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aling的文章,我也来谈谈我的了解。
香港的公立医院系统由香港医院管理局(简称医管局)进行管理,是一家法定独立机构。1990年,香港政府下放了公共医疗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和财政管理权力,医管局由此成立,接管了当时政府辖下的43所医院和46所专科门诊。2001年,医管局为达成整合临床服务、有效运用资源的目的,以地域划分,将全港的公立医院划分为七大联网,分别为港岛东、西两个联网,新界东、西两个联网,九龙中、西、东三个联网。每个联网配备急性医院(西医综合医院)、康复医院、精神院、疗养院及社区医院,方便居民看病及转诊。
公立医院的经费97%由政府资助,3%才来自于收费,而且可以接受社会的捐助,比如港内多家医院有李嘉诚捐助的癌症纾缓门诊。
普通门诊45港币全包。专科门诊首次诊疗100港币,以后每次60港币。如果有用药,每项药物12周的药费就是10港币,无其他费用。
需要住院的话,以急性医院为例,第一天150港币,以后每天100港币,无其他费用支出。也因为收费低廉,服务保障,病患很多,医管局制订了急诊分诊等候及手术等候的各项规定。如果仅仅是感冒发烧或者手划伤之类的小毛病,对不起,可能需要在急诊等上五、六小时,甚至就请您打道回府了。想到大型急性医院就诊?需要通过社区医生的转介信才行。这也是国内在努力的方向,不过成效不大。像白内障之类的手术,先经过社区医生的转介,然后排队2年,手术再等1年。等不了?那就请您到私家医院了。后者收费自定,一般白内障手术需要5-6万,当然政府可以承担一半的费用。骨关节置换术之类的手术,每年都有定额,等候的时间更长。至于内科疾病,2011年的数据显示,住院治疗的平均等候时间1.2年。
另一方面,根据统计结果,每个住院患者每天的实际费用达3500港币。也因此,医院开源节流就成为了主题,希望住院的病人越少越好。医院开展了很多预防疾病的宣传工作,手术前的准备工作门诊做、手术后转往康复或疗养院,开展日间病房都是常见的做法。现在我们国内的医院也在这么做,可是因为配套设施、医护人员质量、观念等的原因,还是很艰难。至于输液治疗的病人更少。我参观的病房经理很不理解为什么内地来的病人都要求输液?用药与否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由医生决定,怎么一上来就不分青红皂白要求输液呢?
谈到开源,就要说到这两年争论激烈的产妇事件了。事情的起因,是因为香港出生率低下,医管局开放来港待产也是为了利用医疗资源,增加收入。没想到的是,首先外来产妇激增,香港本地产妇临床前发现产科居然都满员。第二个产生的问题是,一些有并发症的患儿或产妇,尤其是重症,治疗时间长、费用高,导致医疗费用增长。这些后果都要香港的纳税人承担,从而产生了尖锐的矛盾。
▼1 应该说去年了,产科门诊前的指引标识。一般类的门诊需要等候半年!

节流的另一方面是比较隐形的,增加辅助人员和护士,减少医生。增加辅助人员,举凡清洁打扫、运送病人、饮食服务、物品补充都由后勤系统完成;文书、登记等工作由文员完成;康复服务助理就是国内的“阿姨”,喂食、翻身、大小便由她们处理;抽血、打静脉针、做心电图等有技术支援人员来操作。护士承担病情评估、观察、完成治疗工作、指导辅助人员、健康教育、沟通等工作,现在还在逐渐扩展各种医疗授权,比如国外早就开展的护士专科门诊、伤口照护门诊、糖尿病门诊等,护士可以有一定的处方权。也就是辅助人员承担一部分护士的工作,护士承担一部分医生的工作,最终达到减少医生、减少支出的目的。当然对于护士来说是件好事,毕竟多了许多职业发展的道路,社会地位提高,收入也增加。
当然,节流主要靠医疗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尽早康复出院。良好的医院环境和设施,降低感染率、保证医疗护理安全等是医院的主题。
▼2 病房轨道系统,可以让不良于行的患者“搬入”浴室。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怎么保证医疗护理质量呢?怎么保证全港、全联网内的质量相等呢?
第一是人员要求。医学院每年只招收成绩最好的学生,学期六年。每年,进入社会的医生大概是100名左右。护士的起点起码是大专或高职,注册护士的话需要本科学历。人员可以在联网内自由流动。
第二是高薪。以护士为例,香港的护士分为EN(登记护士,2年大专或高职)和RN(注册护士,4年本科),前者起薪15,000港币/月,后者起薪26,000港币/月。每年年假(不包括公众假日)25天。允许兼职,日班起步价138-240港币/小时,夜班280港币/小时。
第三持续的在职教育和良好的职业前景。依然以护士为例,除了医院要求的各项课程和考核外,医管局的进修学院(http://www.ihc.ha.org.hk/b5_index.asp)开设了很多免费和收费的继续教育课程。新护士需要通过医管局的临床模拟实验室考核。护士的晋升必须完成医管局的专科证书课程。取得专科护士的证书一般是工作六年后,此后的发展方向可以分为临床和管理两个方面。管理方面的目标是病房经理和部门运作经理,也就是我们的护士长和科护士长。临床方面可以向资深护师和顾问护师发展,应该和我们的主管护师和主任护师差不多。
最后一点还是与医管局相关。完善的医管局网络系统除了可以查询各项统一的制度与流程外,还有匿名意外报告系统。每个发现错误,譬如有病人摔倒、用药错误等都可以在网上直接报备。医院只处理事件、改善弥补,而不针对个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