份肌肤监测可以帮上忙,但是经皮水分蒸失率测试(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
assessment;TEWA)能提出更数据化的数据。其次,万一真的「对于后续吸收有帮助」,临床医师更担心的是「过度渗入造成的毒性反应」。这部份前面已经讨论过,「肌底液」一文说明得更详细,就不浪费篇幅了。
⑪
究竟应该先用护肤水还是该先用「预热型精华」?=>在「产品成分长期渗入安全」的前提下,既然产品设计是帮助渗入,当然应该先使用「预热型精华」。然而请容我不断地啰唆:必须确定长期加强渗入不会导致毒性反应!然而这部份的安全数据,目前厂商是不可能有的!
⑫
「预热型精华」适合上妆之前使用吗?=>同样地,既然「预热型精华」会造成产品的成分渗入增加,彩妆成分多半不安全,当然不建议上妆之前使用。
⑬
怎样才能避免用护肤前使用肌底液,护肤最后使用晚安冻膜有可能带来的产品成分不协调,进而出现「搓泥」现象?=>这个问题看似复杂,其实从成分观点来看(虽然我不是成分达人,总有些化学知识),界面活性剂与胶体的设计、冲突,才会出现「搓泥」现象。因此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自己尝试!或仅仅使用同系列产品(<=这个该系列的配方设计师一定已经试过了)。
⑭
护肤步骤多究竟会不会为肌肤带来负担?在什么情况下多加步骤会有益肌肤健康,在什么时候减少护肤步骤有益肌肤健康?=>这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又简单、又复杂。
首先,既然担心保养品成分的长期累积,又多种成分的交互作用,「护肤步骤多」当然风险更高。但是护肤步骤的多寡,三个步骤算多吗?十个步骤算多吗?这些判断都需要科学标准,不能唯心评判。
说到「科学标准」,就必须回到医学——粗略地讲,对脸部发炎,干燥脱皮的案例,也许需要强力保湿、锁水的患者来说,安全成分的大量使用可能是必要的。如果这些成分有先后顺序(先水后由、先小后大),护肤步骤可能就多一些。反过来说,同样是脸部发炎,痘痘排除的案例,也许简单地使用水性成分,护肤步骤就不会太多。
但是这些判断,必须是准确、可反复对照的。因此不应该以肉眼猜测、记忆判读;应该有扎扎实实的影像对照(详见:肌肤监测,唯一的「医学」美容!=新书的导读文)——例如前次门诊认为应该加上油脂,回诊时就应该比照真实反应如何?效果好吗?还是因为油脂加多,皮肤反而更闷热了?这些判断,必须是科学的监测运用。也是呼吁建立「使用保养品/疗程时,请随时监测肌肤反应」的正确心态的意思。
结论就是:
关于「闷敷很久的冻膜」,我们希望各位理解:更久、更深入的渗入,必须在安全成分的前提下才可以进行。
同样的道理,「打通肌肤通道,加强吸收」的结果,如果不是长期安全成分与浓度;更多的吸收必然导致更多的伤害。
只有依靠科学的监测与反复对照,才能判断「愈多,愈好!」还是「愈胖、愈惨!」!脱离证据,无论如何达人、仙剑专家,都难脱离瞎扯淡、误人健康的悲惨地步……
部落格设置目的:
①
极致,只做对的事!为了帮助更多患者,极致希望获得高手们的分享。如果您对某种治疗非常有把握与医学证据,请告诉我们。极致会谨慎地评估,并且协助建立该治疗方案的肌肤监测原则与大力推广
②
因为医学美容而敏感、而酒糟/玫瑰痤疮吗?因为保养品、雷射/激光疗程产生黑斑吗?有反黑、发炎、脱皮、粉刺与红肿、刺痒的问题吗?肌肤监测是您最重要的科学证据!
③
想定期获得真正的医学美容与保养品讯息?请订阅本部落格。这里还有「微博答客问」栏目开通说明与更多影音视频档请按这里
补充阅读:
化妆品成分也需要上市后监测(PMS) 2011-01-06 18:10
「安全」保养品的讨论=张丽卿老师格文后续讨论
2012-04-19 15:39
「乳液=油+水+接口活性剂」的再一次解释
2011-03-17 21:45
不可忽视的重要配角(56.com的影音视频)
敏感性肌肤的产品使用问题=又干、又油、又粉刺、又脓痘、又敏感、又发炎 2011-02-12 16:55
呼吁建立「使用保养品/疗程时,请随时监测肌肤反应」的正确心态
2011-01-06 16:11
「肌底液」到底是什么玩意儿?=2012年08月号中国精品购物指南杂志采访
2012-08-01 21:10
肌肤监测,唯一的「医学」美容!=新书的导读文 2012-03-22 15:47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