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敏感肌與酒糟肌的肌戒毒皮膚重建
敏感肌與酒糟肌的肌戒
毒皮膚重建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58,756
  • 关注人气:3,96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正确选择保养品?从「医学美容保养品再出事」谈起=广告/新闻阅读

(2012-08-10 12:06:55)
标签:

宋奉宜

敏感

青春痘

酒糟

痤疮

玫瑰

类固醇

舒敏

ubm

pms

监测

上市后

治疗

分类: 广告/新闻阅读
如何正确选择保养品?从「医学美容保养品再出事」谈起=广告/新闻阅读

优丽捷「舒敏」化妆水标榜医美,竟掺类固醇牟利;东森新闻生活中心/综合报导

东森新闻评论:这下连医美品牌也无法信任了

知名的沙龙品牌优丽捷被台中警方查获,在一款「舒敏化妆水」中掺入类固醇,并透过网络及沙龙贩卖,甚至卖到医美诊所。卫生局从台中公司一路追到高雄的工厂,查获成品及桶装原料700公斤,每公斤成本300元,却能净赚6500元,大赚黑心钱。

据了解,这款舒敏化妆水从98年开始出产,强调可以保湿平滑肌肤,但有民众使用后,发现擦痘痘的效果出奇的好,怀疑成分有问题,因而告发检举,警方于是会同卫生局官员来到高雄大社东郡生化科技工厂,查扣一大批化妆水,检验出含有号称是「美国仙丹」的皮质性类固醇。

据了解,皮质性类固醇必须透过医生诊断方可使用,长期使用恐怕会让皮肤越来越薄,甚至产生水牛肩等症状。此外,警方这次搜查仓库,共查扣成品包含原料700公斤,厂商将1公斤成本只要300元制作7瓶化妆水牟利,卖1公斤就能净赚6500元,商品主要流向医美诊所及SPA店,警方已依违反《药事法》将业者送办。

只是代工,何必帮人扛责任或冒险犯法!=张丽卿老师格文引介

如何正确选择保养品?从「医学美容保养品再出事」谈起=广告/新闻阅读
如何正确选择保养品?从「医学美容保养品再出事」谈起=广告/新闻阅读

网络热卖「舒敏」化妆水,违法掺类固醇;苹果日报2012080912:04

网络上和医美诊所一款热卖的UBM「舒敏」化妆水,要价上千元,却被发现违法加入类固醇,卫生局药物管理科长陈淑惠表示,若使用过量的类固醇,会造成肠胃出血、免疫系统功能下降。

有民众因为脸部皮肤过敏、长痘痘,使用该化妆水后发现疗效特别好,民众因此起疑心,将该产品送到卫生局化验,发现内含违法类固醇成分。卫生局追查至该公司台中总部,总部表示化妆水是外包高雄工厂制作。

卫生局今前往高雄代工厂,查获700公斤原料,预估每公斤可获利高达65百元。警方随后逮捕代工厂的负责人,依违反药事法移送。

张丽卿老师评论:

发生「新闻事件」才来谈新闻内容,大概是现阶段的我才能做的民众卫教服务吧!也唯有在「新闻的发酵期」,民众才有兴趣多关心安全一点。

这个品牌是台中的优丽捷生化医学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底下还有优丽捷时尚诊所

拿他们的个案来开肠剖肚、厚不厚道?我不知道,我只是就事论事。我希望台湾的品牌业者,不要明知故犯的走到这一步,再来怨恨「具影响力的专业人」为何要落井下石!(我也有自己和家人,被盖布袋的压力…)

一直以来化妆品都存在着以下诡异的现象---

        品牌业者,很希望产品的消炎抗痘效果能再出色一些,才能好卖一些

        消费者,希望能找到一款可以快速消炎、制痘的保养品

        品牌业者,不断的要求工厂加码抗发炎、制痘效果;甚且要求工厂配合添加抗生素、类固醇

        代工厂,自己偷加违法成分蒙骗品牌,或者配合品牌要求添加违法成分

        消费者,只想拥有效果很快速的产品,理性上不能接受添加违法成分,感性上又乐于使用速效产品

这种表面上推崇是医美、天然植物、更温和安全无负担的品牌,骨子里其实是添加类固醇、抗生素或者其它化妆品不可用成分的「事实」,在化妆品业界,是不可谈论的公开秘密。做与不做?就只能看品牌经营者或者看工厂老板的道德标准了,当利润生意商机远大于道德时,就只好牺牲对使用人的诚信与安全。

我必须再次提醒:当东窗事发时(以这次的事件为例),不论当初是品牌要求添加的(或直接拿原料带到工厂去要求加入)或者是工厂蒙骗品牌自己偷加的,法律责任承担者(倒霉的)一定是工厂。甚至工厂老板一句「我不清楚,是研发人员做的配方」,那么研发人员就得出来扛责任,被抓去关、被罚款、人生染上犯罪前科的污点,都要概括承担!

所以,为了自己的前途、为了品牌的形象、为了对得起消费者、为了对得起良心,真的奉劝:「还没被查验到的类固醇抗生素品牌们,快点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吧!」

5047先生评论:

其实这个新闻令人难过,因为这是又一次打击台湾化妆品产业的新闻,希望以后不要再发生了……

长话短说……

要改变这现象,需要大家都必须一起来:

        不要相信速效,化妆保养品没有速效

        药品并不适合天天长期使用,不是有效就可以天天用

        化妆品配方师应该要先加强皮肤生理学的知识,其实很多被开发出来的化妆品活性成份不是没效,只是你不懂原理机制,不会用而已

        要坚持自我的道德底线,宁愿不接单没工作,也不要妥协

法律之前人人平等,卫生署没有进一步的报告前,请勿过度渲染

我的评论:

首先,「厂商会作假」这件事天经地义——古训不是说过:「赔本生意没人做,杀头生意有人敢」吗?

身为科学人员,加上经济学、管理学、人类观察……的深厚修养(<=很久没吹牛了,最近太累,鼓舞一下吧……:P),我不认为应当相信厂商。管理学的重要原则是「以最小成本,最有效率地完成事情」。

有位电视台的记者朋友问了一个问题:

这么说,国家的检测机构就是个摆设啊。

我的回答是:

更正确地说;药品有严格的上市前监测,持续的上市后监测;保养品一样会渗入、影响人体;而且使用群体更大、使用时间更长,各国却没发展出上市后监测化妆品成分也需要上市后监测(PMS)。

许多国家,包括台湾,都已因管理成本过高,放弃上市前监测。<=事实上,上市前监测也没啥意思;厂商可以送A检测,然后送B上市……记者大人,帮帮人类吧……

该记者朋友又问:

食品都有抽检的,看来化妆品还没有。各位要大力推动啊。

我的二度回答:

抽检也没有用。

抽检讲的是「正面表列」;也就是「已知有问题的成分」才检查。

例如去年台湾的塑化剂事件,食品是不抽检塑化剂的,才会让塑化剂嚣张几十年

真正应该做的还是PMS只有真正上市后监测,才能监测出「未知」的危险——无论这危险是「已知的恶意危险」,还是「未知的潜在危险」。许多药品的未知潜在危险都是这样抓出来的

最终管理建议:

以「保养品胡搞」这件事来说,与其呼吁这个、呼吁那个;还不如:

1.      既然药理学已经有「上市后监测;PMS」机制,而且运行得很好,直接拿来引用不就行了?每年都有许多「合格」药物被发现原本未知的好副作用、坏副作用;不是吗?

2.      身为科学人与管理学者,我认为只要呼吁建立「使用保养品/疗程时,请随时监测肌肤反应」的正确心态,无论该保养品存在已知的坏东西,还是未知的坏效果,直接且持续地检查使用结果,不就是最低社会成本、最高效率的科学方式吗?(「听细胞的声音」肌肤监测,「更」科学的诊疗方式

3.      肌肤监测发展至今,只需要简单的50X拍照,加上简单的UV拍照,没有任何侵入性,而且有证据存盘、反复对照的功能。这就是最简单、最科学效益的方式,也是我推动肌肤监测的真正目的(肌肤监测,唯一的「医学」美容!=新书的导读文)。

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理论都告诉我们:只有自强,才能自保;寻求供应者保护需求者是无谓的呼吁。这虽然是残忍的事实,管理者(政府或法规制定者)本来就应该往最低社会成本、最高产出效益的方向设计制度。

这是我个人认为,身为科学人应有的管理思维。

 

部落格设置目的:

        极致,只做对的事!为了帮助更多患者,极致希望获得高手们的分享。如果您对某种治疗非常有把握与医学证据,请告诉我们。极致会谨慎地评估,并且协助建立该治疗方案的肌肤监测原则与大力推广

        因为医学美容而敏感、而酒糟/玫瑰痤疮吗?因为保养品、雷射/激光疗程产生黑斑吗?有反黑、发炎、脱皮、粉刺与红肿、刺痒的问题吗?肌肤监测是您最重要的科学证据!

        想定期获得真正的医学美容与保养品讯息?请订阅本部落格。这里还有「微博答客问」栏目开通说明更多影音视频档请按这里

补充阅读:

呼吁建立「使用保养品/疗程时,请随时监测肌肤反应」的正确心态 2011-01-06 16:11

化妆品成分也需要上市后监测(PMS 2011-01-06 18:10

「听细胞的声音」肌肤监测,「更」科学的诊疗方式 2011-12-31 17:08

肌肤监测,唯一的「医学」美容!=新书的导读文 2012-03-22 15:47

「安全」保养品的讨论=张丽卿老师格文后续讨论 2012-04-19 15:3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