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敏感肌與酒糟肌的肌戒毒皮膚重建
敏感肌與酒糟肌的肌戒
毒皮膚重建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69,105
  • 关注人气:3,96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患者教育应教导患者进行逻辑思考=医学美容时讯专稿采访

(2011-05-06 20:25:47)
标签:

医学美容时讯

上海

网誉

卫生

教育

医患

患者

网站

博客

部落格

台湾

逻辑

分类: 行医过程的感慨

        部落格设置目的从事敏感/酒糟/玫瑰痤疮肌肤的专业治疗;及因为错误的保养/医学美容/雷射行为后的反黑、发炎、粉刺与红肿修复

        如果您在海外,想要订阅本部落格电子报,以便更方便地阅读全文/超级链接,烦请点击这里

上海医学美容时讯专稿 采访/撰文:cutey文心

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医疗环境和医疗政策相对存在一些差异,在对待患者教育方面以及医生网誉方面,医生的看法可能也就有一些不同,医学美容时讯(以下简称时讯)采访了台北极致皮肤专科诊所,台湾美容医学会常务理事暨教育长宋奉宜医师(以下简称),请他就上述问题讲述个人的看法和观点。

时讯:患者教育是医疗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在您看来,其在整个医疗行为中应当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会对患者产生哪些影响呢?

宋:医生的目的是帮助病人恢复健康,如果病人不懂得如何维护健康,很可能自己将情况变得更糟,所以医生要做的不应该只是治疗,而是要教育患者关于健康的各个方面,把相关知识尽可能传递给群众。现代医学对患者教育比较注重管理面,提倡制度化,患者教育是对于基础学理的阐释与推论,从而发展出对于疾病变化的预测等逻辑;患者正确、完整的认知愈清楚,与医师配合的意愿就愈高,也可以更理解医疗中的不可预测性。我认为,患者教育就是借由知识的赋予,重新将选择权交回到病患手中

患者教育与公众教育实际是一体两面,患者教育应该是包含在公众教育里面的,患者是公众的一部分。比如对于已患病的患者,告诉其如何治疗等,这是患者教育,但在这个之前的应该是要进行公众教育。台湾称其为卫生教育(卫教),卫生”——保卫生命,所以这个卫生不是清洁的概念,而是告诉大众如何去维护健康,所以也可以称为健康教育,患病的人需要,健康的人也需要。

时讯:您认为,医疗工作者应当如何对待患者教育?医疗机构又应当如何对待呢?

宋:医师的天职除了治疗外,卫生教育(包括如何进行保健,如何确保治疗后的复原)也是医师的职责,应当把相关知识尽可能传递给群众。我几乎每天都写博客,一方面卫生教育,一方面也记录自己的专业学习。也许以后回头看,我的博客中的内容不一定全部都对,但至少代表我所知道的东西,我愿意写。如果每个医师都愿意写,久而久之就会争辩出对的东西。

对于医疗机构,患者教育方面的投资可以增加机构的差异性与竞争力,并减少医疗纠纷成本

时讯:患者教育应该进行到什么样的程度?换而言之,应当让患者对治疗了解到什么程度?

宋:我认为,这个度很难去界定,但是原则上是愈多愈好。比如,有些患者需要开刀,但是如果说的太多,也许会吓跑,这时候就要拿捏,但是基本上还是要告知,也许委婉一些。在医疗上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则:医生绝对不能帮病人做决定。假设,我确定这个患者一听我讲完之后会吓到不敢开刀,那么术前教育需不需要讲的很细?这是医师要决定的,甚至要与家属讨论的。事实上,如果你直剖剖地讲的很细,就等于是你帮他决定他不开刀。所以这个程度很难有一个标准,我认为应当是应用由心,但是前提是医生应该告知在医疗伦理上你认为所有应该告知的事情。比如,你知道这个人就是需要开这个刀,但是他不一定能承受手术中那些血腥的画面,这些就没有必要告诉他,整个过程的细节,要不然就变成在恐吓他了。但是手术相关的风险、后遗症,不手术的风险等,都还是要告诉他。

时讯:您在临床工作中在患者教育方面具体是如何进行的?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

宋:门诊时针对疾病作完整卫教,并且训练护理人员作更细致的沟通与追踪。建立专业博客,影音档案、确保病患得到正确知识。可以采取了多种形式:专业博客、回应答询、护理美容师训练、相关师资培育、演讲与出书计划。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工作:

        群众教育:面向群众的演讲、博客、网络视频与电视节目等;

        专业人员的教育:珠海的医师演讲、美容医学会中的演讲,皮肤监测方面,在台湾开设专班;

        患者的教育10年前,由于网络还未大量流行,我将自己写的一些东西(关于痤疮、皮炎等)存在计算机里,病人来看诊,就印刷一份对应的给他,后来网络流行了,我就告诉病人如何去搜索相关的信息,后来建立个人博客,将这些信息慢慢累积到博客中,开放给病人。这些信息的具体内容涉及疾病的方方面面,比如:来源、现状、各种疗法、疗法的优劣点、还有个人心得。

时讯:您在患者教育方面有哪些心得体会可与广大的皮肤科医生分享?

宋:我希望教给病患的不仅仅是我的知识,还希望教导他们如何去思考,如何去整合这些知识;换句话说,也就是我自己的逻辑心得。我相信将来网络上会有越来越多的信息,不要说患者,我相信连医师都容易受骗。

我的博客中的文章多多少少会得罪人,不过那些都是我的心得想法,如果其它医师有其它意见,我觉得应该写出来,而不是对骂。

我觉得医师应该了解自己的强项,对于并非自己的强项的地方,应该当reader,不要强出头,我认为自己最强的方面是皮肤监测,对于皮肤监测我知道许多别的医师所不知道的皮肤秘密。我通过皮肤监测猜测到很多之前自己犯的错,知道为什么以前不仅没有办法治疗敏感性皮肤,而且很有可能我就是造成敏感性皮肤的那个人。

侦探能力来说,皮肤科医师是最接近福尔摩斯的,所以也要非常有耐心观察与解说。不同于内科、外科医师,目前皮肤科医师能接收到的信息最少,比如一眼看去,病人脸上有一块红色的东西,接下来要获得的信息全依靠细心的观察与询问病人,但是病人当然不知道哪些是有关的信息,皮肤科医师就必须通过一些很细微的信息,甚至是询问技巧与耐心,去拼凑出整个故事

举个例子,如果有一个病人常常用丝瓜络洗脸,脸上肯定会发炎,然后去看皮肤科医师,如果医师只用2分钟看病人,然后就开激素,病会不会好?暂时会改善;但会不会断根呢?当然不会。早上使用激素,晚上又用丝瓜络洗脸,永远不会好。我们回过头谈患者教育,如果不好好跟患者沟通,他当然不会觉得用丝瓜络洗脸有问题(如果他觉得有问题,他就不会用了),所以,如果没有把丝瓜络找出来,皮肤科医师的治疗永远不会有效。我认为医师的治疗过程主要包含了患者教育和治疗疾病,医师需要患者配合。我常和病人说,我不是你的对手,而是两人联手对抗疾病,所以,如果医患之间互相不知道对方在干什么,是没办法联手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会花很多时间跟病人沟通,然后我要听他是如何看待造成自己的疾病的原因,才能告诉他真正的情况如何,怎样去避免。

您可以发现这样的沟通非常耗费时间,所以我在台湾除了肌肤监测之外,也一直推广护理人员的培训,希望藉由更专业的护理人员,帮助医病沟通,成为医师医疗与商业上的重要助手──医疗大家都知道,更好的医病沟通,可以带来更多病患,减少医疗纠纷成本,这是商业的意思。

时讯:台湾在患者教育工作方面开展状况如何?在您看来,两岸的医疗环境不同是否导致患者教育方面的差异?

宋:我个人对台湾病患教育这个方面是不太满意的,在台湾,医师个体开业的比例大约是7:3,但医师们宣传的东西有很大一部分只能是夸耀技术的,这是激烈竞争的必然。台湾这边的医院的患者教育比较制式,比较枯燥,私人诊所比较少做真正的、仔细的患者教育,通常都是说它们又买了什么新设备等,这个情况比较像大陆的民营医院。不过在信息的专业性方面,老实说台湾的信息专业性好多了,虽然医师吹嘘技术很好,但至少不会离谱到把自己吹嘘成神。

我认为在大陆,政府要加强管理的是那些夸张的广告,而台湾的广告却又管的太紧,不允许做医疗广告,我觉得这是不对的,应当适度开放广告,这样,信息才会泛滥,当信息泛滥的时候,消费者才会警觉。在大陆,一般的医师没有时间,也没有钱去做广告,做广告的都是民营医院,导致市面上的广告都是的,而台湾的医疗广告由于的很紧,反而变成只有那种铤而走险的人才敢去做广告,他们不在乎罚款,毕竟挣到的钱比罚款的钱高出太多了,结果广告还是的。所以在两岸情况虽然不太一样的,虽然都要开放医疗广告,但是大陆对医疗广告的质量要有所收敛。

时讯:您接触到的患者对于接受患者教育是什么样的态度和看法?

宋:患者了解的信息愈多,对医师就愈信任;对信息了解愈清楚,愈不愿意相信不清不楚的医疗人员。

不过患者还是会有不信任存在,因为台湾健保的关系,医师对自己的职业变得不尊重,使医患的对称性不太好,而且医学美容诊所又是完全自费的,患者会觉得医师讲了半天的目的就是让他花钱。

我有一篇网络文章叫《十四天不洗脸》,我会跟病人说,你现在要做的事情很简单,回去什么都不要用,也不要用我推荐的保养品,我们下礼拜见。我喜欢这种方式,这样会使得我的病人真正观察到皮肤的自我变化,印证我说的,结果比较相信我。我不会急于第一次就帮病人做什么,而是先做解释,告诉病人回去如何自我检测,留给病人一个自己判断的过程,这是生理修复必经的自然现象,也是自然医学的精神──让身体做主,医师只是辅助。

时讯:如今网络信息异常丰富,患者可以通过网络获得各种信息,他们获得的信息有对有错,当他们带着这样的信息来就诊时,这会对患者教育工作产生怎样的影响?

宋:如今患者的状况是从信息不对称信息不逻辑,可能患者知道的广度比医师还多,但是深度不及医师,因为患者缺乏一个逻辑去做深度挖掘。我比较强调逻辑,我的博客中有一个专栏叫广告新闻阅读,对这些广告进行剖析,哪句是正确的,哪句是错误的,为什么是错误的,实际上这就是在做逻辑教育,久而久之,消费者就会大概知道对错。现在的信息并非不足,而是消费者无法去分辨。

所以在患者教育中必须教导患者如何仔细分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是教导病患正确的知识,还必须教导正确思考逻辑与思维,才能获得病患的真实信任,以免沦入你这样说,他那样说,大家说得天花乱坠,却没有一个人真实可信的信息紊乱状态

时讯:在您看来,媒体在患者教育方面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对于专业媒体而言,如何做才能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

宋:有公信力的媒体可以起到领导作用,所以媒体应该致力于建立自己的公信力。媒体要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其实比较难,一般媒体喜欢找一个爆点、亮点,我并不了解专业媒体要如何操作,但是我认为专业媒体不应该只是公布新闻,它的目的应该是引发讨论,我觉得论坛是一个不错的方式,提供了一个场地引发业内讨论。

时讯:如今有一些网站可帮助患者找医生,或进行医患、患友间的交流,有不少医生也在使用,逐渐出现了一个概念——医生网誉,您如何看待医生网誉这个概念?

宋:网誉会越来越受到注重,以前的老医师是不注重的,主要的理由是声誉的传播不容易,您可以想一想,如果有人在某医师那里吃亏了,难道会逢人就说?但是现在有了网络,匿名投诉的机率大增,医生网誉的维持就变得非常困难——通常非常满意的病患才会上网为医师辩护,稍微不满意的病患就会上网抱怨。因此医师网誉多半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网誉的结果通常是坏消息,很多医师的风评都不好,看久了患者就会明白,可能会去挑被抱怨少一点的医师。再者,因为患者的知识并不全面,带来许多不满意的意见,也会使原先非常满意的病患狐疑、动摇。另外,因为患者知识并不全面,所以患者教育变得更重要──良好的沟通,可以降低误解造成误伤的机会

时讯:台湾是否也有这样的网站,您是否也使用它们作为与患者沟通的平台呢?

宋:商业周刊有类似选拔,民众似乎不很在意(有些小作用)。也许因为评估方式可以网络灌票,并且对医师业绩影响也不大,估计将来医师竞争更激烈之后,才会出现更大作用。

时讯:在您看来,医生是否需要维护好自身的网誉?应该如何去维护呢?

宋:需要,建议医生最好保有自己的专业网站或博客。虽然网络上的谣言甚多,但是医师的品格是可以长期检验的——意思是说,如果博客或网站的行为持续一致,患者得到一致性讯息的感觉比较多,比较有机会赢得并维持稳定的网誉

台湾10个开业医师7个有网站,不过那些网站都是一个很简单的自制网站,并不加以维护,只是用来公布一些信息,如坐诊时间、出国出差信息等;自己有博客而且进行较好维持的大概10个里面只有2-3个。

我的运气不错,皮肤监测这个领域比较没有明显的攻击性,也没有明显商业性,因此维持网站比较容易。如果我还是在做激光之类,就必须要在博客中宣传我的激光技术如何优秀,或有很好的经验,这样会比较容易被台湾的卫生机关部门盯上。所以,在台湾认真做网站维持的医师大概只有1/10,比例很低,维护网站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如果你的博客很成功,那么病人就很多,反倒没时间去维持;如果你的病人少,你就花很多时间维持博客,然后慢慢的病人就会变多,这其实是一个矛盾的现象。

时讯:在您看来,医生网誉在患者选择医生的过程中会起什么样的作用呢?

宋:有初步介绍的功能。至少在自觉无助的患者中,会比较愿意在初次就诊时接触网誉良好的医师。

时讯:网络中也出现了患者对医生的一些负面评价,您认为这些负面评价是否会对医生造成不好的影响?具体会表现在哪些方面?医生对于此类差评应采取何种态度和措施来应对呢?

宋:这样的负面评价确实会影响医师的医病情绪。医师也是有情绪的人,如果被人冤枉,可能导致医师面对病患时的不愿付出。另外,还可能因为这些评价而减少病患来源,且估计这样的趋势会愈来愈明显。

医师面对这样的负面评价应该平心静气。如果采取网络反击,可能导致更多不理性的反弹。我知道某些医师会上法院提告,这样的反击乍看之下有效,因为网络上许多匿名批评者其实是不敢曝光的,提告确实可以增加这些莫名攻击者的社会成本。只是当医师当到要控告患者毁谤名誉,个人觉得有些可悲。

时讯:在您看来,出现患者给医生差评的原因有哪些?患者在网上公开点评医生是否合理?公开的评论和非公开的医生与患者直接交流哪一个更合适?

宋:主要是沟通不良。许多的差评未必是事实,只是患者不专业的能力无法感受到医师专业的目的,因此认为医师治疗失当患者对医师进行公开的点评不是非常合理,除非可以兼顾除了差评,也有好评这种心理。然而如同前述,愿意给好评的患者觉得上网给医师好评很麻烦;生气的患者可以一口气在几十个网站给同一位医师差评。况且网络匿名的特质,加上医疗竞争后的商业性增加,批评者可以恣意批判,也许是事实、误解甚至是敌营的栽赃。

通常真正愿意与医师沟通的患者,会采取非公开、秘密留言方式。如果是公开留言,或者是抱怨(有可能是医师沟通不良,也可能是患者本身情绪问题),或者是刻意恶评。我认为讨论公开和非公开哪一个更合适感觉没有太大意义——如果网站强制患者都只能秘密留言,反而方便了恶劣而随便的医师,不愿意认真回答(反正别人看不见);结果就是患者会跑去另外的、公开的论坛,继续做公开抱怨(因为非公开的留言没有获得良好响应)。

时讯:在您看来,在台湾与大陆这两种不同的医疗环境中,医生网誉造成的影响或起到的作用是否也会有相应的不同?医生对网誉的态度和看法是否也会有所不同?

宋:我不了解大陆的情况,但是观察台湾十多年以来,医师网誉的存在是逐渐加温的。以往一位名医的殒落,大概需要十多年、二十年的时间,才会累积出许多抱怨的意见,使得他的看诊量逐渐减少。透过网络讯息的迅速传播,许多红极一时的医师,可能三年到五年,就失去了光环。另外,网络造假部队不仅仅可以造就(付钱的)医师,也可以污蔑(付钱医师的对手)医师。大约十年前,开始有医师付费请人经营网誉,不是请人照顾博客或网站,而是在一些论坛以伪民众的身分,赞扬、宣传自己的医术。

台湾对于民众在网络上的发言不会限制,什么都可以说。台湾的医生网誉方面有点特别,因为在大陆,政府对于网络的控制力度比较强,我相信大部分人也不太敢上去乱讲医师坏话,医师还是相对强势,如果医师决定要告他,从IP地址还是可以查出来的;在台湾这边,医师相对没有那么强势,由于病人乱讲话,医师去告病人的机率不大,这边的病人反而比较敢说,病人和医师的强势度差不多,甚至某些时候病人更强势,再加上病人有时间写,医师则没有什么时间。

医师会逐渐重视网誉,然而等到所有医师都重视网誉的时候,也就是网誉相对不受信任的时候了

补充阅读:

从管理学角度谈医师风险管理=20104月美容医学医学会邀稿

如果遇到不认真看诊的情况,消费者如何保护自己?

信任才会开心=谈医德形成医与病的相互依赖

为医管说句话=悼庄逸洲老师

网购热销圣品剖析

几条医疗相关新闻,请各位自行判断=广告/新闻阅读

谈美容医学专科教育的社会责任=2010年美容医学医学会教育长致词

激烈商业竞争下的医学美容策略(上)让医学美容回到医学

激烈商业竞争下的医学美容策略(中)肌肤监测才能补足皮肤医学美容的证据力

激烈商业竞争下的医学美容策略(下)肌肤监测师是医学美容道德旧友商业新朋

关于保养品护肤品使用的两岸医师对话

违反医疗伦理的广告=续篇

伪科学对研发的影响所谓的十二种有害成份=5047格文引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