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校食堂禁止农民工用餐折射什么

(2012-06-01 10:13:30)
标签:

高校

食堂

农民工

校园

分类: 校园.声音

    近日,网友爆料称,江西一所高校食堂贴告示禁止农民工在此用餐,有学生在换餐牌的时候问了缘由,对方解释称农民工在食堂用餐影响卫生。对此,食堂承认张贴禁令,称农民工有专属食堂。不少在校学生纷纷转帖并留言,认为这样的做法是对农民工朋友的歧视和不尊重。

  博主认为,禁止农民工在学生食堂用餐这件事,也不必上升到“歧视”的高度上去,更客观的观点应是考虑学生食堂和农民工食堂的功能定位。功能和定位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经营模式,这种做法需要从更多角度去看。

  此事之所以引发争议,甚至让不少人包括不少学生不舒服的地方,在于“农民工在食堂用餐影响卫生”上。不用延伸,你一定也可以明白此话的个中之义。“影响卫生”说无疑体现了对农民工的歧视和不尊重,很难不触动人们的敏感神经。如果说学校食堂张贴禁令只是常规行为,那么,“影响卫生”的用语显然就有些“非主流”。根据该新闻报道,一方面,很多工人经常干活干到很晚,“专属食堂”已经没有饭菜。另一方面,成天辛苦干活,衣着不够整洁也在所难免。

  但“影响卫生”的观念,也不能完全怪罪食堂工作人员。据他们讲,大批涌入食堂吃饭的农民工不注意自身形象,衣服上沾满尘土、满是汗水的衣帽到处乱搁等等。这些形象、习惯显然与现代城市文明格格不入。所谓“影响卫生”的看法,也不一定是歧视农民工本身,而只是有些时候出于对不干净不整洁的一种排斥心理。

  进城务工人员需要得到认可,就需要融入城市,所谓“融入”,需要从这些细节做起。某种程度上说,穿戴整洁一点,不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不乱扔垃圾、遵守秩序等所谓“文明”表现,都不存在多少技术含量,“入乡随俗”的“门槛”并不高,可操作性也说不上有什么难度。问题只在于,自己是不是有意识地去做。

  因为城乡二元的历史原因,对农民工的“傲慢与偏见”也确实存在,导致不少农民工即便自尊自爱,也难以被认同。这就涉及相互尊重的问题了。农民离开土地来到城市,不断融入城市文化,到头来却发现自己还只是城市与乡村间的“边缘人”,无疑令人神伤。他们的处境和生活状态,显然也需要深入的了解和尊重。一如几天前陕西省公安厅副厅长陈里约请陌生农民工吃饭。尽管不少人认为这样的举动不过是作秀,但无论如何,对农民工进行关注,相互交流和沟通的方式,仍然是值得推崇的。

  作为城市学校的建设者,付出辛劳和汗水,在艰苦环境中工作的农民工理应得到尊重和包容。另一方面,农民工也应在用餐时多注意细节,尊重食堂工作人员的劳动。只有双方的包容和理解,才能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和误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