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选择保养品?从「医学美容保养品再出事」谈起=广告/新闻阅读

标签:
宋奉宜敏感青春痘酒糟痤疮玫瑰类固醇舒敏ubmpms监测上市后治疗改 |
分类: 广告/新闻阅读 |

优丽捷「舒敏」化妆水标榜医美,竟掺类固醇牟利;东森新闻生活中心/综合报导
东森新闻评论:这下连医美品牌也无法信任了
知名的沙龙品牌优丽捷被台中警方查获,在一款「舒敏化妆水」中掺入类固醇,并透过网络及沙龙贩卖,甚至卖到医美诊所。卫生局从台中公司一路追到高雄的工厂,查获成品及桶装原料700公斤,每公斤成本300元,却能净赚6500元,大赚黑心钱。
据了解,这款舒敏化妆水从98年开始出产,强调可以保湿平滑肌肤,但有民众使用后,发现擦痘痘的效果出奇的好,怀疑成分有问题,因而告发检举,警方于是会同卫生局官员来到高雄大社东郡生化科技工厂,查扣一大批化妆水,检验出含有号称是「美国仙丹」的皮质性类固醇。
据了解,皮质性类固醇必须透过医生诊断方可使用,长期使用恐怕会让皮肤越来越薄,甚至产生水牛肩等症状。此外,警方这次搜查仓库,共查扣成品包含原料700公斤,厂商将1公斤成本只要300元制作7瓶化妆水牟利,卖1公斤就能净赚6500元,商品主要流向医美诊所及SPA店,警方已依违反《药事法》将业者送办。


网络热卖「舒敏」化妆水,违法掺类固醇;苹果日报2012年08月09日12:04
网络上和医美诊所一款热卖的UBM「舒敏」化妆水,要价上千元,却被发现违法加入类固醇,卫生局药物管理科长陈淑惠表示,若使用过量的类固醇,会造成肠胃出血、免疫系统功能下降。
有民众因为脸部皮肤过敏、长痘痘,使用该化妆水后发现疗效特别好,民众因此起疑心,将该产品送到卫生局化验,发现内含违法类固醇成分。卫生局追查至该公司台中总部,总部表示化妆水是外包高雄工厂制作。
卫生局今前往高雄代工厂,查获700公斤原料,预估每公斤可获利高达6千5百元。警方随后逮捕代工厂的负责人,依违反药事法移送。
发生「新闻事件」才来谈新闻内容,大概是现阶段的我才能做的民众卫教服务吧!也唯有在「新闻的发酵期」,民众才有兴趣多关心安全一点。
这个品牌是台中的优丽捷生化医学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底下还有优丽捷时尚诊所。
拿他们的个案来开肠剖肚、厚不厚道?我不知道,我只是就事论事。我希望台湾的品牌业者,不要明知故犯的走到这一步,再来怨恨「具影响力的专业人」为何要落井下石!(我也有自己和家人,被盖布袋的压力…)
一直以来化妆品都存在着以下诡异的现象---
①
②
③
④
⑤
这种表面上推崇是医美、天然植物、更温和安全无负担的品牌,骨子里其实是添加类固醇、抗生素或者其它化妆品不可用成分的「事实」,在化妆品业界,是不可谈论的公开秘密。做与不做?就只能看品牌经营者或者看工厂老板的道德标准了,当利润生意商机远大于道德时,就只好牺牲对使用人的诚信与安全。
我必须再次提醒:当东窗事发时(以这次的事件为例),不论当初是品牌要求添加的(或直接拿原料带到工厂去要求加入)或者是工厂蒙骗品牌自己偷加的,法律责任承担者(倒霉的)一定是工厂。甚至工厂老板一句「我不清楚,是研发人员做的配方」,那么研发人员就得出来扛责任,被抓去关、被罚款、人生染上犯罪前科的污点,都要概括承担!
所以,为了自己的前途、为了品牌的形象、为了对得起消费者、为了对得起良心,真的奉劝:「还没被查验到的类固醇抗生素品牌们,快点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吧!」
其实这个新闻令人难过,因为这是又一次打击台湾化妆品产业的新闻,希望以后不要再发生了……
长话短说……
要改变这现象,需要大家都必须一起来:
①
②
③
④
法律之前人人平等,卫生署没有进一步的报告前,请勿过度渲染
我的评论:
首先,「厂商会作假」这件事天经地义——古训不是说过:「赔本生意没人做,杀头生意有人敢」吗?
身为科学人员,加上经济学、管理学、人类观察……的深厚修养(<=很久没吹牛了,最近太累,鼓舞一下吧……:P),我不认为应当相信厂商。管理学的重要原则是「以最小成本,最有效率地完成事情」。
这么说,国家的检测机构就是个摆设啊。
我的回答是:
更正确地说;药品有严格的上市前监测,持续的上市后监测;保养品一样会渗入、影响人体;而且使用群体更大、使用时间更长,各国却没发展出上市后监测(化妆品成分也需要上市后监测(PMS))。
许多国家,包括台湾,都已因管理成本过高,放弃上市前监测。<=事实上,上市前监测也没啥意思;厂商可以送A检测,然后送B上市……记者大人,帮帮人类吧……
食品都有抽检的,看来化妆品还没有。各位要大力推动啊。
我的二度回答:
抽检也没有用。
抽检讲的是「正面表列」;也就是「已知有问题的成分」才检查。
例如去年台湾的塑化剂事件,食品是不抽检塑化剂的,才会让塑化剂嚣张几十年。
真正应该做的还是PMS;只有真正上市后监测,才能监测出「未知」的危险——无论这危险是「已知的恶意危险」,还是「未知的潜在危险」。许多药品的未知潜在危险都是这样抓出来的。
最终管理建议:
以「保养品胡搞」这件事来说,与其呼吁这个、呼吁那个;还不如:
1.
2.
3.
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理论都告诉我们:只有自强,才能自保;寻求供应者保护需求者是无谓的呼吁。这虽然是残忍的事实,管理者(政府或法规制定者)本来就应该往最低社会成本、最高产出效益的方向设计制度。
这是我个人认为,身为科学人应有的管理思维。
部落格设置目的:
①
②
③
补充阅读:
呼吁建立「使用保养品/疗程时,请随时监测肌肤反应」的正确心态 2011-01-06 16:11
化妆品成分也需要上市后监测(PMS) 2011-01-06 18:10
「听细胞的声音」…肌肤监测,「更」科学的诊疗方式 2011-12-31 17:08
肌肤监测,唯一的「医学」美容!=新书的导读文 2012-03-22 15:47
「安全」保养品的讨论=张丽卿老师格文后续讨论
2012-04-19 1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