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则相互矛盾的广告…失去医学的医学美容,必然导致伤害与纠纷=广告/新闻阅读
标签:
换季皮炎敏感酒糟玫瑰痤疮护肤品点阵激光dpc戒毒十四天肌肤监测教育 |
分类: 肌肤监测 |
(如果您在海外,想要订阅本部落格电子报,以便更方便地阅读全文/超级链接,烦请点击这里)
补充说明:
台湾的医学美容竞争到非常激烈的程度;除了医师与医师之间的竞争,媒体也来插一脚—营销公司赚医师的广告费用,购物台与医师平分劳力收入(<=医师只剩下「劳力价值」了~)。护肤品厂商、药妆通路也来抢一碗饭吃。「医学美容」无论做为动词与名词,基本上是个瞎掰!
实在不想得罪人!但是看着这些新闻,各位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些新闻背后的逻辑是相互冲突的」。换句话说,它们不可能都是对的。如果不是A说谎,就是B说谎…实际上,A、B与C都搞错了!
错误的认知当然会相互矛盾。请学习肌肤监测这个真正的医学诊断吧:透过肌肤监测的实际训练(呼吁建立「使用护肤品/疗程时,请随时监测肌肤反应」的正确心态),您也可以避免这样的错误—身为医师,您可以避免医美纠纷;身为受术者,您可以避免自身伤害。

忽冷忽热,妙龄女双颊肿成猪头!TVBS记者:宋襄仪 摄影:徐昆山 2011/3/2919:43 台北报导
3月应该是春暖花开季节,但今年的天气很不稳定,白天北部高温还有23度,晚上冷气团南下气温骤降11度,低温下探12度,气象局预估明天又会回升到22度左右,这样忽冷忽热的天气,让很多人「冻未条」,皮肤开始出现红肿,甚至还有人两颊脱皮,误以为自己得了红斑性狼疮,求诊皮肤科医师才知道,是皮肤温湿度调节不均衡,造成过敏肤质,门诊暴增2成。
两边脸颊红通通,严重还会肿胀、脱皮、搔痒,医师说,最近过敏门诊暴增2成,民众不知道原因,迟迟无法消肿,甚至有人误以为自己得了红斑性狼疮。皮肤科医师@:「看起来就像是红斑性狼疮,这样的病兆一样,那主要就是说,皮肤的适应度、温度、湿度,忽冷忽热的调节,产生一个不均衡现象。」
原来,忽冷忽热的天气容易造成皮肤过敏,光是3月初和21日,就出现温差7.5和15度,同样的,白天温暖的好天气,晚上又有变化了。
冷气团南下,气温从23度骤降到12度,周三温度再攀升22度,短短48小时,温差10度,皮肤拉警报,却也让美妆业者嗅到商机,业者推出「温度」护肤品。
美妆业者:「在10度到20度的时候,保湿和抗敏是非常重要的。」
号称气温10到20度时,涂这个可以防老化、保湿,20、30度就擦有控温效果的,气温飙升30度以上,还有防晒系列,但医师建议,太敏感的肤质别擦太多,尽管想看「气温」保养不容易,但想摆脱恼人脱皮红脸,多喝水、少吃辣,从日常生活做起。
针对此一新闻的评论:
「皮肤温湿度调节不均衡,造成过敏肤质」这句话不完全正确。正确的说法应当是「已经过敏的皮肤,无法适应温湿度差异太大的气候」。换句话说,「气候」只是诱发因子,不是造成因子—如果气候是造成因子,理论上手、脚、脖子等外露的区域,也会同时敏感。
这个新闻看看就好…「季节交替时,敏感肌肤容易发作」是事实,新闻中提供的答案却是错的—针对这一段错误新闻,我们为各位准备了几篇补充阅读。
阶段补充阅读:
极冷的冬天酒糟与敏感性肌肤的叮咛
《百货股》@药妆通路提出「温度保养」概念,持续看好医美市场 中国时报 记者:沈培华 台北报导
药妆店@药妆通路自2002年时率先引进医美品牌,八年以来整体市扬扩充达十倍;因应气温骤降急升的现况,@药妆通路提出「温度保养」概念,预估2011年医美品市场在@药妆通路推动下,再创一波成长。
@药妆通路总经理高敏航表示,@药妆通路在十年前创开架药妆先例,将医美品牌引进,并提供经由严格把关、具实验证明、含高效能性成分的专业商品,目前导入之医学美容品牌也由当初的一家增至十余家品牌。
@药妆通路观察到,去年来温度两极化趋势,反应在护肤品销售上;根据@药妆通路销售数据显示,去年夏天温度冲破30度时,SPA water销售成长超过4倍,而冬天低温让南部消费者争相抢购乳霜类商品,部分商品销售成长近4成,因此@药妆通路团队在半年规画下,提出「温度保养」概念,在医美大赏中纳入相关商品,@药妆通路「医学美肤大赏」将自明(30)日起跑。
@药妆通路为统一超商(2912)旗下转投资公司,2010年营收约比2009年成长15%,获利年增幅度逾三成,为统一超旗下稳定获利的子公司,今年在医美品销售成长持续看好下,预期@药妆通路今年业绩仍可望有两位数的成长。
保养新风潮/一周历经四季 「温度保养」才是美肤新王道 2011/03/30 09:34 记者:叶卉轩/台北报导
昨天才是大雨下不停的10℃低温,今天却是暖呼呼的艳阳天,全球气候两极化渐趋频繁,温差大也似乎成了常态,一周内历经春夏秋冬四季,更是一点儿也不夸张。但,这样的情况肌肤哪受得了?对此,知名皮肤科医师@提出了全新的「温度保养」概念,强调传统保养观念急需被改变,跟着温度变化来调整保养重点以及作为产品选择的依据,这才是美肤新王道。
@进一步指出,所谓「温度保养」建议气温在10℃左右,应着重的是抗老抗氧和修复;11~20℃则应该加强的是保湿和抗敏;20~29℃重点保养则建议放在美白和控油;如果气温飙高至30℃以上的话,则别忘了舒缓和防晒很重要喔!
这种从去年来即开始的温度两极化趋势,不仅反应在民众上皮肤科求诊上,也反应在护肤品的销售上。根据@药妆通路的最新数据显示,去年夏天温度冲破30℃时,SPA water销售成长超过4倍,而冬天的低温更是出现让南部民众争相抢购乳霜的特殊现象,部分乳霜产品更是有近4成的成长。
而此时正值乍暖还寒的季节交替之际,再加上百货公司的母亲节档期也将陆续开跑,对此药妆业者则是提出「医学美肤大赏」活动来迎战,除了强调温度保养的新概念外,今年也推出重量版、超值增量组、新品及明星畅销品等多项独家优惠商品,折扣甚至最低下杀至32折。
针对此一新闻的评论:
把这二个新闻跟上个新闻放在一起,各位立刻可以发现二者的异同:同样强调温差造成皮肤负担,提出的「解决之道」却南辕北辙—上个新闻说「太敏感的肤质别擦太多」,这二个新闻「建议依照温度保养」。二个新闻的「背后」都有意义…逻辑上又相互冲突。看到这样的新闻,各位不觉得一个头、二个大?「究竟谁在说真话?谁在说谎话?」
答案很简单…如果A与B都是错的,当然都会错!不相信!?看看阶段补充阅读吧。
阶段补充阅读:
呼吁建立「使用护肤品/疗程时,请随时监测肌肤反应」的正确心态
清洁保湿加防晒 春天美颜不可少 中广新闻网 更新日期:2011/03/30 10:25 庞清廉报导
最近天气变化大,医师提醒,春天要特别注意脸部肌肤保养,清洁及防晒都不可少,以免<季节性皮肤炎>上身。如果身上长了红疹子,不但会痒,甚至有时还会痛,就应该赶快就医。
季节转换,忽冷忽热,嘉义大林慈济医院最近发现,罹患<季节性皮肤炎>患者有增加趋势,同时长湿疹,以及脂漏性皮肤炎病人也不少,因为又痒又痛,造成病患相当困扰。
大林慈济医院激光中心主任@指出,季节转换之际,要注意皮肤的保养,今年冬天特别长,春天来得晚,皮肤保养更要用心。脸部皮肤保养重点不外乎清洁、保湿、防晒及美白等四项。
医师表示,冬天脸部皮肤的保养重点在于保湿及滋润,避免肌肤干裂。但是到了春天,冷热交替,皮脂腺分泌较为旺盛,则要特别重视清洁,青少年及粉领族也要开始小心青春痘、粉刺的问题。一般来讲,天气越热,脸部清洁次数要随着增加。
@医师强调,清洁及保湿是冬春保养的共同的重点,差别则是在于次数,一般人多半只在早晚擦拭乳液、洗脸,其实是不够的。擦乳液最好是如同吃药一般,照三餐、睡前来擦。至于乳液的好坏,品牌、价位则不是挑选的主要考虑,重要的是衡量自己的肤质,油性肌肤应认挑选比较清爽的乳液,干性或中性肌肤则要使用比较滋润的乳液。
至于,老人家一般对脸部皮肤保养比较不重视,所以容易在季节交替时发生季节性皮肤炎,家中如有长者,子女也千万不要忽视老人家的皮肤健康。
针对此一新闻的评论:
这个新闻放在上面三个新闻之后,各位应该会有些新心得:「季节性皮肤炎」…这次对于「季节交替时、时冷时热造成的皮肤症状」,出现了一个名词。
名词不重要,重要的是,医师提出的说法:「老人家一般对脸部皮肤保养比较不重视,所以容易在季节交替时发生季节性皮肤炎」
这个说法显然与第一个新闻的「妙龄女」及第二个、第三个「医美产品使用者」的年龄是不同的;也许各位应当发挥常识的猜测:请您想想,周遭20~35岁朋友「脸部季节性皮肤炎」的机率大些?还是八十岁左右爷爷奶奶的「脸部季节性皮肤炎」机率大些?「医美产品/疗程使用者」的脸部皮肤脆弱些?还是八十岁左右的阿公阿嬷脸部皮肤脆弱些?
谁?究竟是谁让我们的皮肤变得脆弱?
阶段补充阅读:
果酸换肤、类固醇与染料脉冲激光…错误照顾,使得脸部开始敏感!?
春季换肤容光焕发 激光复合式打造 中时健康/赵欣/台北报导 2011-03-30 10:51
即使三月底依然有冷气团来袭,不过春天的脚步已经悄悄来到身边,对于爱美的人来说,由于季节转换,春天毛孔容易出油变大,到了春夏交接时情况会更明显,再加上阳光露脸的机会越来越多,美白作战更是一刻都不能松懈!
想要维持皮肤净白亮丽,目前已经有复合式的医美疗程可供选择,像是波长涵盖范围广的DPC水嫩光就是新的复合方式,专业医学美容医师@表示,DPC水嫩光具有激光的高能量特性,可以发射535至950nm的脉冲光能,治疗范围从色素到微血管扩张问题都能纳入,还能产生一些胶原蛋白增生的效果,效果上就像各种激光光的结合。
医师指出,目前临床上会将DPC水嫩光搭配点阵激光组成疗程,主要是因为DPC水嫩光对于肤色的改善效果不错,但是如果有脸上凹洞较深或毛孔特别大的问题,则是可以先透过DPC水嫩光激光打底,然后在针对凹洞或T字部位明显的毛细孔,采用点阵激光有效增加治疗深度,让胶原蛋白增生,呈现优质的改善效果。
为了让肌肤呈现更好状态,这种复合式疗程建议做三到四次,再视当时肤质状况逐次调整,@医师表示,除非是行程满档抽不出太多时间的人,通常会建议DPC水嫩光激光跟点阵激光的治疗间隔一个月左右,先让医师评估皮肤修复时间及胶原蛋白增生效果,安排最妥善的施打频率。
不过对于有些从国外回来,或者是工作时间很紧凑的女性朋友,其实也能安排同一天进行复合式疗程,只不过医师在仪器操作上会错过两种激光加强的部位,当然仪器输出能量也都会减弱,并主要对痘疤、毛孔或凹洞进行重点式加强。近来门诊发现有不少年轻男性,因为痘疤严重前来求助于水嫩光激光加点阵激光的疗程,这些男生脸上的问题不只是凹洞,还有色素沈积以及轻微发炎红肿的状况,经过复合式疗程的改善后,重现容光焕发的一面。
当然,如果时间允许,医师还是建议治疗时间上安排一定间隔会比较好,平均一个月进行一次治疗,美容整型医师@表示,不同仪器即使间隔一个星期,治疗效果都会比同一天打要来得好!至于术后跟绝大多数的光疗术后照护相同,务必做好防晒以及注意保湿,打完激光如果没做好防晒工作,容易出现反黑的风险,而且一周以内不要进三温暖或烤箱,避免待在过热的环境,才不会轻易失去亮白肌肤。
针对此一新闻的评论:
这是最后一则相关新闻了…我想提醒各位注意的是:
1.
2.
3.
4.
激光,永远是重大治疗—皮肤健康的人才有资格接受激光治疗,不是吗?如果忽略皮肤的真实状态,贸然给予保养、治疗甚至是激光,之后出现问题,「业者」(<=无论厂商或医师)的一贯说词是:「这是使用者/受术者的体质特殊~」
为什么如剖腹生产、心脏手术这么重大的治疗,我们很少听到手术失败的医师归咎「患者体质特殊」?为什么使用护肤品,做个脸部激光这种相对简单、安全的状况,却经常听到「患者体质特殊」?
答案会不会是「大家都蒙着眼睛给护肤品、给治疗建议」?
您究竟要到什么时候才学会呼吁建立「使用护肤品/疗程时,请随时监测肌肤反应」的正确心态是对的!?您究竟要到什么时候才学会保护自己!?
阶段补充阅读:
「现在的肝斑与敏感肌肤,实在是因为早年错误抗痘行为导致」的标准案例
呼吁建立「使用护肤品/疗程时,请随时监测肌肤反应」的正确心态
总补充阅读:
呼吁建立「使用护肤品/疗程时,请随时监测肌肤反应」的正确心态
敏感/酒糟肌肤的自我疗护—谈「十四天不洗脸」的自然医学学理猜想
「使用后皮肤真正变好才是硬道理」:从另一篇部落格文章谈「成分表的阅读」
主题:很忙不卸妆?=谈「正确洗脸」、「彻底洗脸」与「完全洗脸」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