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从教堂门口轻车熟路地沿着主街走,离Main
Ghat远远地就听见“咚呛咚呛”的锣鼓声。看看时间才六点,很笃悠悠地东张西望,顺便还拐到尼泊尔男孩开的药妆店买了几支喜马拉雅的唇膏,然后跟着人流前行。
没想到,夜祭已经开始了。而且没有分别的私人和政府的两场,只有这一场。
走下台阶,河边是一片略微开阔的平地,霓虹下五个小舞台一字排开,座位早坐满了,台阶上也是挤挤挨挨的观众。

有卖花的老人或者孩子穿梭其间。

本来还奇怪这么响亮热闹的锣鼓声出自何处?回头看到后面放了一架自动敲鼓机。

坐在台阶上看不清晰,我绕到了台前河边。

这才发现,河面上陆续有船只簇拥而来,上面站满了密密麻麻的人群。
说句悄悄话,祭司都很帅哦!

不好意思,虽然看了很多介绍,可是依然不懂这些动作的意味,只是简单地知道五头蛇法器、法螺、洒花瓣和圣水等。即使通过资料了解到这是延续了千年的传统,潜意识里依然把它当做一种文化的展示、一种表演。

然而,看着这些明显是印度教教徒聚精会神的神情,我渐渐觉得,对于他们,这并不仅仅是表演。

看,她根本没有发现我的炮筒对着她对了很久,拍了好几张才勉强在昏暗的光线下捕捉到这份投入和肃穆。

他,随着音乐用力地打着拍子。他们每一个,都是那么专注。

夜祭结束,人群渐渐散去,印度教徒们纷纷上前,一个个排队把手贴近祭火,随后往额头上碰。是祈福吗?

买一盏烛灯,

放入恒河。河面上,荡漾着无数烛灯。

在我们返回的途中,发现祭司继续在台阶边的神龛旁主持仪式,旁边围绕着很多恭敬的教徒。老大说,她看到事后有人塞钱给祭司,他没有收。
我这才真正意识到,他们真的是祭司而不是演员。
——————————————————————————
祭河神仪式Aarti:在河边的主台阶上,每晚六点开始。拍摄注意:
1.只要不踩到祭司的表演台上,在任何角度拍摄都是可以的;
2.祭司表演台面向恒河,不推荐坐船看,距离较远;
3.每个表演单项,祭司都会向4个方向各举一次,所以你在哪个方向拍摄都是无所谓的;
4.全程1h,最容易出彩的只有两个部分,举烟,和举火。
5.无数小朋友在卖鲜花河灯,基本10RS/2个,可以在祭祀表演开始的时候放进河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