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小道”从银阁寺前开始,到南禅寺结束,全程1.8公里。其名字起源自日本哲学家西田几太郎(1870--1945年)经常在这条小道上一边散步一边思考哲学问题而得名。春日樱花缤纷,夏天绿荫葱葱,秋日彩叶累果。
—————————————————————————————————————————————————
▼1
从路边小食铺买了一只铜锣烧,热乎乎的豆沙馅香糯可口,才左右颠着手,就看到了哲学小道的起始点。清澈的小河樱树蔓蔓,步道蜿蜒,两侧的马路窄而洁净,房屋低矮朴实。惊叹之余,手忙脚乱地拿出相机。

▼2
这一段步道的游人不少。不过,大多是步履匆匆。听到一个欧美团的导游告诉团员,40分钟后要在这里集合。最悠闲的应该是当地的居民了,喜静的,坐在长凳上看报晒太阳。好动的,牵着小狗散步。

▼3
偏爱大狗,尤其是这一位长毛飘飘,阳光下潇洒得不得了。
▼4 即使旁边的支路,蓝天白云,点点红花探出庭院,也很有让人探究的欲望。
▼5
不敢太贪心,还是收回视线,专心走一条路。
▼6
沿路走来,路边很少有高层。难得见到一幢三四层高的,仰头观望,粉色的初蕾恰好映衬着粉色的窗帘。
▼7
更多的,是仅有一、二层的平房。在月伺山下的这两间房子,单看毫不出彩,花叶包绕下,却俨然有闹市中的山野风味。如若说“大隐隐于市”,必也是这样的所在吧!
▼8
路边的简易神社,神像都很抽象,似乎也就一块石头而已。让人好奇的是,很多神像都穿着一件布兜,不知道有什么典故?不过,看上去真的很有爱。

▼9
最招人爱的应该是这一家三口了。从很多人的旅行日记里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踪影。经过的人们无不惊喜万分地扑上去合影。不知道是谁将他们安置在这里?是谁在默默地维护着他们?日复一日,历久恒新。
▼10
渐行渐远,游人也逐渐减少。有那么一段路,几乎只有我一个人。幽幽流水,清可见底。将近黄昏时,我才发现水中居然有尺许大小的红鲤!
▼11
虽然已是春天,艳红的天竺果子累累枝头。

▼12 当清波随着红掌荡漾时,我才发现隐藏在其中的野鸭。

▼13
偶遇的艺妓,妆容美艳。
▼14
这几位应该是“和服变身”的游客,很配合地停下脚步让我拍照,谢谢!

▼15
路边,温馨怡人的小店。

▼16
隐在对岸花丛中的茶室。二三好友,闲坐午后,不亦乐乎。

▼17
不知不觉,就走到了南禅寺。寺内正逢法会,不对外开放。寺外的庭院却是开放性的,可以随意行走。

▼18
这座殿堂前高耸的旗杆仔细看,是一棵树呢!不知道是树被当做旗杆,还是旗杆回春成了树?不过,怎么看,都像孙悟空的尾巴
。

▼19
寺后的水路阁,是明治时期为疏浚琵琶湖而修建的,至今还在运作中。

▼20
登上顶部,绿树环绕,水流清澈而湍急。
▼21
从寺内出来,经过停车场。

▼22
再继续沿着来时的路往前走,就是蹴上倾斜铁路了。这一段是京都市电蹴上线(原京都电气铁道鸭东线)的路面电车轨道,1997年地下铁东西线通车后被废止。

▼23
这条连着琵琶湖的水渠应该是与南禅寺的水路阁相通。

▼24
短短数百米的铁轨,绿草间生,杂而不乱。
▼25 两边樱花绽而未放,如烟朦胧。

▼26
意外地,邂逅了城市日落。金色的夕阳,如同宫崎骏的漫画色彩。

▼27
意犹未尽的我,第二天一早发现没有下雨,喜出望外地又一次来到这里。上午的游人可是多了不少,还有两对拍摄婚纱照的。

▼28
这次来,可是拖着两位老大来的,目的当然是拍摄个人写真咯,所以景致拍得不多。

▼29
最后,以哲学小道上的樱花为结束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