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的管理哲学=网络精彩文章引介

标签:
乔布斯苹果jobs贾伯斯管理哲学共鸣专注灌输道德伦理医学iphoneip |
分类: 人生際遇 |

(图片取自网络http://c11570.memecenter.com/search/apple logo steve jobs)
补充说明:
从公立医院离职,因为不相信「联合医院」的目的是为了病人,为了医疗。因为违背了自己「医疗效率的目的,最终还是增进患者福祉」这种信念,因此试着创业。
极致六年来,很苦—不敢做非法的事,不敢作没有把握的事,不敢做违反医疗道德与伦理的事。在这个「广告激烈」的竞争时代,我不知道极致能不能撑过来,因此每天我都很用力地工作,用力地活着。
但是战战兢兢,临渊履薄地担心极致不能继续存活,无法继续在明天坚持医学伦理地服务患者。
极致的存在目的只有一个:依据医学逻辑与伦理,真正解决患者的皮肤问题。因为这样的目的,极致必须活着;「活着」,才能提供我自己梦想中应该存在的医疗服务。
我是个医疗人,也是个医疗管理的学习者。先师 庄逸洲先生给我们上课的第一句话,就是彼得杜拉克对于机构的定义:
第一,企业做为一个机构,其生存的目的是对外(即在市场上为顾客)产出经济成果
其次,企业是由「人」所组成的社会「组织」,必须培育员工,支付员工薪资,组织员工以发挥生产力,并因此需要一定程度的治理,建构价值体系,建立权责之间的关系
第三,企业是扎根于社会和小区的「社会机构」,因而受公共利益影响,所以肩负着社会责任
忘了在彼得杜拉克先生的哪一本书上看到:机构就是以外部资源(人力、金钱)经过管理运转后,产出外部效益(员工成长、社会贡献)的一种结构。换句话说,「机构的道德」就是以最高效率运转,让最少的外部资源,产出最多效益。「不浪费上帝的资源」就是环保,就是最高道德标准。
因此我们念念心心系着:「不要消耗患者的健康资本」(<=其实也是医师誓言中的first, do no harm;首先,绝不伤害),其次是「以最少的资源投入,服务最多患者」。因此开展许多患者教育(患者懂愈多,愈不犯错,我们就愈轻松,可以服务愈多人)、护理美容师教育(正确的患者教育必须依靠广大的、观念正确的护理人员)。
其中,不断笔耕blog就是患者教育的意思。
佩服Steve Jobs,原因无它:他很认真地、用力地活着。凡认真、用力面对人生的人,都值得尊敬。
这次引介一篇网络文章,除了与各位分享,也要提醒自己:绝对不要忘了「医疗道德至上」的初衷。记得读过一句话(依惯例忘了来源…):你照顾上帝的心念,上帝自然会照顾你的衣食。极致颟顸迂腐、莫名奇妙地竟然还存活了六个年头,显然必须感谢上帝的照看…
1997年乔布斯重新执掌苹果后,在短短14年内,创造了企业经营史上的奇迹。苹果的净利润从1996年亏损10亿美元到2010年达到了140亿美元。市值达到了约3600亿美元,而巴菲特经营了40多年的伯克希尔市值约是1800亿。市值是巴菲特公司的2倍。乔布斯不仅创造了伟大的产品,而且改变了多个行业。通用电气的传奇CEO韦尔奇称乔布斯是世界第一CEO。那么乔布斯的管理哲学是如何形成的?有何独到之处?
从《乔布斯传》中可以看到乔布斯的管理哲学主要来自于苹果三个创始人之一的迈克.马库拉.
乔布斯和沃兹、马库拉创建苹果时,马库拉与乔布斯像父子关系,马库拉把自己的管理哲学写了一页纸给乔布斯,主要是企业的使命和苹果营销三原则。
企业使命:
马库拉说:「你永远不该怀着赚钱的目的去创办一家公司。你的目标应该是做出让你自己深信不疑的产品,创办一家生命力很强的公司。」
乔布斯说:「我的激情所在是打造一家可以传世的公司,这家公司里的人动力十足地创造伟大的产品。其它一切都是第二位的。当然,能赚钱很棒,因为那样你才能够制造伟大的产品。但是动力来自产品,而不是利润。斯卡利本末倒置,把赚钱当成了目标。这只是个微妙的差别,但其结果却会影响每一件事:你聘用谁,提拔谁,会议上讨论什么事情。」
那么企业的这两种目的在实践中到底会有什么区别呢?
乔布斯用苹果的成功证明这种哲学的成功,他说:「像IBM或微软这样的公司为什么会衰落,我有我自己的理论,这样的公司干的很好。它们进行创新,成为或接近成为某个领域的垄断者,然后产品的质量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这些公司开始重视优秀的销售人员,因为他们是改写收入数字的人。(注:以赚钱为目的)而不是产品的工程师和设计师。因为销售人员成了公司的经营者。IBM的约翰.埃克斯,(以及早已离开苹果的约翰.斯卡利。微软的史蒂夫.鲍尔默)是聪明、善辩、非常棒的销售人员,但是对产品一无所知。」
书中还有一个故事:微软模仿苹果的iPod失败来说明动机的重要性。在苹果的iPod在推出3年后,2006年11月,微软终于对IPOD宣战,推出了Zune播放器,和iPod外观类似,但没有iPod轻巧。两年过去,它的市场份额还不到5%,又过了几年,乔布斯直截了当指出了造成Zune缺乏灵感的设计和市场疲弱的原因:
乔布斯总结说:「随着年纪增长,我越发懂得「动机」的重要性。Zune是一个败笔,因为微软公司的人并不像我们这样热爱音乐和艺术。我们赢了,是因为我们发自内心地热爱音乐。我们做iPod是为了自己。当你真正为自己、为好朋友或家人做一些事时,你就不会轻易放弃。但如果你不热爱这件事,那么你就不会多走一步,也不情愿在周末加班,只会安于现状。」
企业的目的如果是为了赚钱,不仅会变的平庸,而且还会带来灾难。比如丰田事件。
2010年丰田因油门踏板和制动问题在全球召回超过850万辆汽车,还有丰田旗下的小丝公司涉及上千架飞机的15万个航空座椅的安全隐患、意外加速导致美国34人死亡等事件导致丰田质量危机。
丰田以前一直是企业界的标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大的质量事故?
曾担任丰田公司驻美国高管的普莱斯((Jim Press)说,公司的问题是由「以财务为导向的海盗」、而不是由创始家族造成的,这些人「没有坚持客户第一的质量」。
新接任的公司总裁丰田章男称公司出现质量问题的一个关键原因是公司内部「一些人」过度关注市场份额和利润。这是他在评估导致丰田大规模召回汽车的产品缺陷时,迄今为止说得最重的一席话。
丰田章男特别担心高管们过分强调了二万亿日圆(224亿美元)的年营运利润目标。丰田公司在2007年3月结束的财年中越过了这个水平。这一目标不仅导致丰田公司大幅削减成本,还开始要求提高丰田品牌汽车的溢价,尤其是在美国市场,改变了其长期保持的以价值定价的策略。
丰田公司错误的战略重心扭曲了他所谓的丰田在汽车制造方面的传统优先次序:首先强调产品安全和质量,销售量和成本次之。十年前丰田开始快速扩张之时,这一次序发生了改变,迅速扩大市场份额并降低成本压倒了一切。企业目的的转变结果导致了危机的发生。
巴菲特的搭档查理.芒格在评述喜诗糖果的成功时说:「当然狂热追求产品的质量和优质的服务是公司业务的精髓所在。我非常欣赏今天在坐的都是我们的长期客户和长期供货商。你有优秀而值得信赖的供货商,同时你也如此对待你自己的客户,这样你就成了一张无形的信任之网中的一部分。这才是全世界应该运作的方式。对于其它人来说更有示范作用。这样才是建立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文明社会正确的方式。了不起的是,我们在职业生涯的早期就开始了这种合作关系,完全是出于一种基本而牢固的文化认同。这再一次证明了本·富兰克林的商业哲学,这么多年后在喜诗糖果里仍然行之有效。」
马库拉:苹果营销三原则:
第一点是共鸣。
马库拉:「就是紧密结合顾客的感受。我们要比其它任何公司都更好地理解使用者的要求。」
那么乔布斯为什么能够做出能够让消费者共鸣的伟大产品?
1.
2.
3.
4.
5.
第二是专注。
马库拉:「为了做好我们决定做的事情,我们必须拒绝所有不重要的机会。」
乔布斯的一个过人之处是知道如何做到专注。「决定不做什么跟决定做什么同样重要。」他说,「对公司来说是这样,对产品来说也是这样。」
乔布斯个人非常专注,他设定优先级。把他雷射般的注意力对准目标,把分散精力的事情都过滤掉。在管理中也是如此,会保留核心产品和重要事情,砍掉一切其它业务。
1997年乔布斯重新执掌苹果时,苹果的产品线非常多。员工给乔布斯解释就花了三个星期。后来乔布斯受够了,然后在白板上画了一根横线和竖线,做成一个方形四格表。在两列的顶端,写上「消费级」和「专业级」。在两行的标题处写上「台式」和「便携」。他说,说就做四个伟大产品,每格一个。其它全部停止,这样将做其它项目的优秀的人才和资金释放出来专攻四个产品。结果大获成功。
在苹果的百杰集思会上。乔布斯问这100人。「我们下一步应该做的十件事情是什么?」,大家认真讨论后写在白板上,然后乔布斯会把最后七件全部划掉,宣布:「我们只能做前三件。」
给谷歌的CEO拉里.佩奇的建议时说:「要想清楚谷歌成熟以后想成为什么样的公司?现在摊子铺的到处都是,你想专注去做的5个产品是什么?把其它的都扔掉,因为会拖你的后腿,把你变成微软。导致你生产的产品符合要求但不伟大。」
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巴菲特和比尔.盖茨的答案都是专注。
第三:灌输。
马库拉:「涉及人们是如何根据一家公司或一个产品传达的信号,来形成对它的判断。人们确实会以貌取物,我们也许有最好的产品,最高的质量。最实用的软件等等,如果我们用一种潦草马虎的方式来展示,顾客就会认为我们的产品也是潦草马虎的,而如果我们以创新的,专业的方式展示产品。那么优质的形象也就被灌输到顾客的思想中了。」
乔布斯向约翰逊描述马库拉的名言:「一家好的公司要学会灌输,它必须竭尽所能传递它的价值和重要性,从包装到营销。」
1.
2.
3.
4.
在苹果创始之初,迈克.马库拉用一页纸写下了管理中最重要的东西,为苹果奠定了基石。乔布斯后来不断的实践和完善,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这些原则的永恒价值。缔造了伟大的产品和伟大的公司。
部落格设置目的:
1.
2.
3.
补充阅读:
患者教育应教导患者进行逻辑思考=医学美容时讯专稿采访 2011-05-06 20:39
教导逻辑,才是好老师!=谈「如何看懂这个部落格」 2011-11-25 18:57
运用新闻,锻炼逻辑力=广告/新闻阅读 2011-03-07 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