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解读《道德经》(第2章)
(2024-01-09 20:52:22)分类: 文化杂谈 |
道(1)可道(2),非常道(3)。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4)。
【字典先秦注释】
可——(1)同意,许可。(2)可以,能够。
(2)道——‘导’的古字。(1)疏通。(2)引导。(3)开导,教导。
(3)道——(1)道路,路况。(2)路程,行程。(3)途径,方法。(4)规律,道理。(5)道义。
常与【恒】——恒是永恒的,固定不变的。【喻意虽高,但显得空洞无实际意义】
‘常’字解释贯穿全文,使章节有血有肉。因此,选用‘常’。
规律—事物之间本质、必然、稳定和反复出现的关系。有节奏,不是杂乱的。
准则—应该遵循的标准、原则。
【直译】
“只作帮扶的”道是许可(确认天的道后)在法则的框架下而去疏导、引导、开导和教导的,展示道理、明确道义、找寻途径、判断路程、构筑道路。
时空方位和跨度的不同,规律准则也会不同。因果不同,尺度也会不同。没有固定不变的疏导、引导、开导和可确定的(1)道路;(2)路程;(3)途径;(4)道理;(5)道义。
名命是可以用文字去描述表达,但随社会变迁,规律、准则、尺度的改变,不会有固定不变的名分。
没有显示出来的,名命为天地平台的的开头,隐藏着天地对权利的掌控。已经形成而存在的,名命为万物进入天地的初始保障。
因此(延伸去探讨的话)固定不变,有规则,有尺度和限制而还没显示的,想凭借(粗框架)去察看、审视、观赏进入这个圈子他们的能力和潜力。固定不变,有规则,有尺度和限制已经形成存在,想依靠(细致条文)察看他们的承受和突破的界限,从而作出巡察和适当的拦截。
以根本孕育而成的玄,叠加影响到进入社会舞台的各个角色的执着,相互协调或冲突,意志的改变以应对现实利益分配,人生的规划…当然,也包括偶然街拍入镜的无名路人,而再生成一个全新的玄。
简单讲就是从潜意识世界的互动中保持一丝真心,到现实思维能坚持一丝本心,从而形成许多精微,深远诀窍(各种科学技术、哲学、艺术…)和各种玄妙可进出的门户。
【个人视角】
(1)道只是展示出开导、引导是简单的。但要展示道义,构筑道路是不容易的,会存在冲突,需承受屈辱也要展示力量。
(2)“道可道”对应的是心怀天下苍生的强者,其他人就不要轻言行走这条路。
(3)上一章作者讲“天下万物生于有”,而这章只讲“万物生于有”是有真实的意义的。如果把天下看作跨国公司在局部区域(天地)子公司时,万物产生于天地呈现的有。但天下在天地的产生除天地呈现的有之外,还存在上级集团给岀的资金技术支持、人脉关系等。所以作者有“天下神器不可为也”的讲法。
(4)“地”与“常”都涉及准则,就是需思考探讨标准和原则。
(5)潜意识中多维度存在灵魂和魄力所应对的标准和原则,或许涉及动静、明暗、通塞、离触、适变和生灭等。
(6)传说:老子西出函谷,为关令尹喜所拦。因此写下《道德经》后飘然而去。而徼有巡查、拦截的意思。
(7)在我个人来讲人体也有两扇门,肺门和肾门。代表着对潜意识的支援和回归休养。心悟则肺门开,但易于沉沦。